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纯德讲“兴阳法”

 虚竹怀远 2021-05-12

一、关于“兴阳法”

(一)“兴阳法”的重点提出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1.现今医院接诊的病患多为热性病证,而虚寒性病证患者多去中医医馆寻求治疗;

2.现今临床治疗的大环境,用寒凉药的胆子比用温热药的胆子大,认为寒凉药保险,温热药危险;

3.人体本身阴阳就有主次之分,阳主阴从;

4.疼痛即为不通的表现,不通即阳气不通。寒则凝,热则化,凝则不通。故治疗上以行气、活血而通阳。

(二)关于“兴阳法”

阳者无形,不曰“补”;阳者本热,不曰“温”。“阳”者是在阴的基础上产生的功能,故应用“振奋”、“兴”、“扶”等。无形之阳宜“兴”;半无形,半有形之阴宜“滋”;有形之物质宜“补”,如补血等。

(三)“兴阳法”举例

1.冠心病危症

“心痛”者均归因于心阳虚,分为心阳不振和心阳衰微两种。对于心阳衰微之危症者,治疗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①步骤一:振奋心阳

“四逆辈”方药解决心阳衰微的首要问题,如通脉四逆汤——附子三钱(生制各半)、干姜三钱、炙甘草二钱、葱白九根;

②步骤二:宣通心阳、行气散结

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解决胸痹问题;

③步骤三: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效灵活络汤等解决心脉瘀滞问题。

(重点:白酒必须作引子,其性热,兴阳气,如仙方活命饮中以白酒做饮;心阳衰微时要首先兴阳,再补阴,首先活血化瘀无济于事,因活血药走血分,作用慢。)

2.肾萎缩

患者赵某,女,28岁,结婚8年未孕。医院诊断为“右肾动脉狭窄、右肾萎缩、右肾衰竭,肾性高血压”。症见头晕目眩、颜面苍白、四肢厥冷、舌淡苔白、不欲饮水、脉沉细,血压190/120mmHg。微循环差,故出现颜面苍白、四肢厥冷;肾脏循环差,血供不佳,故出现肾萎缩;微循环差,血液集中于大血管,故血压高。(脉证合参,辨证施治,即使是血压高,也要兴阳。)

治疗(联合方组思想:守法易方,守方易药,联合方组,轮替服用):

(1)步骤一:兴阳通痹

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各两剂,交替轮服;

(2)步骤二:扶肾阳、散寒湿

附子汤(小红参代人参)、白术附子汤交替轮服两轮;

(3)步骤三:兴阳温经、益气养荣

附子汤、白术附子汤、当归四逆汤轮服调治,服药80余剂,诸症消除,右肾萎缩恢复2/3,右肾功能恢复,有肾动脉狭窄基本恢复,顺产一女。

3.不孕症

(1) 不孕原因:

①生理性妇女肥胖,脂肪过多导致输卵管受压,排卵障碍;

②结核性病理堵塞,结核病灶、输卵管粘连导致排卵障碍;

③月经不调或其他杂病导致不孕,多为肾阳虚。

肾阳虚导致的不孕,临床症见颜面苍白、四肢厥逆、不欲饮水、脉沉细,或乳房发育不良、性欲冷淡,西医检查未子宫发育不全。月经往往量少、色黑、行经迟。

(2)肾阳虚不孕症治疗步骤:

①步骤一:扶元阳

附子汤;

②步骤二: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③步骤三:兴阳

白术附子汤;

④步骤四:巩固疗效

小温经汤

(治疗此类不孕症,单纯活血化瘀必无功而返,因血不能冷活亦不能冷化。)

对于男性肾阳虚性不育,治法与此相似。临床症见颜面苍白、四肢厥逆、不欲饮水、脉沉细、精子稀少、精子成活率低、性欲减退、阳痿、阴囊湿冷。临床常用白术附子汤加花椒3g,服用10-15剂。男子生殖功能与女子生育功能同属于“肾”。

4.慢性前列腺炎

此病即为中医之“劳淋”“膏淋”。现代医学将其归为炎证范畴,治以“消炎”。现代医学诊断为“慢性”的疾病,病程必长,疾病日久伤阳,消炎药多属于寒凉之品,此病应重在提高患者的自身机体功能,而不应该大剂使用寒凉药。

病例:杨某,男,56岁。患有慢性前列腺炎半年,尿频、尿痛住院,抗生素治疗不效。临床症见:行动不便,不能下床,形体消瘦,不思饮食,手足厥冷,小便淋漓不尽,小腹及生殖器疼痛难耐,有下坠感,排尿痛势加剧,舌淡苔白,脉沉迟细紧。辨为下焦寒凝血滞。

治疗:

(1)步骤一:

乌头桂枝汤;

(2)步骤二:

白术附子汤:参考——白术15g、附子9g、炙甘草6g、生姜9g、红枣4枚;

(3)步骤三: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4)步骤四:

小温经汤:温经散寒。

(慢性前列腺炎多为下焦虚寒夹有湿气,单纯治湿不行,非温下不可)

5.肠梗阻

患者武某,1957年,自诉平素腹部隐隐作痛、腹痛尚能忍耐,每隔几日腹痛发作一次。刻下突然腹痛难忍,面色苍白,发作十分钟后缓解,诊断为不全性肠梗阻,辨为沉寒积滞,并发寒厥。处方以大黄附子汤原方——大黄三钱、附子三钱、细辛一钱。腹痛发作时,急服此方半小时缓解。原方中加入白芍10g,可防止因大黄加强肠蠕动而引起的疼痛。

6.变应性亚败血症

患者马某,男,7岁,1972年就诊。高热11个月,北京301医院诊断为变应性亚败血症,主症为发热。上午38℃,下午39℃。关节疼痛并有结节。前医用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等寒凉药无效,后处以小柴胡汤、桂芍知母汤疗效亦不显。后诊其脉,脉虽大,但重按不及;热势虽重,但不欲饮,愁苦慢性病面容。热病病程较短,而此病程较长,实为阴寒。

温馨提示:上述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