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红二师”学潮与《红旗谱》

 ptzhangyh 2021-05-15

作者丨安文忠 阎丽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小说《红旗谱》风靡全国。书中描写的保定“二师学潮”是《红旗谱》作者梁斌的亲身经历。

「记忆」“红二师”学潮与《红旗谱》

《红旗谱》作者梁斌。

光荣“红二师” 北方“小苏区”

保定二师即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创建于1904年,始称“保定初级师范学堂”,1909年改称“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改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虽几易其名,但因为二师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后人都习惯称呼其为“红二师”。

二师的学生大都出身贫寒,革命意识较强,再加上邻近平津,许多发端于平津的革命运动很快就影响到了二师。1922年,保定二师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3年就有了共产党员,1924年建立了党支部。此后,二师学生在党组织领导下,研读进步书籍,宣传革命道理,建立进步团体,驱逐反动校长。学生们还到工厂和农村宣传革命,发展党员。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二师成立了五卅运动后援会,积极参加和支援反帝革命斗争。

1928年,二师学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连续开展驱逐反动校长梁子青、秦万瑞、张陈卿的斗争。特别是1931年夏,在驱逐了张陈卿后,保定二师由开明人士张腾霄任校长,将一些思想反动的学生开除,聘请共产党员武新、周永言、张明及进步人士李苦禅、胡干之等人到二师任教,使二师的进步力量大大增强,党团组织迅速发展,先后建立了一些公开或半公开的进步组织,比如:“反帝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革命互济会”“少先队”等。参加这些进步组织的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80%。中共保属特委和中共保定市委也设在了保定二师,领导保定市及周围各县群众的革命斗争。许多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就是保属特委和保定市委的领导成员。二师成为名副其实的保定地区革命中心,被誉为“北方小苏区”。

“七六”护校斗争 英雄壮烈牺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二师的学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反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遭到了反动当局的镇压,许多学生被拘捕。这引起了二师学生们的更大愤慨,在党组织领导下,二师组织罢课和示威游行。反动当局一边镇压学生的爱国运动,一边命令校长张腾霄开除进步学生,但遭到了拒绝。1932年5月,恼羞成怒的省教育厅派人查封二师并宣布提前放假,还登报开除进步学生50多人,勒令休学30多人,撤销张腾霄校长职务,宣布将学校改组为乡村师范。

在二师提前放假时,党组织留下贾良图、曹金月、杨鹤声等6名共产党员骨干,组成留校学生代表团,密切关注着局势变化。当局作出开除学生、撤换校长的决定后,留校学生代表团分头通知回家的学生赶紧返校开展护校斗争。

6月中旬,陆续有50多名学生返回学校。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成立了“护校委员会”,由贾良图任总指挥,曹金月任副总指挥,提出“反对开除学生!反对撤换张腾霄校长!反对改组二师学校!”“争取抗日爱国自由!”“誓死保卫二师!”

6月20日,反动当局派500多名军警包围了学校,勒令学生离校遭到拒绝。于是,当局便增加兵力围困学校,企图逼迫学生撤离。校内学生紧闭校门,加强警戒,还用大喇叭宣传和高唱爱国歌曲,并向校外扔传单。

这时一些陆续返校的同学由于无法进入学校,便在外面宣传抗日爱国道理,呼吁声援二师护校斗争。

6月24日,学校内粮食用完,学生们用英语对外边喊话求援,相邻的河北大学学生党支部连夜组织人员从河北大学后院高岗向二师扔进一袋袋大饼和烧饼。但很快被敌人发现了,敌人派兵占据了高岗。大饼烧饼吃完了,学生们就以校内的树叶、野菜充饥。其间,当局派来“代表”谈判,学生们提出不答应条件绝不撤离。

看到学生软硬不吃,当局决定血腥镇压。7月6日,千余名军警对校内枪炮齐发,并扒开围墙冲进学校。学生们手持大刀、木棒与军警展开殊死搏斗。军警对着学生疯狂射击,许多学生倒下了,但没一个人投降。

在这场屠杀中,贾良图等8人当场牺牲,还有一些人受重伤,杨鹤声、曹金月等38人被捕。后曹金月等4人被处死刑,另有17人被判有期徒刑。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二师护校斗争,也称“七六惨案”。

以笔做刀枪 创作《红旗谱》

《红旗谱》的作者梁斌,原名梁维周,1914年生于河北蠡县梁家庄。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考入保定二师,加入了中共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32年3月,梁斌突患重伤寒,只能停学回家治疗。一天,在家养病的梁斌忽然接返校通知,他立即拖着病体返回保定。但学校已被封锁无法进入,于是,他就在校外积极串联各校学生,宣传二师的爱国斗争,并募捐援助二师校内斗争的同学。

“七六惨案”发生后,梁斌非常难过。返回家乡的梁斌在一个多月后又参加了著名的高蠡暴动。护校斗争和高蠡暴动使年轻的梁斌受到了血与火的洗礼,对革命的信心更加坚定。他说,自入团以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刺在我心上的第一棵荆棘,二师“七六惨案”是刺在我心上的第二棵荆棘,高蠡暴动是刺在我心上的第三棵荆棘。自此以后,我下定决心,挥动笔杆做刀枪,同敌人战斗!

1933年,梁斌加入了北方左翼作家联盟,开始了文学创作。全面抗战爆发后,梁斌回到家乡参加抗战,主要从事文艺工作。1942年他创作了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次年又扩展为中篇小说《父亲》,作品中出现了二师学潮的描写。

1953年,中央允许局级干部每年休养两个月。在《武汉日报》社担任社长的梁斌立刻请假北上,躲在北京碧云寺里开始构思《红旗谱》,两个月时间拿出了提纲。回到武汉,他向组织提出“辞职”。不久调到中央文学讲习所,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

一段时间里,他完全沉醉在创作中,甚至有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年后,《红旗谱》第一部完稿。在小说中,梁斌以大量的笔墨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二师护校斗争的全过程,甚至在小说中用了很多人的真实姓名,比如曹金月、杨鹤声等,护校总指挥贾良图的名字则改为贾应图。

之后,这部著作两易其稿,1957年11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隆重推出后,立刻震动文坛,全国很快掀起了《红旗谱》热潮,小说先后发行超过2000万册,被改编为话剧、京剧、电影、电视剧,并译成俄文、越文、英文、日文、朝鲜文等。

这部小说开了中国红色文学作品风气之先,成为中国红色文学中的经典和代表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