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自己的情感丰富起来

 方略书院 2021-05-14

   一个完整的和感觉幸福的人一定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有爱恨情仇,他有喜怒哀乐。我们目前还真的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时更能让人自我感觉生活得更加美好,但无法解释一点也不妨碍这个事实本身的存在。

   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坚持压抑情感,时时刻刻都冷眼看世界,那他就和一台精密的机器人相差无几了。所幸的是,我们从未发现绝对如此的真实个案。但是,因为较长时期的“薄情”和专注于概念性思维而导致精神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异常的真实个案,我们却是屡见不鲜。当然,因为较长时期的“多情”和专注于形象思维而导致精神狂燥等精神异常的真实个案,我们也屡见不鲜。

为什么有些人情感丰富而另一些人则感情枯竭?

人们的精神状态通常也是他长期所看、所听、所思、所行的副产品。也就是说除了个别案例属基因作用以外,多数人的情感多寡应该和他长期习惯使用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尽管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人们接着又进一步发现,极端偏好概念性思维的人群比其他人群情感缺乏的概率和情感缺乏的程度要大;极端偏好形象思维的人群比其他人群情感过盛的概率和情感过盛的程度要大。通常人们送给前一种人的是一个好听的词—理性,而送给后一种人的则是一个略带贬义的词—情绪化。

我们目前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形象思维更容易触发人们的情感,但无法解释同样也不妨碍这个事实的存在。例如,你对一群人讲述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时,他们做得最好的情况顶多是静静地听着。但你升起国旗、奏起国歌时常常能让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就幸福的人生而言,极端理性和极端情绪化都是我们竭力想避免的。为了情感和理性的协调,我们的建议是:当你情感匮乏时,就多做容易唤起形象思维的事情,如游历名山大川、劲歌劲舞、陶醉于音乐等,让自己的感官直接面对图画、声音;当你情感过盛时,就多做需要概念性思维的事情,如数据推演、侦探推理、文章推敲,让自己的感官远离具体的形象(摘编自《思维方法高级教程》【第2版】第二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