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酉年五之气——小儿发热

 风徽中医陈越 2021-05-14

患者唐某,女,42个月,初诊日期2017106.

其母代述:自929开始发热,38.5~39.2℃,咳嗽有痰,鼻塞流涕,烦躁哭闹,颈背、面部皮肤红疹骚抓,口服保和丸、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小儿化积丹、小柴胡颗粒、桑菊饮,效果皆不明显,于当地某中医院就诊,口服中药治疗无效。近日进食肉类,手心热烫,腹部灼热,汗出多,凌晨100左右咳重,怕热易醒,脾气暴躁,大便多日未行,小便色黄味重,今晨起左耳热疼,喜按压,舌质红,有芒刺,苔黄后燥。

诊断:发热 外感秋燥 内伤食积

处方:麻黄7 杏仁6 石膏15 生甘草5 柴胡10 大黄2 枳实4 黄芩7 半夏5 白芍5 党参5 大枣1枚,生姜2片,服药加冰糖。

反馈:药服1次,汗出减少,3小时后再服,腹痛黑便,烦躁明显减轻,入睡迅速。服药2付,病愈!

按:小儿脏腑娇嫩,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进食肉类,积滞化热,又感秋燥之气,燥气收敛,火郁难发,则皮肤红疹瘙痒,热扰心神则烦躁哭闹;表邪不解则鼻塞咳嗽,久则入于少阳阳明,凌晨为肝胆经“值班”之时,少阳胆经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走耳前,少阳胆火旺盛,火克肺金则凌晨咳嗽加重,耳部热疼喜按。方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清解阳明;大汗出伤津,用党参、甘草健脾益气;麻黄开窍宣肺,杏仁降肺止咳,打破燥金包裹收敛之象,石膏清解郁热……


冯门中医工作室师训:慧心治病,良心做人,疗效至上,医德永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