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寺庙,有两大未解谜团,被誉为“梵宫之冠”

 乱码的旅行故事 2021-05-13

甘肃武威,古称凉州,是河西走廊最东端的城市,早在汉代就以“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成为长安以西最大的边陲要塞,而丝绸之路的繁荣,更使武威一度成为当时的全国第三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武威遗留下了大量名胜古迹,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位于城西北2公里处的海藏寺。

海藏寺,因寺院周围泉源密布,林木葱郁,湖水清澈,古刹宛若藏在海中而得名。据《晋书·张轨传》记载,海藏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东晋太兴四年(321年),凉州刺史张茂在此修筑的灵钧台,而寺院大规模的兴建,是在南宋淳祐九年(1247年)。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名刹和古代凉州的佛教文化中心,海藏寺是历代西去取经高僧的必经驻锡之地。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时,曾滞留凉州一个多月,并应当地僧俗要求,在海藏寺开讲《涅槃经》、《摄论》及《般若经》。据记载,玄奘法师讲经时四众弟子云集,盛况空前。

到了元代,藏传佛教开始在甘肃盛行,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班借参加“凉州会盟”之机,捐资扩建了海藏寺等凉州的四座寺院,使海藏寺成为“凉州藏传佛教四部寺”之一。此后的数百年间,海藏寺因战火屡毁屡建,在明清时期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寺院。

现在的海藏寺占地面积13460平方米,寺院内殿宇宏伟,佛像庄严,山门、大殿、灵钧台、天王殿、无量殿等古建筑大部分为清光绪年间重建,至今保存完好,是西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千年古刹和最具影响力的佛教活动道场,素有“梵宫之冠”的美誉。

在寺院的最深处有一座8米高的灵钧台,相传便是东晋太兴四年(321年),由凉州刺史张茂所建,该台是凉州仅存的“古代三台”之一,其它两台分别是雷台和东岳台。台上以前曾建有一座“无量殿”,殿内收藏着明朝皇帝御赐的6000多卷《大藏经》(现存于武威博物馆)。

灵钧台上的“药泉井”,又称“海心”,相传与西藏圣湖相连。据《凉州佛寺志》记载,元朝时期,蒙古阔端王得了龙毒病(湿疹),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班为其诵经,并用此井水治愈了阔端的病。此后,这口井的名气不胫而走,每天都吸引着甘肃青海等地信众专程前来取水。

矗立于山门外的木构牌楼,造型古朴玲珑,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说在日出时分,牌楼东侧会出现一缕青烟袅袅直上,盘旋于白杨、垂柳之间,给古刹增添了神奇绝妙的气氛,“海藏烟柳”也被评为“凉州八景”之一。据专家分析,这一现象可能是光合作用或是雾气所致。

如今,海藏寺已成为武威城北郊一处风景优美的游览场所,寺院四周农田村舍环抱,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值得一提的是,海藏寺外开挖的人工湖,东侧湖水在冬季结冰后可在湖面上溜冰,而西侧湖水却仍可划船行舟,这一奇特现象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交通:乘5路公交到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