分享

农村薄弱学校的变革切口

 醉倚西风 2021-05-12
在人们都希望涌入城市的时代浪潮中,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农村薄弱学校有很多薄弱之处,身处农村教育之中,提及学校就有一肚子苦水。条件差,教师待遇差,生源差,管理落后,家长不重视,留守儿童多……教育落后,绝非一个或者两个原因。
如何促进农村学校变革,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在了硬件建设上。的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经济基础,如何办出好学校,育出好人材?于是乎,党和政府非常关注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一些有识之士也捐钱捐物,加之老百姓对教育的器重,农村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结果发现,教育并没有得到更好改良,还有大量学生不断流失。
农村薄弱学校的变革切口在哪儿?
其实, 这个问题可以变换一种问法,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切口在于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素养是学校核心竞争力。
记得有句话说“对于学生的成就来说 ,教师质量这个变量远大于其它变量重要得多”。
有一批好教师,就会上好每一节课,就会在言传身教中影响眼前的学生,就会促进学生成长。有一批好教师,就会把学校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就会形成学习共同体,就会优化学校办学氛围,就会办出一所好学校。
建设得再好的学校,配置的资源有多好,也只能是为好学校提供了一个平台。如何让学校有灵魂,让学校更生动,关键在于人。教育就是由人来影响人,由人来引领人。这个“人”,就是学校的教师。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有一批好教师,才有好的课堂,才会面对和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和难题,才会带出好学生,才会影响好的家庭,才会成就好的学校。
如何做个好教师,首先得做个好人。然后,才是好老师。
我们常说“以德为先”,我认为很有道理。这里所说的“德”,不仅仅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而是做人的原则与规范,厚积文化素养,放大教育情怀,“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在经典的继承与未来的展望中,定义自己,做好自己,努力做个大写的人。教育是育人,只有教师成为大写的人,成为大写的先生,才会育出大写学生,才会让学生有大的格局和眼界,才会更好地走向未来。
作为一个职业,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交往等方面,作为专业,其核心竞争力是专业能力。
教师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犹如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一样,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打磨,在课堂教学上成长,围绕课堂教学,扩大 自己的认知边界。通过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课堂教学,提升专业认知;通过课堂教学,促进专业交往。
通过课堂教学,学校也可以优化管理,渗入办学理念,建构学习型组织,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那么,好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呢?
首先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分解,去量化,去观察,去诊断,课堂的好坏不能只凭感觉,感觉像个好课,而要用实验的“切片”法去分析和研究,有一个科学的评判标准。第二,好的课堂要学会使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教师不但要学,还要用,只有用已有的教育理论,才会提升教学品质。例如,我们提出人本课堂,其理念是什么,如何把理念落实到语文课中,数学课中,如何与教师的具体操作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把理论变活,才会发展和丰富理论。三,教师要主动成长,只有主动去学,学习才会发生;只有自己去研究,才会发现和解决自己的困惑和问题;教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课堂,观察的肢解自己的课堂,才会形成好的课堂案例。第四,学校要开展校本教研,要形成学习型团队,让一群人相互促进,才会走得更远。例如,学校可以采取多样的课堂展示。第五,着眼点在课堂,但要放大格局和边界,例如,要学会课题研究,学会交流分享,学会开讲座,学会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拓宽教育视野。不拘泥于课堂,才会打造出好课堂。
乡镇学校很落后,但正是落后,才更能彰显学校的办学能力。办一所好学校,一定要懂得化繁为简,要懂得抓住关键点和“牛鼻子”,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成长,促进学校发展。
一点思考,很不成熟,以作存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