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何事情都有因果在其中

 小桥流水1i79ra 2021-05-1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句话出自卷九《论语》。

任何事情都有因果在其中

子张向孔子问为仁之道。孔子说,能实行五种品德于天下,便算是仁了。子张请问是哪五种,孔子说,恭、宽、信、敏、惠。下面就分别解释恭宽信敏惠的含义。

『恭则不侮』,“不侮”,孔安国注,“不见侮慢”。恭敬人,则不被人侮慢。邢昺疏,“言己恭以接人,人亦恭以待己,故不见侮慢”。意思是说,自己恭敬地来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恭敬地对待自己,所以不会被人侮慢。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敬人者人恒敬之”。恭是发自于内心,对人不可以心存侮慢,这是我们必须学习的。

孟子说,“人必先自侮,而后人侮之”。一个人为什么会受到侮辱?一定是自己先侮辱了自己,自己先对别人不恭敬了,所以别人才会对你不恭敬。自己没有了恭敬心,自己有了傲慢之心,要克服慢心,才能够自卑而尊人。所以《曲礼》开篇说,“毋不敬”,就是对一切人事物都要平等地恭敬。一切恭敬,这个恭敬才是真恭敬,否则那个恭敬还是假的。所谓的假的,就是会变的,唯有真的才恒常不变。

任何事情都有因果在其中

『宽则得众』,宽厚待人,百姓就会对你有感情,就会心悦诚服,就能得到众人的支持。在《群书治要》中记载,梁国曾经有一件难以判别的案件,群臣之中有一半人认为是有罪,另外一半人坚持认为无罪,梁王就不知道该怎么判决。这时梁王说,陶朱公虽然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但是富可敌国,他的财富和整个国家的财富相差无几,这个人一定有不同凡人的智慧。于是他就派人去向陶朱公请教,看看这件事应该怎么处理。

陶朱公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不懂得判决案件的事情。尽管如此,我的家中有两块白色的玉璧,这两块玉璧色彩一样,尺寸一样,色泽也一样,但是这两块玉璧的价格却相差悬殊,一块的价值千金,另一块的价值仅仅五百金。梁王一听就奇怪了,他说:既然两块玉璧尺寸、色泽、大小完全一样,为什么一块值千金,而另外一块却只值五百金?陶朱公回答说,因为从侧面来看,一块比另一块要厚一倍,所以价值千金。梁王很有悟性,他一听就明白了。他说:说得好。从此梁王判案,凡是罪证不足而有疑问的,就免去处罚;凡是立功证据不足,行赏有疑的,他就仍然给予奖励,结果梁国的百姓大为高兴。

从这里体会到:正如墙壁太薄了就会毁坏,丝绸太薄了就会破裂,器物太薄了就会容易打碎,酒味太薄了就容易发酸一样,凡是刻薄却能旷日持久的,大概还从来没有过。所以国家要养活百姓,实行政教,只要宽厚就可以了。宽厚能够得到众人的支持,得到人心。可见,任何事情都有因果在其中。这就是“宽则得众”。

任何事情都有因果在其中

『信则人任焉』,言而有信,就能够得人信任。古人说君无戏言,天子没有开玩笑的话,一旦说话,史官就会记录下来,还要用礼仪来完成它,用乐章来歌唱。虽然这是对于领导者提出的要求,但是对于一般百姓而言,也要信守承诺,不能刚说了又改了,说话不算数,人民也会不知所从。《弟子规》中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人言为信,人所说的话必须守信用,不能刚说了,又把自己的话给推翻了,久而久之就会失信于民。

『敏则有功』,什么是“敏”?就是应事疾,做事敏捷,则能够有成就。做事不能拖拖拉拉,本来今天可以做好的事,就要今天把它做好,不能够把它拖到明日。今日事今日毕,这是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否则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所以有效率的人就是手边不留工作,事情传达下去,立刻就会有回馈,事情接到了,立刻就把它完成。

『惠则足以使人』,给人恩惠,人必感恩图报,能够深得人心,所以足以使用人。像我们以前讲到的周文王的恩惠泽及枯骨,所以天下归心。反之不能够给人恩惠,就谈不上使人。

当然这个惠不是仅仅满足人欲望的小恩小惠,而是能够帮助人提升道德学问、为人处事的能力,甚至提升灵性、明明德的大恩惠。而要得到这些大恩惠,还恰恰需要把那些欲望上的东西,利益上的东西放下。放下得愈多,实际上得到的恩惠愈大,这也体现了教学的重要性。

任何事情都有因果在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