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协和放射科唯二女主任:医生需要理想主义

 hongy6 2023-10-22 发布于江苏


“从医这件事,越做越心静,医者仁心,这是医生的道,而专业技能是医生的术,这两点都有,才有可能成为好医生。”



撰文 | 吴小飞

秋天是一年中北京最为舒适的季节。北京协和医院东单院区的旧式建筑,也在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里,给人一种古树蔓新藤的绵延生机。“这里就是北京协和医院最初建院的地方,小洛克菲勒就在这合影过”,冯逢指着一栋正对西门的三层楼对“医学界”说。

今年57岁的冯逢,面容白净,留着一头中长卷发,看人的眼神透露着友善和温和,一袭白大褂套住了黑色长裤和黑底白花的印花衬衫,脚踩一双黑色平底鞋,气质知性,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一些。

冯逢加入协和医院已有33年,对协和医院有很深的感情,每栋建筑的历史渊源,每幅展画的场景故事,她都耳熟能详。9月中旬,她刚被任命为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的主任。对于这个结果,冯逢并不意外,早在一年前她就被任命为常务副主任,开始逐步接手科室管理的相关工作。

过去近10年的复旦大学综合医院专科排行榜上,北京协和医院的放射科一直位于榜首。作为协和放射科建科以来第二位女性主任,冯逢的接棒备受业界关注。这位新的掌门人,有何过人之处?是否能带领协和医院的放射科再上层楼?是否能为放射学科以及放射医疗带来新气象?

比起主任头衔带来的荣誉感,正式成为科室负责人,冯逢更多的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过去的30多年从业经历,她深知行业的个中情况,有很多想做的事,如何能在60周岁到来前的有限时间里,轻重缓急的去完善,她也思考了很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夯实短板,做好内涵建设,努力把这个科室带的更好”。

图片冯逢主任在安抚小患者。(受访者供图)

图片
影像技术魅力引人孜孜探索

冯逢生在北京,长在南京,父母祖辈都是南方人,成年至今一直在北京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样貌上有南方女性的端秀,性格中又有北方女性的果断和坚韧。这些特质,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

大学择校选专业时,冯逢既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思选择计算机或无线电,也没遵从母亲的建议学新闻做记者,而是考入了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读的临床医学。在她看来,医学是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的不二领域,也是她认为最能施展才干的领域。

影像诊断跟设备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冯逢觉得,最终选择放射科作为自己终身的执业方向,还是离不开家庭的影响。“我父亲是学雷达的,从小耳濡目染,自然会对偏向技术类的门类比较敏感。”在她看来,雷达由相控阵来接收信号,而磁共振发出的射频脉冲也是靠共振频率来接收信号,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CT和磁共振技术的发明人,都得到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说明这些技术在临床医疗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很多疾病诊疗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冯逢说。她举例,比如在神经影像上,过去没有断层成像技术时,神经科的很多疾病诊断得靠尸检才能明确,现在通过 CT、磁共振成像就能明确,这就是放射科吸引人的地方。

1990年大学毕业后,当时可供冯逢选择的医院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以及北京协和医院。“当时北的影像科在业内也很出名,但那年没有名额,要去只能去内科。”已经坚定深耕放射科的冯逢,最终在大学老师的帮助下进入了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刚开始接触磁共振成像原理的时候,还是觉得非常难的,因为涉及的物理化学知识比较多。”真正到放射科当了医生,冯逢才感受到学生时期的学习只是皮毛,仅仅习得了一种方法,真正服务于诊断的,更多的要靠工作中感悟。在协和医院做了三年住院医师后,冯逢又考取了协和医学院的在职硕士和在职博士,一边学习专业的影像医学知识,一边夯实检测和诊断基础。

专业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良师益友。1994年,协和医学院引进了第一台核磁共振设备,在硕士导师严洪珍教授和指导教师余卫大夫的指导和帮助下,冯逢对强直性关节炎的骶髂关节进行了X线、CT和MRI的对照研究,发现“在磁共振上能看到很多跟病理生理更加密切相关的一些表现,如骨髓的水肿,而这些光靠X线CT是看不到的,这是很有意义的”。后续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的影像对照研究成果还被《中华放射学》杂志作为60年突出价值论著收录。

除了不同成像技术对比,冯逢还在技术迭代中感受到了钻研的乐趣。她经历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场强从0.3T到3T、5T乃至7T的过程,感受到了不同场强下信号的变化,“新的序列出现后,可以跟一些疾病生理问题做对照研究,从而不断地去回答一些临床问题,人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所以还是挺有意思的。”

