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散文:推磨

 城北十五里666 2021-05-15
乡土散文:推磨

磨道·推磨·磨面

总有一块热土令人魂牵,总有许多往事记忆犹新。

一个阳光明媚星期天,我回到五十里外的老家。吃过午饭,闲着没事儿,出大门右拐正北走了百十米远。走到路口往左前方看,有一块不太规则、有点艺术感、好几吨重的玛腊石块在贴着路边横立着,上边有四个红色行书大字“美丽乡村”,石块的背面刻写着村子的“前世今生”。这块石头的右侧有一处人们休闲锻炼的场所,我惊奇地发现那儿还有两盘石磨,石磨是用红石头锻造的,上边也有斜纹,磨盘底座是沟槽式的,一看就知道是磨豆腐用的,而磨面用的底座是平的。这里放置的石磨是不能推不能转不能磨面的,它只是一种观赏物,它是人们过去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它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没有它,我们将吃不到可口的面食类食物。

看到这两盘石磨,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时不时与磨道、推磨、磨面“打交道”的情形。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记事儿(五、六岁)的时候,面粉都是用石磨磨出来的。那时,全村几乎每两三家儿就有一个磨道,磨道里有一盘石磨,石磨大都是红石,石磨的平面都有凸起凹陷的斜纹沟槽,作用是挤压磨碎粮食。石磨用的时间长了也会磨损,磨碎粮食的凸起部分降低,影响粮食的破碎量。这时候就得由石匠专门再锻造维修。我们村有一个锻磨的石匠,是老太爷辈儿的,每天只见他弯着腰,手里拿着钎子和锤子,走这家儿到那家儿,给人家修石磨。

石磨上下两块,下边一块放在比较平的磨盘上,上边一块放在底下那块上面。放置两块石磨时,需要几个男的抬着,对好轴心能转动。但一般情况下不能空转石磨,因为在没磨压粮食的时候,空转特别磨损“牙槽”,所以,只要轴心对准、圆圈边际对齐即可。

乡土散文:推磨

上边的圆石磨块儿中间有两个洞眼,粮食倒在中间位置,磨块转时粮食自动往下流动。圆石磨块儿的对称两边各有两个圆凹槽,槽里插入约二三十厘米长的短木棍,便于绑缚长木棍,人推磨转。

通常面快吃完时就得抓紧时间磨面。磨面就得有人推磨,我那时候还小,才六、七岁,但能够着推石磨的木棍,所以,也加入了推石磨的“队伍”。由于推的次数多,也会偷懒不愿意推。有时,自家儿的活儿不干,干人家的活儿却很卖力。有一次,邻家磨面,我和自家的几个小伙伴们跑着玩耍,正好到了这家儿的磨道,他们正在磨面,我们处于玩的心态就抓住木棍推石磨。他们非常高兴并夸赞我们推的多快,加油!小孩子不懂得这是大人哄骗的语言,我们听后却是更加卖力推。

推石磨之后粮食压磨碎了,但还不是正常吃用的面粉,需要将碎末状的粮食放在面箩里边箩一边才能成面粉。这箩有粗网的有细网的,比如玉米面一般用粗眼儿网箩,小麦面一般用细眼儿网箩。

我家有个箩面箱,是长方形的,上面有个活动盖儿,箱盖儿的前半部分是固定的,后半部分是活动盖,箩面时可以往前推开,也可以掀开拿出来放一边。箱内是两根较细长光滑的两根方木片撑子,在箱子前后内面一半靠上处固定有两小截木块,木块上有两个凹槽,箩面时把两根长木片撑子放在凹槽内,然后把面箩放在两根撑子上,就可以在箱内抓住面箩的边儿,前后来回拉推箩面了。当面已经堆到两根撑子时,就用面瓢或碗将面搲(音瓦)出来装到面袋里就行了。

到七十年代初,生产队有了电力磨面机。从那时候起,人们就不再用石磨磨面了。只要捡好粮食,装进袋子,背到磨面机房,磨好后再背回家就可以了。省去了很多人力和时间,人们不再为磨面出力流汗。

乡土散文:推磨

如今,农村的磨道没有了,石磨没有了,锻造石磨的石匠没有了,磨面的工具没有了,更不见推石磨的人了……。

我现在看到的这两盘石磨,虽然不完全是我以前亲历过的磨盘,也总算是有人还记着这石磨以及它的“功劳”。

目前的石磨,不仅可以供人观赏,也可引发人们的回忆、甚至于思念。因此,更应该作为石磨文化传承下去。


审阅:韩田梅

简评:石磨是农耕文化的一种文化符号,现在新乡村保留这老物件,本身就是在纪念并传承一个时代的农耕文明。“推碾子”是带有时代气息的加工粮食的代名词,机器加工代替石磨加工,显示社会和农耕生产的进步。农耕历史长河中石磨与石磨有关的生活都记录到史册已成为历史,留给后人解读了。作品颇有怀旧色彩。

和传承文化的意味。

终审:严景新


作者:卢晓东

编辑:卜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