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评论在线||刘淑娟:读明杰中英文《人生三部曲》有感

 中华汉语文史馆 2021-05-15
一半是水,一半是火
——读明杰中英文《人生三部曲》有感
文/刘淑娟

 

 

掩上明杰诗歌集《人生三部曲》的最后一页,已是凌晨两点。城市沉沉睡去,窗外鼓噪的秋虫,更添夜的静幽。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黑漆漆的夜把白日的喧嚣、凡尘的琐琐屑屑一并吞没。我的心,随着诗人跃动的的诗行,在轻盈舞蹈,自由飞翔……
《人生三部曲》读罢,那些优美的句子散开后,留给我的是诗人营造的三个鲜明诗歌意象:巨石、水与火。
巨石是诗人自身男性的象征。巨石勇敢、坚毅,对脚下的土地、对心爱的恋人 ,爱的深沉、爱的执著,是诗人的写照。
水是诗人坚硬外表下的缱绻柔情。它在诗人笔下跳跃,万般变化。它一忽儿是俏皮的恋人,一忽儿是小雨伞上两颗并在一起的心的见证,一忽儿又是恋爱过程中的些许苦涩,是眼角涌出的泪水。可以这么说,三本诗集里,水一直在呈现,在诉说,绵绵不绝。是诗人的对亲人恋人、对故乡异乡,一切无言大爱的象征。
如果说巨石与水是诗人刻意营造的诗歌意象,诗人呈现在字面,一直在构建重复。那么火,则是读完整部诗集,带给我的感觉。是掩映在诗句的表象下面,诗人心中一直燃烧着的对爱、对生命永远新鲜冲动与热情,是平静水面下的激流,是水底深处的火焰。
三本厚厚的诗集《生命本色》《生命驿站》《生命之门》,是诗人对爱、理想的激情承载,是石头的歌唱,这歌唱一半给了是水,一半给了是火。
巨石是诗人身男性的象征。《巨石》更是自身写照。
没有眼泪
没有悲伤
没有祈求
尽管它们心在滴血  肌肤破裂
它们会在太阳之气中的净土里汇聚大堂
建成主人渴望的城堡
虽然那已是冬天。
——《巨石》
这里的巨石分明就是海明威笔下只能被消灭,不能被打败的硬汉,明杰作为一个典型的山东汉子,不仅有巨石一样硬朗的外表,更有巨石般坚毅的潜质。
但诗集中着墨更多的,是巨石和爱人化身的水互为参照,一起咏叹永恒的诗歌主题:爱情。
巨石沉默
永世不宣的爱情灿烂
水苍凉
叠起完整的流动概念

 

巨石排列的生命
是残留体温的流浪者
水成熟的记忆
是遗落在修筑中的城堡
唯有背影的温热
交给无垠的天空
如是说  诗歌中的主宰
是我了
也惟有我了
——《巨石与水》
在这里,坚毅沉默的巨石,因了水的韵动,体验着的强烈生命力的共鸣,感受着异性的吸引,虽然诗歌构建的意象有博尔赫斯般的梦幻和神秘。
如果说《巨石与水》里表达的是诗人对爱情的思考,还显得冷静和内敛。那么在《爱情》里,巨石直接幻化为水,满溢的,是缱绻的柔情。
今夜  石头如水
流过乡村  穿过城市
脚步和喧哗全部消失
故事的内容在夜色中模糊
在这里语言已显多余,诗人不做过多的铺排,只是让相爱的男女隐没在夜色中,隐没在文字里,惟有有夜色温柔。
诗人爱恋最后如咏叹调,浅吟低唱后,激情绽放。
既然  你我爱恋
那就让爱情如墙壁
如巨石
如故乡的小涑河
如沂蒙山  沂蒙河
如许崖上花草丛丛……
巨石由恋人,叠化为故乡的河,故乡的山崖上的花草。诗人把对故乡对自然的热爱,和悸动的青春爱恋,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把爱人烙在故乡的草木间,也就是把爱人烙在心灵的最深处。
明杰,这个沂蒙山走出来的诗人,咏唱爱情也是这么别致,像悠扬的沂蒙小调,一唱三叹。
水是诗人笔下所有爱的化身,是诗人敏感而多情心灵的承载,一直在诗人笔下跳跃,万般变化:化为雨、化为泪、,化为水。
你不能击碎它,你只能加入其中
它剥夺了语言
成为一座塑像时才可以和它对话

 

