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南乌江酸鱼:那么深刻的家乡记忆

 生命的探讨 2021-05-17

       小时候,住在农村,生活简单得像一杯白开水。每天早早起来跑去读书,家离学校有三、四里山路,一路小跑,也要十几分钟。放学后也要迅速跑回去,要么去砍柴,要么去割猪菜。我家房屋后面有一片竹林,十天半月的,会在屋后砍一棵竹子,扛到距家十里的小镇上去卖。走上两个小时,肩膀磨得通红,能挣个五毛、八毛的。也舍不得买点什么东西,一般就花一毛钱买本子、铅笔啥的,剩下的几毛钱,要交给老人攒起来。有时候老人们会拿出一两毛来作为奖励,可以自由地去买一点喜欢吃的东西。那时街边那个油糍和酸鱼就成了首选,油糍五分,酸鱼一毛,啧啧,绝对的人间美味。

        那时清苦的生活,没有人舍得用大鱼来制作酸鱼,在我记忆中都是那种小小的鲫鱼或小鲤鱼。说是一条酸鱼,其实就是一条比两个指头大小差不多的小鱼,外面裹上米浆或灰面,放在油里炸得精黄,外脆内软,满透着酸鱼的香味,闻闻就会止不住流口水。每次赶集能得到一条小小的酸鱼,已经觉得是天地间最高的奖励。

        后来读到了初中、高中,住在了学校里,已经有权支配那点可怜的生活费,便会每隔两天跑去买上一条小酸鱼,尽管随之而来的是一天吃不上菜,或是要饿肚子。还好那时有的是力气,会时常跑去帮人搬搬砖块,运运煤球,赢得几毛钱的补贴。就算后来上了大学,去了北方,只要假期回来,第一件事,忍不住去买上一条小酸鱼吃。再后来,参加了工作,又是在异地。虽然已经不会为买酸鱼的钱发愁了,但那里从来没有人会做家乡的酸鱼。所以每次回家都会买上一些,但不敢买多,因为敞气后不怎么耐储存,只可惜吃不了几次就吃完了。实在抵不住馋虫的勾引,我专程回乡寻访了酸鱼的制作方法,自己制作了一罈酸鱼。尽管手艺还不到家,但基本上还是能找到吃酸鱼的感觉。

        其实做乌江酸鱼的工序并不复杂,关键是要有上好的鱼,最好是鲤鱼。将鲜活的鲤鱼从背部剖开,去除内脏和鳃,用清水洗净血污,再用高度白酒清洗消毒,然后撒上食盐、花椒,腌制48小时,取出晾干水气,再敷上一层玉米粉,放入罈中密封保存。若是小鱼,十来天就能直接取出炸吃。如果是大鱼,就要每隔十天取出来晾晒一次,晒完继续封罈腌制,三个月才成成品。

        那种小鱼直接裹上面粉糊油炸即食,如果是大鱼,还要考虑将其切成合适的大小后再炸食。

        我一直以为就我自己迷恋那个味道,几次与同乡或同学相聚,他们也对那乌江酸鱼的滋味津津乐道,还不时约上一起去品尝一下酸鱼。如今物质已经丰富得难以想像,可以说什么美味都已经不缺,但每当高朋满座,举杯相邀之际,还是缺不了那一盘乌江酸鱼,若无它在,总却得少了一样东西。也许不光是为了美味,恰是异乡游子对故乡的记忆。

(图片来自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