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人会被写进历史?

 明白知识 2021-05-19

这从来都是个问题。

从史家的角度,将什么样的人写进历史,不但是个问题,还是一个大问题。

以史家范晔为例,他在《后汉书》中,把之前正史很少写的人物写进了历史。

比如,他专门写《党锢列传》,为「党锢之祸」的受害者立传,即是如此。

什么人会被写进历史?

《后汉书》

作者:范晔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7年

01

在《党锢列传》中,范晔记录了一个异常壮烈、充满热血的年代下,一群刚正不阿、积极与宦官抗争的读书人的故事。

什么人会被写进历史?

例如李膺。

李膺是一个非常刚硬的人。

《后汉书·党锢列传》记载说:

「时河内张成善说风角,推占当赦,遂教子杀人。李膺为河南尹,督促收捕,既而逢宥获免,膺愈怀愤疾,竟案杀之。」

他做河南尹时,碰到一起案子。当时有个叫张成的人,因为占卜算卦的本事而深受汉桓帝宠爱。

张成知道朝廷近期可能要颁布大赦,所以就让他儿子在此之前杀了一个人,利用大赦脱罪。

后来,张成的儿子果然遇到大赦,可李膺就是不买账,他直接把张成的儿子抓起来杀了,因此得罪了张成 。

因为刚硬,李膺还得罪了当时朝廷里权势最大的宦官,十常侍之一的张让。

张让的弟弟无故殴打死一位孕妇,李膺知道后,便去抓捕肇事者。张让闻风,把弟弟藏到家里的一根柱子里面。可结果,李膺直接带兵冲进张让家,破开柱子,抓了张让的弟弟。

就这样,宦官奸佞们非常厌恶李膺,想方设法除掉他。

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之祸爆发。宦官们将李膺、范滂这帮读书人捉起来。

紧接着便是第二次党锢之祸,宦官抓捕了数百人。大家都劝李膺跑,李膺拒绝,并说:

「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后汉书·党锢列传》

李膺说,我已经年过六十了,我跑干嘛呢?

他毅然决然,被抓起来之后,在监狱里直接被拷打而死。

什么人会被写进历史?

这是范晔所记录的李膺,如果比照之前《史记》和《汉书》的标准,《后汉书·党锢列传》里的每个人,单独列传恐怕都是不够的。

但范晔却认为,他们抗争的行为应该被后世所知,他们无畏的勇气必须得到褒扬,因此他为整个群体开了「列传」。

不仅仅是书写受害者,在《后汉书》里,范晔也专门为「党锢之祸」的始作俑者们立传,尽管他们原本只是一群皇帝的奴仆——宦官。

《后汉书》所记录的东汉,是后来被公认为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代之一,而黑暗的其中一个来源,就是宦官。

「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婞直之风,于斯行矣。」——《后汉书·党锢列传》

东汉中晚期,读书人之所以不愤,婞直之风之所以盛行,一大原因是朝政被宦官把持。

因此,范晔还专门为其中的宦官写了《宦者列传》,他说当时的宦官权势熏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祸国殃民:

「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汉之纲纪大乱矣。」——《后汉书·宦者列传》

宦官干政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东汉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不过,为宦官单独列传,《后汉书》却是首例,也因而为后世史家与史书所称道和借鉴。

什么人会被写进历史?

电影《绣春刀2》中,宦官魏忠贤与信王(后来的崇祯)的对话。《明史》学习了《后汉书》的写法,单独列了《阉党传》。

说到底,这些被写进历史的人,都对历史有重要的影响,虽然可能不是「好」影响。

记录宦官的历史,实际是为了更好地记录事实,同时批评他们带来的黑暗。

但混乱与黑暗,并不仅仅是宦官带来的,就像「李莲英—慈禧」这个组合一样。

宦官的背后,经常有个真正掌握权力的太后。

02

所谓太后,本来只是前朝皇上的正妻、当朝皇帝的母亲。

在《后汉书》之前的正史,如《史记》和《汉书》,太后多被列入《外戚世家》和《外戚传》。

东汉情况特殊,汉章帝之后,继位时年龄最大的皇帝也只有17岁,权力再没有掌握在皇帝手里,实际掌权者乃太后。

《后汉书》不光把这些手握实权的太后都写进了「本纪」,还专门单独写了《皇后纪》,开创了给太后立「本纪」的史学先河。

这不仅是创新,更是尊重历史。

而在《后汉书》之前的历史记述传统里,只有皇帝本人才有资格专享「本纪」,甚至有些不重要的皇帝,连自己的「本纪」也没有。

到了东汉,皇帝年龄小、在位时间短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如果记录历史时仍削足适履,将实际掌权的太后纳入外戚传,便偏离了历史。