2003年前后,当时科室里出现了神经影像方面人才的断层,在上级领导的建议下,为了科室更好的发展,冯逢把自己的细分专业领域由体部影像改为了神经医学影像。当时协和医院引进了3T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高端设备,也为冯逢的神经系统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当时国内3T的MRI设备装机较少,这种当时是超高场强的设备使得临床应用磁共振技术有了很大的拓展。我开始专注于磁共振波谱成像,搞清楚这个技术的应用原理后就可以把它用到大脑的很多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冯逢说。后来,冯逢还与几位业内同行撰写了《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为后续更广范围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图片冯逢主任(左一)跟同事一起在MRI设备前讨论病例。(受访者供图

图片
“没有白干的活”
回顾33年在协和医院放射科的点点滴滴,冯逢觉得自己和科室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放射科是一个高度依赖设备的科室,曾几何时,X线下的胃肠造影就是放射科最有水平的诊断技术。她刚来协和时,科里最好设备是CT机。1994年医院引进磁共振成像设备后,放射科才真正迎来长足发展。

数十年过去,影像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如今的放射成像领域,除了超高磁场的磁共振,还有人工智能(AI)、大数据辅助检查,甚至ChatGPT也可以参与完成一些基础诊疗。在冯逢看来,现在的放射学科仍然是一个技术不断进步的“朝阳领域”,不论技术如何进步,也不能完全取代人,这就要求放射科的大夫要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探索新技能,而不是故步自封。

在冯逢的印象中,不管是科班学习还是职业技能的提升,协和会有一种激发人去自主学习的氛围。“能来协和的人,学习能力和领悟力都是很高的,这里大多数人都会以专业落后他人为耻,就我个人而言,除了向先进的同行学习之外,更多的时候要靠自己学自己悟。”

而协和也给自驱力强的人提供了资源和平台。在冯逢从业的早期阶段,医生还没有每日签发片数的考核,有很多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医院和医学院举办的学术活动、一线专家的病例分析、高职称医师的临床诊疗,只要自己感兴趣,都可以去学习。

“那时候放射科二线医师签报告,很多一线大夫在旁围观,如果一线报告有什么问题,二线大夫可以一边改一边交流,有意见分歧的地方,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一线医师可以从这种交流中学到很多。”冯逢说。

与此同时,老一辈的大家们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润物无声地影响后辈。“我们接触到那些大家,永远是以谦卑的姿态、友善真诚、平等尊重的态度去对待病人和年轻大夫,这些真的是会影响到你如何待人接物。”

对冯逢影响最深的,除了自己父亲对热爱领域的执着,就是一位业内前辈的教导。在读研期间的一次学术活动中,当时作为学生的冯逢还是个新人,常常要做一些琐碎的事,当时一位业内享有盛誉的前辈告诉她,“没有白干的活”。这句话一直影响着冯逢,“大家工作都很累,我多签一份报告,多干点活,是不是要去计较”,医生的成长,必须要一个病例、一个病例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走。

冯逢把通过一个个病例积累的过程比作树叶,医生在早期从业阶段很难建立起树叶之间的彼此联系的,因为“疾病的表现很复杂,有的同象异病,就是同样的征象,不同的疾病呈现类似或潜在的病理生理改变;还有同病异象,就是一个病在不同发展时期征象不一样”,医生从业初期很难做出清晰诊断,只有积累到一定阶段,才能看到叶子连接的枝干,最后是背后完整的大树,建立自己的疾病认知体系。“我也是到副主任医师阶段,才突然豁然开朗的”。

“做医生的信念感也是逐步建立起来的。”冯逢说,少年时代对于医生的职业价值还很懵懂,但在长期的职业过程中,真正的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去帮助别人,从业的信念感才日益深刻。“从医这件事,越做越心静,医者仁心,这是医生的道,而专业技能是医生的术,这两点都有,才有可能成为好医生。”

图片冯逢主任在读片。(受访者供图

图片
“临床强则影像强”
过去8年,在复旦大学医学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及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北京协和医院的放射科一直居于榜首。“复旦排行榜的评分有80%是声誉分,20%是科研分,我们的声誉分数一直很高,所以整体排名一直靠前。”冯逢说。

对于长期稳定的高声誉,冯逢认为,既有医院百年积淀的加持,也有协和医院领导的支持,更有既往科室主任和同仁的共同努力。

冯逢介绍,从医疗的角度来说,北京协和医院是全国疑难病、罕见疾病的国家诊疗中心,这意味着协和医院在病例样本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方面都很充分;另外,在临床上,协和医院也有多个优势学科,而放射科的工作大多需要与临床配合,“临床强则影像强”。

冯逢记得,她刚来协和不久后,曾经对每天看报告写报告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当时带教的主治医师张涛大夫就曾劝慰她,不用着急,再多干几年就会明白,协和这种海量的病例和丰富的病案,会快速帮助到医生提升专业水平。

