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千:画荷花,我一辈子都不会厌倦!

 新用户87598951 2021-05-16

图片

图片

在中国画荷史上,

张大千可堪称是自八大山人、石涛以来

中国百年第一画荷大家。

他画过

朱荷、粉荷、黄荷、

白荷、墨荷、金壁荷;

画过风荷、晴荷、雨荷、秋荷;

画过没骨荷、工笔荷、写意荷等。

图片

总 之,

他笔下荷花均是

落落大方,

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

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

图片

张大千的荷花情缘

张大千从青年到晚年,始终未停止过画荷。他自己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 究其根源,有以下几点:

图片

首先,与他的个性有密切关系。荷花被视为高洁人格的象征物,并由此引伸出“清雅不俗、温馨芬郁、隐逸绝尘”等多层道德含义。这与张大千“历经多乱的世局,而不向世俗低头”的倔强个性相吻合。

图片

其次,与其早年出家及后期隐居的经历有关。荷花的形象自汉魏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被注入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在佛教里,莲花象征着极乐净土和“再生”的生命意义。莲花的形象还被广泛地运用于净土环境、佛座和绞饰等方面。荷花的宗教含义后来又转化到世俗绘画中,尤其为文人画家所喜好,成为超脱、空寂等观念的寄托物。

图片

最后,与他的绘画理念有关。张大千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之基本功。” 他在35岁时作的《金荷》被法国政府购藏。对此,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张大千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图片

张大千不但爱画荷,也爱种荷。他年轻时住在苏州,庭院里的一池荷花成了他写生的好素材。33岁时开始住进北京颐和园,一住就是五年,颐和园池塘中又肥又大的荷花使他对画荷的兴趣越加浓厚。张大千爱荷花的出泥不染,娉娉婷婷从水中浮起,雍容高贵,而田田荷叶,姿态优雅的荷杆也时常走进他的画面。

图片

他认为,荷花最难下手的部分不是花,而是荷杆,因为一笔下去不得回头,重描就不成画了。他通过与荷花朝夕相处,以其敏锐的观察力,长期捕捉荷花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用他独特的审美和艺术情趣加以提炼、夸张,使之寓意深刻,生机勃勃。

画荷风格的变化

  • 师古期

图片

关于张大千画荷的师承问题,他在《四十年回顾展自序》中说道:“予乃效八大为墨荷”。由此可知,他画荷最初学八大山人,年龄在二十一、二岁。通过他二十多岁至三十多岁的画荷作品,可看出他还临摹过陈白阳、徐青藤、石涛、陈老莲、新罗山人等,主要是取八大山人之“韵”,取石涛之“气”,溶“石涛,八大”于一体。对于气韵问题,张大千说:“画荷,最易也最难,易者是容易入手,难者是难得神韵。”

  • 集古期

图片

张大千自三十多岁至六十岁左右的荷花作品风格多样,富于变化。他在八大、石涛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宋代绘画的特点,使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钩金荷花富丽堂皇,没骨荷花清妍秀丽,写意荷花水墨淋漓。这一时期张大千画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荷花的花瓣上采用复笔点缀的方法,起提神醒目的作用。

在这一时期,张大千特别注意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他说:“画荷需要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字写不好,荷也画不好。”还说:“画荷花的干子要用篆书,叶子则是隶书,瓣子就是楷书,水草则用草书。”

  • 化古期

图片

张大千六十岁左右到八十五岁期间,是他画荷的第二次大变革时期。他首创的泼彩、泼墨彩艺术不仅为山水画开辟了新纪元,也为画荷开辟了新的境地,为充分表现超出荷花本身的属性提供了条件。反之,画荷又使泼墨彩艺术阐发无余。泼墨彩荷花作品的出现也是“化古为已”的标志。

此期,张大千的一些荷花画虽近抽象,但有具象为基础,仍不失法度,有别古人,有别西画,他也认为超越了古人。他七十七岁作饿《钩金红莲》中题:“自抒胸意,不袭前人;无人无我,无古无今。”八十四岁作的《钩金红莲》中题:“墨落一时手不住,任讥老子做狂徒。”如果有人说他狂,他将听之任之。

画荷风格的形成

  • 金碧风格

图片

金碧风格是张大千年轻时所作,十八岁时到日本学习染织工艺,吸收了光琳派的金碧装饰性画风,又结合了唐朝李思训父子的“金碧山水”画法来画荷,在金笺纸上用墨线勾勒后,填染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

  • 没骨风格

图片

张大千的没骨法融合了石涛、八大山人、徐渭等人的笔趣,发挥了荷花潇洒脱俗的韵味,尤其荷花的造型清雅优美,叶大梗长,亭亭净植,更适于用没骨画法来描写荷花的性格。

  • 写意风格

图片

张大千的写意荷花,完全运用夸大、变形的形式来表现荷花的精神内涵。虽然承袭石涛、八大山人,但也深受徐渭、陈老莲之影响。所以,张大千的写意荷花,已摆脱了“自然再现”的羁束,而是一种自我主观精神的表现。

  • 泼墨风格

图片

张大千运用大量墨汁倾泻在纸上,然后由其自然发展,再用笔推开,而且必有两次以上,先下淡墨,半干再重泼一次或反过来操作。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结构,成为他独特的表现语汇,扩张了水墨表现的领域,不论在形式和意境的表现上都有超越前人的成就。

图片

纵观张大千的荷花,

早年多水墨写意,

初期从八大山人、石涛到青藤,

亦兼用浅绦法;

中年受敦煌壁画之影响,

兼作工笔重彩荷花,

并作巨幅的墨荷和用没骨法画荷;

到了晚年将山水画的泼墨技法

运用到画荷上,

开创出他自己的独特风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起学国画

画友喜欢本文可以分享和在下方点个图片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