比如,汉冲帝刘炳,2岁当娃娃皇帝,他父亲汉顺帝的梁皇后成为太后,掌握实权。

汉冲帝当了不到半年皇帝便病死,梁太后拥立8岁的刘缵继位,是为汉质帝。可汉质帝仅仅做了一年皇帝,便被外戚梁冀毒死。

随后,梁太后拥立14岁的刘志继位,也即汉桓帝。

皇帝走马灯似地更换,但实际掌权的梁太后稳如泰山,这就是东汉中后期后宫与外戚专政的典型。

只不过,《后汉书》的这种「创新」,并没有被后世的史书延续。譬如为手掌大权的女性单独列传,就几乎不被继承。

唐代出现了武则天这样的女强人,无论实际上还是名义上都做了皇帝,依然有史学家作传时只当她是前朝皇帝的一个妃子,并无范晔为太后立本纪的史家求真精神。

什么人会被写进历史?

电视剧 《一代女皇》剧照。一代女皇武则天,无论名义上还是实质上都当了皇帝,却不是所有史书都实事求是:《旧唐书》将武则天纳入本纪,《新唐书》既入本纪又入列传,《资治通鉴》归其于《唐纪》,而《唐鉴》干脆将其附于中宗之下。

又比如《清史稿》里,作为实际掌权者的慈禧太后,被列入《后妃传》,显然与慈禧真实的历史地位不符。

将什么人写入历史是个大问题,如何写,则是另一个大问题。

《后汉书》准确抓住了动荡历史中的关键人物,做到了尊重历史,却又不受限于历史。

宦官、太后,这两类人物都曾是东汉真正的最高统治者,《后汉书》详细记录他们,目的是要把历史记录得清楚明白。

在此基础上的体例创新,本质是坚守「秉笔直书」的史家传统。

03

《后汉书》在体例上的创新,远远不止《宦者列传》和《皇后纪》。

《后汉书》保持的另一个重要传统,是自孔子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开始,为历代史家所秉持继承的儒家正统价值观:

◯ 《独行传》,专写忠义孝悌之士;

◯ 《逸民传》,记录了一群学识丰富、修养高尚却不汲名利的隐士;

◯ 《方术传》《文苑传》,讲神怪术士和文学家;

◯ 《列女传》,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正史里给女性单独列传,专门记录她们的德才。

清代王鸣盛评《后汉书》有言:

「范书贵义德,抑势利,进处士,黜奸雄,论儒学则深美康成,褒党锢则推崇李、杜,宰相无多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见采而特尊独行。」

《后汉书》这些被后人称道的地方,其实出自这本书骨子里的儒家正统价值观。

藉由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记述、评论,《后汉书》对整个黑暗时代进行了批判。 它所做的价值判断,也成了国人评价历史人物的价值坐标。

对于这部史书,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教授指出:

「《后汉书》继承了中国史学的正宗。中国史学的正宗就是『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就是要在叙事的过程当中,表达价值观。」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一样,写出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人的独特历史观念:对历史敬畏,相信历史的评判。

今日国人,应重视《后汉书》,重读《后汉书》。

马勇教授认为:

「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就是你要对历史敬畏,就是你要相信历史,最终会给所有人一个评判......这种价值观要让『坏人』知道畏惧历史,让『好人』也知道历史的公平,『好人』应该英名永存,『坏人』必须遗臭万年。」

肯定王道秩序,赞美贤达忠义,鞭挞奸佞邪恶,并在体例上自有创新之处,无怪乎《后汉书》不仅是「正史」之一,且是最重要的前四史之一。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范晔因谋反入狱,《后汉书》还没写完就被处决了。

他在死前感叹,本来要用《后汉书》「以正一代得失」,却最终「意复未果」。

好在,此时所有那些「列传」已经完成,那些身在历史之中,但原本可能会被历史忽略的人与事,因他而被写进了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