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虎湾】周利民:《红旗谱》,蠡县因你更精彩●华北揽胜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客服微信号:WDWHW66054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85年前,一群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胸怀一腔反剥削反压迫的激愤热血,奋然揭竿而起,吹响了燕赵大地打碎旧世界的冲锋号。
25后,一位亲历那场暴风骤雨的主流派作家,以这群庄稼汉为原型,奋笔疾书,写下一部讴歌农民运动的史诗般长篇巨著——《红旗谱》。
这群庄稼汉,是高阳蠡县的农民,吹响冲锋号的,是“高蠡暴动”,写下长篇巨著的,是梁斌。
赤炎夏日,来到蠡县,走进《梁斌黄胄纪念馆》,意欲寻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缅怀“星火燎原”暗夜里那段艰难困苦岁月,感悟江山易帜中不变的蠡县品性。
“高蠡暴动”前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已,令人不堪回首。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中华民族彻底掀掉了压在头上几千年的封建大山,走向了“共和”。然而,刚刚摆脱苦难深渊的劳苦大众,还没来得及欢呼雀跃,新的“三座大山”,又重重压在了头顶。从1912年起的十多年间,先是袁世凯称帝,随后黎元洪登统,接着张勋复辟。后来,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等又走马灯式地在总统宝座上亮相;北洋军阀在各派势力角逐中,分裂成直、皖、奉三系,他们竞相扩充势力,甚至不惜依靠外国列强,割据一方,争夺政权,混乱不已。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进入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国民党壮大,国民政府粉墨登场,“大革命”风暴不期而至。在国共联手发动组织旨在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战争进程中,工人武装起义、农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尽管最终以国民党“翻脸”镇压共产党而宣告失败,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意念和觉悟。
20世纪30年代的高蠡地区,与全国各地一样,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再叠加国民党的搜刮,地主乡霸的盘剥,底层农民生活苦不堪言,备受煎熬。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定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刚成立的红军游击队,与附近农民群众一道,组织发动了一场震憾华北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暴动,试图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壮大红军队伍,建立苏维埃政权。这次暴动,虽然付出50余人牺牲的重大代价,但在高蠡这块沃土上撒下的革命火种,为后来的抗日和解放战争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1957年12月,一篇名为《红旗谱》的小说出版问世,不久便畅销全国,好评如潮。小说以“因猪成龙”而得名的潴龙河两岸的“反割头税斗争”和“保定二师学潮”为主线,描述了从清朝末年到1932年抗战爆发前冀中人民的血泪史和可歌可泣的斗争,展示了民主革命时期我国北方农民斗争的波澜壮阔画面。



精心打造这部长篇力作的,是时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的梁斌,原名梁维周。高蠡暴动时,蠡县梁庄18岁的梁斌正就读于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梁斌写了《红旗谱》,《红旗谱》也写着梁斌的一生。小说中的贾湘农先生,是根据他在家乡上高小时一位教过他的老师形象写的,当时,他的老师中有3人是共产党员,其中2个为革命牺牲了。活着的那位叫刘宪曾,就是小说中的“贾湘农”,他既是梁斌的启蒙老师,又是他的入党介绍人。
朱老忠是《红旗谱》中着力塑的典型人物形象。他有句口头禅:“出水才见两脚泥”。可以说,这是他韧性性格的一个凝结点,也是他人格品德的一个显著特征。小说在表现朱老忠韧性的同时,还反映了他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胆义气。这种深藏于朱老忠灵魂深处的“正能量”,又集中体现了蠡县人民讲义气,重团结,救危扶困,舍己为人的优良品质。
说到梁斌和他的《红旗谱》,就不能不说说纪念馆里重点展示的、凸显当地人民性格特征、让蠡县引以为荣的另外两个人——黄胄和梁鉴堂。
黄胄,原名梁淦堂,梁斌的同族弟弟。是一位没读过一天“科班”却功底深厚的当代著名绘画大师,尤以其擅长描绘新疆人物、动物和人民生活与风景之美而蜚声中外。20世纪初,康有为曾经向整个画界大声发问:如果让你们画出建章宫千门万户的宏伟气象,画出御林军郊原狩猎时千乘可骑的雄浑气,试问数百年所谓的画家名手有谁能做得到吗?当时可能没有,但后来的黄胄做到了。他不仅画出了千家万户的宏伟景象、千乘万骑的雄浑气势,还画出了《洪荒风雪》后神州大地的《飞雪迎春》,更画出了炎黄子孙多少年为之苦苦追寻的《广阔天地》。伟大领袖曾评价黄胄:“他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有为的青年画家,他能够画我们的人民。”黄胄,一代画界大家身上与画中所展现出的鲜明爱国爱民赤子情怀和画风,也得到社会的广泛称颂。



梁鉴堂,梁斌的同族哥哥,原国民革命军第33军69师203旅少将旅长。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梁鉴堂奉命参加太原会战,率部在繁峙的茹越口正面阵地布防,配合友军迎击日军。9月27日,所部阵地工事一半被日炮火轰毁,他亲赴最前沿阵地督战,振奋士气,与日激战,不幸壮烈殉国。民族英雄梁鉴堂的抗日雄风,永远被后人铭记。
《红旗谱》问世后,梁斌又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写下了《播火记》和《烽烟图》。这三部大作,被誉为讴歌土地革命农民运动文学作品的“三部曲”,是“红色文风”的典范,流传至今,家喻户晓。
梁斌的文风,黄胄的画风,梁鉴堂的雄风,这“三风”归结到一点是个什么呢?
在踱步纪念馆,观摩三位“风云人物”事迹的过程中,我向身边一位县委政法委的领导请教:“蠡县人民的品性特征是什么?”他笑而不谈。
忽然间,眼前的一块古旧大匾,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这是一块民国时期百姓赠予蠡吾镇多有行善义举的清末乡绅王玉翁、现展于馆里的大匾。深深携刻在斑斑驳驳匾上的四个大字:“急公好义”,让我茅塞顿开——这不就是蠡县人民的品性特征吗?!
从土地革命起到新中国建立前的几十年,蠡县人民与全国各族同胞一道,在党的光辉指引下,历尽艰辛,顽强奋斗,打下江山做了主人,随后阔步迈向了人民公社。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号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蠡县人敢为天下先,率先冲破“一大二公“的重重藩篱,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始发家致富。当时蠡县的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在全县13个乡镇中,留史、辛兴、百尺、蠡吾一马当先,其皮革、毛线、橡胶三大产业,一度成为了引领区域发展的龙头和标杆……
我们边走边听,讲解员清脆的声音,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现实场景中——如今,蠡县县委县政府正循着“五个全面发展”战略,传承“红旗谱”精神和“急公好义”品性,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
蠡县昨天的辉煌,是今天的起点。远望未来,这片红色热土的明天会更美更精彩! 

 

2017年7月19日于河北保定
  (作者单位:保定市委政法委)



新书讯:由马誉炜著、解放军出版社再版发行的《与年轻官兵谈人生》一书,将此前出版的《在军营里学做人》一书合并为一册,全书共25.7万字。内容囊括了一位军人从参军入伍到成为年轻军官,容易遇到的60多个问题。被刘亚洲上将称为“搭起一座凝聚青年,塑造青年的桥梁,值得一读”的好书。
《我的卧虎湾》公众号编辑部启
2017.6.23


重点推荐





共建平台,服务你我


自愿支持公众号,奉献爱心品德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