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东珠的魅力

 博搜艺术 2021-05-15

  正是来自于皇 家赋予东珠如此重大和鲜明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地位,因此东珠也成为了拉拢各方势力的一件宝贝。在清天聪七年,敖汉公主(皇太极的长公主,远嫁给蒙古熬汉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回盛京探亲的时候,皇太极就亲赐给女儿镶嵌有东珠的首饰,天聪十年,皇太极又赏赐给蒙古科尔沁的太妃镶嵌有东珠的首饰,这一系列赏赐东珠的行为,都表达了皇帝对于蒙古各部落的看中和拉拢之心。

  东珠直接反映清朝皇亲和官员的等级,同时,清统治者还将他们作为重要礼品赠送给少数民族的首领或者宗教领 袖。乾隆四十五年,西藏六世班禅第 一次前往京都觐见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赐予他东珠朝珠一盘,并赐五等东珠一颗。以清朝皇 室对东珠的重视,这已经是非常隆重的赏赐了。

  东珠采集的采珠人共一千八百多人,他们被分为若干个小组一同采集东珠。在东珠采集期结束后,每个小组至少要上交16颗东珠,若期满未完成任务,则每人都要受到严厉的责罚。这些东珠采集人获得一颗下等东珠都极其不易,皇帝朝冠上的东珠更是千里难求。为讨得皇帝欢心不知多少水下奴都牺牲了生命,皇帝朝冠上的上等东珠沾满了无数东珠采集人的鲜血。因此也被称为血珠。

  在清朝,佩戴东珠可以说是高 贵身份的象征。对于东珠的使用清朝有着严格的规定,皇帝朝冠金顶要用头等东珠十二颗,二等东珠三颗。

  东珠满语为“塔娜”,意思是“宝中至宝,稀世奇珍”,其实是产自我国东北的野生淡水珍珠,为了将其和产自南方的南珠区分,才将它命名为“东珠”、“大珠”。东珠硕大饱满、圆润晶莹,并且采捕艰难,在《采珠行》里便有感慨:百难获一称奇珍。因此才能作为皇 家的身份象征。

  清代採拾东珠属于皇差。採珠者均系满族包衣食粮人户,称乌拉牲丁。食粮人,即身高超过古尺五尺以上男丁,照例须承应官差。若不愿意承差,每年交六两银子可免。牲丁以所採东珠充供赋役,官府每年按例征收。多名乌拉牲丁合在一起,谓之“珠轩”。每年四月,乌拉总管分派官兵乘船并带足粮食进入松花江,溯流而上寻採东珠。珠轩牲丁行船至深水处,用大杆插入水底,採拾者抱杆而下,入水搜取蚌蛤。出水后,採官当着众人剖开蚌蛤查验有无东珠,大概百十只蚌蛤能有一珠。得珠后,即刻由专人包裹严实并加盖印花封记。八月入秋,珠轩舟船返回衙署。将军会同总管挨个儿挑选东珠。若尺寸与分量不合规格,或光泽品质不够,当即弃之于河水中,以示严禁。任何人不得私匿或做其他处置。至年底,按贡赋额度验收。依例,征收东珠按成色等级赏给绸缎布匹。道光朝,奖赏改为折发银子,牲丁更得实惠。(参清萨英额《吉林外记.卷七》)

  对于东珠的使用,体现了清王朝森严的等级制度,当时只有皇帝和后妃可以佩戴,大小、个数都有规定,比如皇帝可以在朝冠上镶15颗东珠,其他任何人不得逾制,再之就是官员可以佩戴,但他们只能用在朝珠上,朝珠是工匠们奉旨制造,又是皇帝赏赐,归根结底,东珠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