不恼不悔
全面承载你容纳你
你可以打碎世界  但你击不碎它
——《水》
读它不由的想起《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水是诗人自身爱意的象征,因为有爱,才有不恼不悔,传递着爱的包容和体贴。朴实自然的话语,反而让情感更饱满,爱意也更深入。
那么水更是爱人:
你是水做的
世上,只有你让才能让我垂目
垂目时  已给你注入了
我的泪水
你是水做的
你的心里
只能盛下我
并永生相溶
——《你是一潭水》
爱的苦涩,爱的微妙,诗人对爱细腻而深切的感受,准确的通过水传达出来,诗人和爱人,爱的热烈、爱的纯净,如同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
这天地散漫的童贞
用柔润的手掌心将一对恋人托起
两双面雨而笑的眸子
成为雨中生命之神
——《爱情随雨而安》
水化为各种场景,描述最多的还是雨水。诗人歌咏雨水,歌咏如雨水般润物无声,悄悄生长的爱情。
盛情不朽的雨水
将伴随我的爱情一生明亮
我知道
在雨水里
我才洁净无比
安详无比
——《放声歌唱  纯粹的雨水》
在夜晚,读这样优美纯净的诗句,眼前仿佛也有丝丝小雨飘过,又回到美丽飞扬的青春。
雨写在你的脸上
藏在我的字句里
雨是你的嫁衣
你的嫁衣风在赶做
它提醒你的衫子
不在雨市里奔跑
大喜之日即将来临
——《雨市》
缠绵的雨见证了诗人的爱情,由娇羞的女友到新嫁娘。诗人收获了他的爱情。
值得注意的是除却巨石与水,诗集中凸出的的其他意象:天空、太阳、花朵、故乡、飞鸟、麦田……
这里不过多论述,特别想提的是诗人笔下的麦子:
你永远以一种姿势
停留于对麦子的回忆
你深居简出
所有的麦子都因你的手一碰
而渐渐失去温柔
——《你的光辉》
麦子作为大地最平凡最朴素的象征,和海子笔下的麦子一样,即有对乡土的眷顾和思念,也有对生命本真的关怀和追问。作为从麦地走向城市的现代人,都市的纷乱喧嚣,麦子是明杰最本真的守望。诗人的爱和麦子幻化为一起,散发着恬静舒缓的田园诗意。
火是诗人心中一直燃烧着的对爱、对生命永远新鲜冲动与热情,是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源头。只有心中燃烧着火焰,才能写出富有激情和张力的诗歌。可以说诗人笔下无论是激情澎湃,还是安详宁静,都是发自内心的呐喊,散发着永恒的生命之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读明杰的诗,犹如走进一条流淌的心灵之河。逆水而上,看到诗歌源头,是故乡的沂蒙山,是小涑河、许崖的回忆,是沂蒙山里的父亲和母亲,给了明杰永不枯竭的激情和动力。
布衣蓝衫
笼罩你慈祥的容颜
最怒的时候
也只是说
天生的骨头长就的肉
柔风细雨
——《颂词:母亲》
多少经典  父亲
在赞美你
几万年的牵抚和养育
其实你就是一盏灯光啊
那些许的灿烂
照耀我  建筑我
——《经典  父亲》
母亲温柔慈爱,父亲挺拔坚毅,正是这样的给予,有了明杰的百炼钢,有了明杰的绕指柔。
明杰早期有不少诗歌意象叠加,虽然表现出多层的复合意蕴,但同时也显得神秘和难懂。
由明杰近期的诗歌明显看出,他在悄悄转型,由难懂的意象诗歌转为平淡,平白朴实的口语化诗歌,这是明杰在做的诗歌探索和尝试,是语言绚烂后的平淡。没有了意象的叠加,诗歌纯净自然,更回归于本质。
头发稀疏的毫无理由
上火的嘴角鼻翼
在红霉素软膏的滋润下
多多少少显得有点可笑
一声叹息  伴随着这个春天的别样气味
接踵而来
——《烂漫春花开在这个城市的角落》
情思飞扬的春天,诗人固守在城市一角,面对着上火的嘴角和稀疏的头发,虽然带点无奈的黑色幽默,多的还是对人生的思索。
作为朋友,这些年遇到明杰都是在这样那样的场合,他总是行色匆匆,来了又走。即便是在饭桌上,大家扯东扯西,也很少谈起文学。文学似乎边缘化了,游离在生活之外。但明杰博客上,却不断有新的诗歌在贴出。透过这些诗歌,我知道明杰一刻也没放弃对诗歌的热爱。俄罗斯诗人布兹尼克说过“当诗歌消失的时候,这个社会也便快要消失了。眼前一切物质的东西,定神思索,都是浮华。”可不可以这样说呢,浮华的人世间,诗歌是明杰捧出的一斛珍珠?
不管明杰有着这样那样的社会身份,他首先是一名优秀的诗人。心灵沉寂下来,诗歌只会更宽广,正如他在《自尊的永恒》里,对自己的人生小结:
从没有给自己偷懒的机会
一步一个深深浅浅的脚印
努力让自己走到现在
为了最初那些光芒四射的梦想
以运动般的激情对抗压力
马不停蹄勇往直前
当梦开始的地方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甜美的未来才有了一个休息的驿站
明杰一直在思考,明杰一直在路上。
明杰的诗歌随着诗人一起,正走入人生的秋天,这也正是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三本厚厚的诗集,作为奥运会官方惟一的赠书,在诗人看来,只是一个稍憩的驿站。明杰的长篇小说已经杀青,还有很多写作计划正在孕育进行中。
我和所有热爱、关心明杰的朋友们一起,期待明杰有更多、更美的收获。化用明杰的诗歌:
接近诗歌
接近诗歌给予的明杰

作者简介:刘淑娟,女,曾用笔名娟子、秦月,1972年出生,现供职于某国家大型企业从事教育工作。曾有散文小说发表于《中国文学》《山东文学》《大众日报》等报刊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