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大“逐瘀汤”

 愿你有个好心情 2021-05-13

一、血府逐瘀汤

方歌: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

    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组成:

    桃仁四钱;赤芍、枳壳、甘草各二钱

    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三钱

    川芎、桔梗各一钱半;柴胡一钱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方解:

    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胸中为气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经循行之分野。血瘀胸中,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则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郁滞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止痛。

君:

👉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臣:

👉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

👉牛膝入血分,性善下行,可去瘀血,通血脉,并引血下行,共为臣药。

佐: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

👉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

👉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

使:

👉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

👉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诸药合用:

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 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临床运用:

    王氏认为,“隔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曰血府”。血府逐瘀汤是为血府血瘀而立,因瘀血阻碍,致气血循环、交换发生障碍,影响心行血、肺行气功能,故可见“胸痛、胸任重物、胸不任重物、瞀闷、夜不安、心跳心忙”等症状,而这些症状与现代冠心病、心律失常、慢阻肺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的症状很相似。

    现代临床,血府逐瘀汤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梗、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肺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疗效良好;实验研究提示本方可调节血脂代谢,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血管重构。

二、通窍活血汤

方歌: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组成:

    桃仁、红花、鲜姜各三钱;

    赤芍、川芎各一钱;

    老葱3根;红枣7个;麝香五厘;黄酒半斤

前七味煎一盅,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功用:活血通窍。

主治:瘀阻头面证。头痛昏晕,或耳聋,脱发,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等。

临床应用:

    通窍活血汤主治以脑部疾病为主,包括多种精神及神经系统疾患。常见疾病如:头痛、脑外伤、脑震荡后遗症、白癜风、老年性痴呆、脑出血后遗症、耳聋、脱发、中枢性眩晕等。

三、膈下逐瘀汤

方歌: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组成:   

    当归、桃仁、红花、甘草各三钱;

    五灵脂、川芎、丹皮、赤芍、乌药各二钱;

    香附、枳壳各一钱半;延胡索一钱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血阻滞膈下证。膈下瘀血蓄积;或腹中胁下有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临床运用:

    王清任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症,所治包括:积块、小儿痞块、肚腹疼痛、腹坠、久泻。从描述的症状部位及范围看,其所说肚腹主要指肝、胆、脾、胃、小肠、大肠。如论积块,“无论积聚成块在左肋、右肋、脐左、脐右、脐上、脐下,或按之跳动”,指出积块的范围可以是从肋到脐的大腹;论小儿痞块,言“肚大青筋”是主要特征;论肾泻、论久泻,则指出病之根本是胃“总提瘀血过多”。从现代解剖学看,这些部位是包括肝胆脾胃等在内的腹腔脏器所在。

    故王氏膈下逐瘀汤所治肚腹瘀血主要是肝、胆、胃、肠之瘀血,针对的是腹腔系统,现代临床多用治肝硬化、萎缩性胃炎、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

四、少妇逐瘀汤

方歌:

    少腹逐瘀芎炮姜,元胡灵脂芍茴香。

    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组成:

    当归、蒲黄三钱;

    川芎、赤芍、灵脂二钱;

    元胡、官桂、干姜一钱;小茴香七粒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寒凝血瘀证。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作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

临床运用:

    少腹逐瘀汤是王清任为少腹瘀血所立,主治经、带、胎、产等生殖系统疾病。王氏认为,少腹部位主要与人体的生殖密切相关,而少腹部位,也就是下腹部,实际是盆腔的解剖位置所在。而从王清任对肾、膀胱、溺孔、精孔、精道等的描述可知,其已基本将生殖之肾与泌尿之肾区别开来,观察到了输精管、输尿管等的客观存在。因此,尽管王氏并未提出盆腔概念,但对少腹及膀胱、肾、精道等描述已与现代认识很接近。

    现代临床多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男性尿道综合征、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原发性痛经、精液不化症等。

五、身痛逐瘀汤

方歌:

    身痛逐淤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

    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组成:

    牛膝、桃仁、红花、当归各三钱;

    川芎、甘草、没药、五灵脂、地龙各二钱;

    秦艽、羌活、香附各一钱

功用: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痹阻经络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痛如针刺,经久不愈。

临床运用:

    身痛逐瘀汤是王清任为痹症所立之方,王氏认为“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

    现代临床中,身痛逐瘀汤也多用于骨科疾病,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纤维肌痛综合征等,也有用治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者。

鉴别:

    王清任《医林改错》创制的五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和身痛逐瘀汤,依次为头、胸、腹、少腹到四肢这五个顺序部位的治疗方五方均能活血祛瘀止痛,用治血瘀证。均以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为基础药,但五方所治各不相同。

👉血府逐瘀汤则配伍行气开胸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等,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血瘀证;

👉通窍活血汤配伍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生姜等,故辛香通窍作用较好,主治头面血瘀证;

👉膈下逐瘀汤则配伍疏肝理气止痛药香附、延胡索、乌药、枳壳,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好,主治膈下血瘀证;

👉少腹逐瘀汤则配伍温里祛寒之小茴香、官桂、干姜等,故温经止痛作用较好,主治少腹血瘀证;

👉身痛逐瘀汤中配伍通络宣痹止痛的秦艽、羌活、地龙等,故多用于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肢体痹痛或周身疼痛等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