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饮有节” 到底有几节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21-05-17

健康与多方面因素有关,而吃动平衡及营养均衡是身体健康基础条件。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开篇即讲“食饮有节”。节,原意是竹节的意思,可引申为调节、节制、节奏、节令、节气、季节、礼节、节约、气节等。那么“食饮有节”到底有几节?让我们一一说来。

图片

调节饮食结构

健康饮食要力求营养均衡。现代营养学认为,人体需要营养物质包括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水这七大类,建议每天多食几种食材。中医饮食指导更是源远流长,最需要谨记的是《黄帝内经》里讲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要五色五味、搭配丰富,力求营养均衡。在现代生活中,最大的误区就是人们无论吃荤还是吃素,吃的谷物都太少,吃含皮谷物就更少。还有的人认为谷物就是碳水化合物,大大忽视了“五谷为养”,这也是误区。谷物是植物的种子,为了繁育下一代,它把最好的营养输送给了种子,以全成分谷物为主食,含有包括蛋白等大部分营养物质,且有效纠正素食纤维过少,补养的是人的正气清气,而不是邪气浊气,所以现代营养膳食指南特别强调要适量吃全营养成分谷物,这样更容易达到整体营养、寒热平衡、酸碱平衡,从而做到营养均衡。

水是生命之源,最好的饮料就是白开水。脾胃虚弱的人切莫以瓶装矿泉水和直饮水等生水作为日常饮品。现在有许多药食同源的代茶饮方和各种果蔬汁、可乐、咖啡等。需要注意的是,饮料含糖量高,喝多了容易胖,所以要适量饮用。

 注意饮食节制

评价有没有饮食节制的标准,就是要看体重是否在标准范围,要做到吃动平衡。这一点对现在很多超重的人都难以克服,因为贪吃的欲念,已经像一个狂魔,迷乱了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心智,丧失了制服它的能力。因此一定要以饮食健康为第一原则,而不是以饮食美味为第一原则。吃动平衡是饮食的主要原则,饮食过多导致肥胖,就种下了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脏病、慢性肾脏病、慢性消化系统性疾病、恶性肿瘤甚至慢性心理疾病的根。饮食要与年龄、性别需求相平衡。尽量吃新鲜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少食冷食,尽量少吃腌制、熏制、煎制食品。尤其要节制油腻食物,多采用蒸、煮、炖、淖等烹饪方法,少用炒、煎、炸、烹的方法。“大饱伤脾”,饭吃过多,导致肠胃劳伤,过剩的营养就会变为毒,伤肝伤肾;每天喝过量的水会伤肾,过量饮酒可伤肝,喝浓咖啡、浓茶过多会影响钙的吸收和睡眠质量。摄入汤食或液体食物过多,容易把胃撑大,导致肥胖,所以要干稀搭配。不要拿牛奶和豆浆等液体食物当饮品。

 把握饮食节奏

人有昼兴夜寐的规律,所以要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晚饭少吃要配合早睡早起、不熬夜,晚饭不能晚于7点。对于胖人和运动量少的人,也可以不吃晚饭或过午不食。不饥不食、未饱先止,每餐之前要有饥饿感,因为饥饿感能调动免疫力;不可等到大饿时再吃,因为大饿的时候容易让人饥不择食、狼吐虎咽,反而吃的更多。对于要减肥的人,水果、坚果要放在餐前;对于要增重的人,水果、坚果可放在餐后。瘦人想增重,每顿饭也不要吃太饱,而是要少食多餐;要细嚼慢咽,每次吃饭不要少于20分钟。

 适应饮食时节

正所谓,春叶、夏瓜、秋果、冬根。饮食要尽量吃阳光下自然生长的时令食物,吃应季菜。比如西瓜、绿豆都是清热降暑之品,夏天吃了对人很有裨益,冬天吃了可能伤人肠胃。夏天天热,大自然给我们身体比冬天更多的热量,需要的饮食量就应该减少,而很多人仍以各种理由加强营养,伤害着自己的健康却全然不知不顾。

 对证饮食调节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在实现饮食饥饱功能之后,还可以利用它的寒热补泻偏性达到药用调理作用。举例说明:大便干燥的人要吃一点蜂蜜和胡萝卜润肠;大便黏滞的人要多吃白萝卜;大便溏泄的人加一些山药、白扁豆;失眠的人,晚上吃小米粥加含心的莲子和或酸枣仁熬粥;怕冷的人早上喝一点姜枣茶;眼睛干涩的人喝点菊花枸杞子茶,想减重的可以加一点山楂决明子;肝气瘀滞的人可以选玫瑰花代茶饮;脸上长痘痘的人多吃一点红小豆薏米粥。

总结:要规避食源性疾病,在做到食饮有节的同时,还要做到规避饮食不洁,即食品安全,包括最常见的清洗不净导致的细菌病毒性胃肠炎,还有多见的食物中毒,包括自然有毒食物(比如毒蘑菇)、食物霉变、农药残留、生物调节激素残留、重金属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等。很多人注重享受美食,不重视饮食安全与健康,名曰加强营养,实则“病从口入”,甚或病已缠身,依然故我,迷途不返。因此,知晓“食饮有节”至关重要。

图片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医师 袁尚华

编辑:刘洋 张方飞

审核: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