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呼吁:建立可推广的全院血糖管理模式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21-05-12

近日,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赛诺菲中国支持的全院血糖管理共识发布会暨2021年《全院血糖多学科综合管理》研究与实践项目启动会在上海举办。会上30余位专家和100余位代表围绕构建血糖异常住院患者标准化管理模式等话题进行了研讨。

会上,《全院血糖多学科综合管理》研究报告正式发布。健康报记者采访了该项研究的负责人: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鑫教授。两位专家表示,住院患者血糖管理是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必解题。探寻题解的过程将为建立高质高效高水平的慢病管理模式提供经验。

图片

全院血糖管理共识发布会暨2021年项目启动会

三成住院患者血糖异常

在我国,住院患者出现血糖异常的情况比较常见。高鑫给出的数字是在普通病房中约30%,“如果有2000名住院患者,其中约600名有血糖异常。”高鑫说,在这些血糖异常者中,一部分人有糖尿病史,一部分人为应激性血糖异常。

善于从医院管理角度解题的高解春曾表示,住院患者血糖异常不仅发生率高,潜在人群和隐性患者以及涉及的科室也多,对患者预后影响大,无形中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为此,2020年9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启动《全院血糖多学科综合管理》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在16家医院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报告》即为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

《报告》结果显示,在受访的16家医院中,2020年高血糖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0.66天,低血糖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0.9天,而全院的平均住院日为7.87天;高血糖住院患者的人次均住院费用为25175元,低血糖住院患者的人次均住院费用为23067元,而全院的人次均住院费用为20334元;高血糖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0.8%,低血糖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0.7%,而全院的感染发生率为0.465%。

与院内高血糖相比,院内低血糖的风险更高。一项试验结果显示,在住院90天的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患者死亡率是无低血糖患者的1.9倍。

“需要建立跨学科、跨专业、全覆盖的住院患者血糖管理模式。”高解春说,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不只是内分泌科的任务,管理者要通过系统化的思考与变革来提升运行效率,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教授

九成人赞成组建专门管理团队

对院内血糖异常患者,目前主要有3种管理方式:一是科室自我管理;二是会诊专业管理;三是互联网系统管理。其中,会诊专业管理模式应用范围较广。

经常参与此类会诊的高鑫表示,随着医院规模和糖尿病患病人群的扩大,内分泌科承载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会诊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都受到极大挑战,既不利于病人的治疗和管理,也不利于内分泌科专业的全面和长足发展。

如高鑫所言,《报告》结果显示,在参与项目的16家医院中,内分泌科的日均会诊次数为30人次~35人次。

为此,针对院内血糖异常患者,2016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取了集中统一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不同的管理模式会带来不同的治疗结果。即便有10%的受访医院选择采用集中统一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但究竟由谁来管?该怎么管?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高鑫表示,这也是该项研究的目的之一,希望探寻科学化的操作规范、标准化的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的技术培训等。

根据《报告》,半数以上受访者认可建立专门的血糖管理团队来进行管理;九成以上受访者认为应该建立统一的操作规范和信息系统,定期开展全院血糖管理专题培训;八成以上受访者认为应开展全院血糖管理监测和考核。                                                        

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鑫教授

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

该项研究的核心目的是探索确定全院血糖管理规范的制定者、执行者、管理者,建立管理闭环,通过搭建全院血糖管理顶层设计,健全和规范住院患者血糖管理流程和诊疗路径,帮助更多医院建立全院血糖管理平台。

而在血糖管理专门团队中,内分泌科医生、护士、医务管理人员、信息科人员为主要成员。“院领导高度重视并主抓推进,内分泌科为临床规范制定的主体,各临床学科为规范执行的主体,行政部门为管理的主导,信息科为必要的技术手段。”高鑫说,因该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院内血糖异常患者管理团队高效运行至今。

高鑫的体会是,院内血糖管理必须由医院统一组织协调,进行顶层设计,并覆盖全院;建立院内管理制度,规范临床处置流程;建立标准化的质控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和考核体系,确保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高鑫强调了护理人员的重要性:“建议各科室医生开具血糖监测医嘱,护理人员负责血糖监测。当患者血糖出现异常时,由所在科室医生第一时间进行血糖调整,必要时请内分泌科医生会诊。治疗措施执行后,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反馈至多学科管理团队。在这一管理流程中,护理人员承担了日常监测工作,必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管理才能有始有终。因此,应该通过定期考核或者阶段性评价的方式,予以一定绩效奖励。”

除了院领导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外,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也是不可或缺的支持要素。《报告》结果显示,四成医院的血糖管理信息系统还在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是进行实时或定期监测结果比较的基础,呼吁更多医院加强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血糖监测的精确性,为客观评估血糖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供更多更精准的数据支持。”高鑫说。

据介绍,继2020年首批16家医院的研究项目完成后,2021年项目将邀请200家省市级三级以上医院参与建立全院血糖多学科综合管理模式,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探寻更好的可行性方案。

高解春表示,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多种模式中要找到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全院血糖管理模式,通过科学、合理、可行的管理,使此类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使更多医疗资源用于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院内血糖管理模式的探索,是为高质高效高水平的慢病管理提供可借鉴的途径, “体系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的普及推广和进一步落实,能够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路上的一个有力实践。

图片

文:王天鹅

图:赛诺菲

编辑:管仲瑶

审核:韩璐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