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医生如何快速成长?

 呼吸科的故事 2021-12-22

如果有人问你:医院里哪一个专业成长最快?你会如何回答。

有人说,内科医生总是耍嘴皮子,水平都差不多;而外科医生是立马就能区分高下,同样的手术,有的人已是教授、主任医师,却拿不下来,而有的人职称不高,却做得很漂亮;有的人手术做得干净力落,有的人则是连缝皮都让人看得难受。虽然这话不完全对,但是也说明一些问题。

史蒂芬.科特勒在他写的《不可能的技艺》一书中说,在医科的所有科目之中,只有外科医生离开学校以后的医术是变得越来越高。这是因为外科医生随时能获得反馈:手术台上一旦犯个错误,病人立即就有生命危险。其他科目,比如放射科,是只在学校里有即时反馈。你在学校里看一个CT片子,如果你诊断错了老师马上就能给你指出来。但是在真实的医院里,医生看片子诊断错了是不会立即知道自己错了的 —— 可能按照错误诊断给病人治了很长时间也没发现错误。

我曾经在《警惕CT“报告正常”的肺癌》一文中,举了几例肺部CT报告正常的影像结果,但是临床医生结合病人的病症(如咯血、刺激性干咳)发现影像学的一些异常的蛛丝马迹,让病人进行气管镜检查,最终发现肿瘤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我相信在每一家医院都发生过。原因很多,包括影像科医生工作很忙,每天读大量的CT片,疲劳导致错误的发生;有的是因为临床医生申请单写的太简单,放射科医生不了解情况;有的是放射科没有机会接触到病人,不能结合病人的病症去分析。

我最近还给放射科的同事提了几个影像报告的修改意见,也希望影像科医生能与临床医生多多联系,保证报告的准确性。


但其实不管是内科医生、外科医生,还是放射科医生、病理科医生,任何一个年轻医生的成长都需要不断的获得反馈,特别是获得即时反馈。

如果做一件事马上就能得到反馈,就好像打游戏一样,你就很容易深入进去。但是,现在大多数反馈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即时。

不仅是放射科医生常常得不到即时反馈,不少内科医生也得不到即时反馈,例如一个咳嗽的病人在你这里就诊,你下了一个诊断,用了一些药,但是如果病人没有到你这里复诊,可能是他(她)吃了药后好转了,也可能是因为你的治疗无效他(她)转到其他医生那里去看了。绝大多数医生是不会对患者进行随访的,因为时间和精力的成本太高。


但是,如果你不去做随访,你就永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也就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对错,非常有可能将错误的事情一直延续下去。

我曾经有连续三个月的长门诊,因此有机会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有一段时间,为了了解我对咳嗽病因的判断是否准确以及治疗是否有效,我对一些慢性咳嗽的患者进行随访,也及时进行总结,这些使得我对咳嗽的诊治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让自己在咳嗽诊治方面收获了自信(参见《心衰患者咳嗽持续,我该怎么办?》)。

同样,为了了解胸痛变异型哮喘,我有意识地收集了相关的病人资料(15例),进行随访追踪,让我对这一类型的哮喘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那怎么才能获得即时反馈呢?最好就是有个人专门负责给你反馈。科特勒是个作家,他的编辑就是他的反馈者。科特勒写完任何东西,编辑必须提出三点反馈:第一,内容是否没意思?第二,是否没写明白让人看不懂?第三,是否会让人觉得太傲慢?

对于所有专业的年轻医生而言,建立一个日常记录本很重要,可以是类似中小学生的错题集,对初诊的病人列出一个最初的诊断,然后在看看最后的病理结果或者其他最终的结果,看看是什么病。然后问自己几个问题:

  • 为什么我会诊断错误?是观察不够仔细?还是临床思维的偏差?还是非常少见疾病根本想不到?

  • 我能从这个“失败”的病例中学到什么?例如以后在处理类似的病人要注意什么?我哪方面的知识还不足?或者如果不是自己的病人,你也可以默默地挑挑其他医生的问题,如果换成我是主管医生,我会怎么做?

这样既往的“失败”病例才能发挥它的价值,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从失败中学习,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

同时,我们要养成追踪病人的习惯,例如这个病人可能转科或者转院了,那么可以问同事了解病人的情况,也可以电话随访了解病人的病情演变,对于疑难病例更是要保持好奇心,争取搞得水落石出。

虚心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和批评,例如对于同事善意的批评和病人的投诉,我们都要认真对待。因为一次这样的批评和投诉,其实背后可能有十倍、百倍的潜在风险和错误。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不仅自己需要反思和检讨,而且最好全科室也一起讨论,全员警示,共同提高。

作为科室层面,我觉得应该建立一个病例库,最好是自己的病例,也可以专业杂志的病例,定期进行学习,或者是对年轻医生的思维训练。在短时间内增加工作中的新奇性、随机性和挑战性。另外联合相关科室进行科室间的交流,例如放射科其实可以定期与临床科室交流,临床科室将一些不准确的影像报告拿出来,大家共同分析问题出在哪里?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准确性?

相信如果按照这些方法去不断获得有效及时的反馈,我们的年轻医生会成长的更快一些。

购书链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