几年后,当冯逢在一些学术交流中分享自己在协和的经验感悟时,就明显感受到协和医院对医生的培养和锻炼,还是能与一些同行拉开差距的。

在科室建设和发展上,在既往科室带头人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放射科成为了国家的影像质控中心单位,科室的很多专家也兼任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委等头衔。“今年我们科室的青年教授还拿到了国家杰青。”冯逢认为,这些都意味着协和放射科的学术影响力,在复旦排行榜的评价体系里,占有重要分量。

从教学角度,协和医院从建院开始就采取了“精英教育”,要办亚洲乃至世界最好的医学院校。比如协和率先发起的8年制教学,现在也被很多医学院校模仿。多年的高标准教学,如今也已桃李天下,广泛影响了中国的医学教育。“我们一位老教授曾说过,全国的西医都有协和的影子,只要说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很强,他都能告诉你最开始有协和的什么人过去做了什么事。”冯逢说。

放射科也有自己的成绩。放射科原主任金征宇一直对教学很重视,抓精品课程、编著精品教材。就在去年,放射科教师团队还入选了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在冯逢看来,放射科之所以蜚声业界,也离不开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其实放射科的设备还是很贵的,我们医院配备的很多仪器设备,都是当下最前沿、最先进的;在人员编制上,今年也翻倍增加了临床人员岗位,领导们都知道放射科在医院的诊疗方面的重要作用,还是非常重视和支持的。”

在整体的行业发展上,冯逢也觉得,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诊断对放射科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放射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大小医院对放射科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这会不断带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这些年很多放射科出身的专业人士到了领导岗位,客观上也利于这个科室的发展。”

图片
“尽力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
不过,北京协和医院的放射科并非完美的放射科,当今的放射医疗界,也有很多有待完善之处。“客观的说,我们医院的规模并不大,能接收的病人也不是最多的,我们科室的科研能力、拿到的基金数量、发表的SCI文章,都不是最多最强的,所以我们也要学习兄弟院校的长处,加强自己的内涵建设。”

正式成为科室主任后,冯逢觉得最重要的事就是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后继力量,帮助年轻人搭建自己的赛道,尽力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主任应该是一个搭台的人,要让大家都能够在这个舞台上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能力。”

具体而言,冯逢希望更多的强化年轻大夫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让他们多做事,给与及时的认可和鼓励,这样他们就会对自己,对行业越来越有认同感和价值感,也能在从医的路上走的更稳更远一些”。

冯逢还鼓励年轻医生多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交流。“这几年大家说MDT说的比较多,但其实协和的基因本身就有MDT,在我刚入协和的时候,经常会参与一些特殊病例的讨论,很多科室的人坐在一起,大家站在自己的角度各抒己见,彼此交流学习。”

多年来,遇到疑难医学问题就与不同领域专业人士进行探讨交流,已经成为冯逢的习惯,她认为这也是协和的优良传统,也希望年轻医生们更多的了解临床、学习临床,才能在影像诊断上真正的帮助回答临床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影像就是看片子写报告,其实写报告跟写报告的差距很大,你的专业程度正是体现在报告的水平上。”冯逢记得,在早期从业阶段,大部分医生只对阳性结果进行描述,但有医生也描述了阴性征象,“比如说一个肺癌患者,除了看肺,也要看骨结构,排除患者有没有骨转移”,短短几个字就反映了医生专业知识是否全面。

在工作方式上,冯逢希望关乎科室人员切身利益的事,都尽量“放在台面上”交流。“我希望一些晋升机会、锻炼机会、人才培养的项目等事项,大家可以同步知晓,共同参与讨论,最后形成的决策方案要给不同人各抒己见的空间,给谁不给谁要有说服力,有不认同的可以提出异议,尽量给大家创造一个相对比较公平、公开、公正的工作环境。”

近年来,随着患者看病需求的激增和影像医学的发展,放射科的工作量也暴增,一线医生们在庞大的工作压力下疲于看片子写报告,很少有时间来思考和学习,甚至很难兼顾家庭。冯逢都看在眼里,她希望在保障科室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尽量让大家多休息,这样大家才能以饱满的状态,更好的平衡工作和生活。

与此同时,随着科室之间互动交流的增多,对于放射科负责管理的影像数据资料,冯逢也希望以开放的心态,与其他科室合作研究。她既不认同本部门的故步自封,也希望不同科室在合作时能彼此尊重专业,大家互相帮助,各自取长补短,更好的完成科研,服务患者。

就行业而言,冯逢注意到,近年来除了超高的工作强度与细致阅片分析之间的矛盾很难平衡之外,行业里还存在仪器设备与人员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很多基层医院买了一些比较前沿的设备,但是人员业务能力没跟上,会有设备闲置或者操作不当等问题。”

冯逢认为,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经过短期的强化培训和针对性的学习就能解决,而如何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提高阅片报告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则任重道远。

来源:医学界

责编:燕小六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