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提醒 | 惊恐、社恐、小确丧……遇到情绪黑洞时,你如何走出?

 新用户30694661 2021-05-13
在美国,1/3—1/4的人群会因精神健康问题寻求专业人员帮助。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我国目前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约1600万人,意味着每100个人中就可能有1人存在精神心理问题。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一年患病率为4.98%;其次为心境障碍,患病率为4.06%;酒精药物使用障碍位列第三,患病率为1.94%。该结果于今年初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暨南大学华侨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潘集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讲述了三种精神障碍疾病,分别是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和双向情感障碍。
他提醒,如果身边的人存在精神心理问题而不及时就诊,自伤自杀行为会增加,导致家庭支离破碎,这不仅给家庭和日常生活带严重影响,还有可能造成社会危害和安全隐患。
 惊恐障碍 
 生理指标正常,发作时心脏几乎要跳出来 

32岁的邵勇(化名)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一次在上班途中,他突感一阵眩晕,随后便被一种突如其来的恐惧、害怕笼罩,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手脚发麻以及全身乏力等症状接连而来,这让邵勇感受到死亡近在咫尺。

难道正当盛年时的邵勇突然患了“不治之症”?
在将车停好后,邵勇立即拨打120,到医院急诊进行抢救。然而,奇怪的是,在就诊过程中,这些症状竟然全部消失,而且各项血液生化、心电图等检查都显示未见异常。心怀疑惑的邵勇只能回家休息。但回家不久后,疾病再次来袭。在后来一段时间内,邵勇辗转各大医院心内科,只求弄清疾病的缘由,但始终未果。

疾病改变了邵勇的性格。一向外向开朗的他逐渐变得沉默寡言,每日活在紧张中,害怕突如其来的濒死感、恐慌感卷土重来。

几经周折,邵勇找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的潘集阳教授,通过他对自己情况的详细描述,潘集阳考虑邵勇存在“惊恐障碍”。

潘集阳解释,惊恐障碍发作时,患者会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 并伴有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是一种慢性焦虑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病人有可能转入慢性波动病程, 甚至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但如果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经治疗后50%~70%患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惊恐障碍的治疗目标在于尽早控制惊恐发作,预防再发。”潘集阳表示,早期治疗时,关键是减轻患者的心理担负,“由焦虑导致的躯体症状貌似可怕,其实是无害的。”在药物治疗方面,潘集阳表示,最重要的是坚持服药,“很多病人起初不愿意服用药物,觉得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后,自己通过心理调整可以控制再发,但实际上,若第一次未坚持服药,随后症状再发时才开始服药,症状会更难控制,治疗疗程会更长。”
什么原因会诱发惊恐障碍?潘集阳表示,熬夜、咖啡、浓茶等不良生活嗜好等都可成为该疾病的诱因。他特别提醒,惊恐障碍作为一组综合病征,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只有在排除这类疾病之后,才能下惊恐障碍的诊断。

 广泛性焦虑 
“心病”还得“心药”医 

除了惊恐障碍外,目前焦虑障碍的分类还有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障碍和分离性焦虑障碍等。

今年51岁的卢慧,年轻时是单位的一把手,如今临近退休了,儿女都有了着落,本应是享福的年龄,但突如其来的焦虑让她坐立难安。

今年1月份起,卢慧总觉得心情烦躁,坐立不安,周身不适,时感头晕,腹部有难以描述的不适感、易尿频、口干,睡眠变差……因为疾病,她在家中唉声叹气,这可愁坏了一家孝顺的儿女。

医院没少跑,检查没少做了,该吃的药也都吃了,但症状始终未见好转。
了解卢慧情况后,潘集阳认为她已有明显焦虑和运动性不安症状,考虑是“广泛性焦虑障碍”。

潘集阳解释,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经常或持续的、全面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及过度焦虑感为特征。“这种焦虑与周围任何特定的情境没有关系,一般是由过度的担忧引起。”

广泛性焦虑有何特征?潘集阳表示,这种焦虑典型的表现为,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如担心自己或亲戚患病或发生意外,异常担心经济状况,过分担心工作或社会能力。这种紧张不安、担心与现实很不相称,让患者感到难以忍受,但又无法摆脱。

心病还得用心药医。潘集阳表示, 广泛性焦虑的治疗,不能只考虑躯体症状的治疗,还需控制情绪问题。更难的是,该疾病容易复发,各种治疗期一般不宜短于六个月,有的病例需维持用药数年才能充分缓解。

在治疗过程中,潘集阳会教授卢慧一些应对忧虑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想象诱发焦虑,然后进行放松训练,可减轻紧张和焦虑时的躯体症状,矫正患者的歪曲认知。

“广泛性焦虑症与抑郁症均属于常见精神疾病的范畴。”潘集阳提醒, 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可能同时存在单个或多个焦虑障碍与抑郁症症状。此时,病人需考虑服用抗抑郁药物。

 双向情感障碍 
 身体里住着两个不一样的我 

21岁的张阳是个开朗的大学生男生,因与宿舍同学不和,情绪逐渐不稳定,整日没有动力做任何事情,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便会大发雷霆,但自己和身边人都没意识到,张阳是否有心理问题。

后来,变本加厉的张阳在宿舍摔打物品,整日与人发生肢体冲突,闹得宿舍都难以安宁,身边的同学都巴不得离他远远的,担心被伤害。到了最后,张阳性情大变,开始说一些牛鬼蛇神的话,思维混乱,他说总能看见一些“小人”对自己指指点点。学校的辅导员发现后,将他送至医院就诊。

潘集阳表示,张阳存在“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的特点是情绪跌宕起伏,一段时间表现为极度沮丧、绝望、孤僻、轻生,而另一段时间可以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状态,极度快乐、思维活跃、冲动暴躁、精力旺盛,严重时还可以出现幻觉、妄想,伴有躯体症状等。

这种疾病如何医治?潘集阳表示,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坚持医嘱服药的患者往往是恢复最快、效果最好的人群,同时还能辅以心理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分为双相I型和双相II型,两种类型的患者有不同的情绪表现,治疗方案也有所差异。除了患者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家属的陪伴和理解,这种疾病既是生理上的疾病,又是心理上的问题所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通过积极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适当进行交流,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都能够很大地改善患者的情况。

潘集阳提醒,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倾向、犯罪率、自杀风险都比较高。但他们并不都是危险人群,大家不应该戴有色眼镜看待他们,通过及时的诊治,患者可以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重归社会。

◆ ◆ ◆  ◆ 

不要丧,编辑请你听歌
Lemon 米津玄師 - Lemon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