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根谭》: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京博国学 2021-05-18

中国人常说: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人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承受得起金钱、权力、声望这些福报。否则,必定要承受灾祸。

《周易》有云:“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菜根谭》里也说:“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迂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德不配位,则富贵难长久,毕竟人的德行,决定着人的命运。

要享受福报,先要修好自己的德行。修德就是改命的最佳良方。

1.功名富贵,源于道德,会长久

范仲淹曾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只有心怀天下的人,富贵名誉才会留得长久。

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是位有名的文学家,然而一生都在为民走。

在泰州为官时,他见当地的海堤常年失修,常有海水倒灌事故发生,让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范仲淹心生不忍,于是上书皇帝修建堤堰,以保百姓安宁。奏准后,范仲淹亲自上阵,率当地民众,日夜修堤。

然而,施工到一半,就遇上了海啸,死伤上百人。这下,让朝廷反对分子,抓住了把柄,纷纷表示,这是海神的警示,不能再修堤了。

关于“修与不修”这个问题,朝廷内部正在激烈的讨论,可老百姓等不起呀,心急的范仲淹就站在工地上等,看着海水慢慢地没过自己的身体,他却没有一丝后退。

为了还百姓一个安宁的家,他舍生忘死的坚持,终于等来了修的决定。海堤完成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一次水灾。后来,当地百姓为感激范仲淹,更是将海堤取名为“范公堤”。

为此,范仲淹得了一笔赏赐,便在苏州买了一座宅子,请个风水先生一看,原来是块风水宝地,范仲淹一听,二话不说,立马捐出去建立学堂,让好运造福黎民百姓。

这位时刻心系百姓的范仲淹,却是家徒四壁,为官的俸禄,全都捐给了范家家族,他死的时候,就连口像样的棺材都没有。

自此留下了“忠义传世”的风尚,成为范家家训,让子子孙孙简记,家族才得以承运800年!

正是范仲淹心怀天下的精神,流传于世,让我等后辈,以此态度求学,做事,做人。

《周易》中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那些靠提升自己修养道德的人,得到的荣华富贵,才会像大山中的野花一样,山花烂漫,繁衍不断,不仅自己有福报,也会福荫后代,余庆子孙。

2. 功名富贵,源于功业,会失去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成语就很好地诠释了韩信的一生。

众所周知,韩信,是西汉著名的开国功臣,拥有独特的领军才能,一生从无败绩。可以说没有韩信,也就没有大汉王朝。

他原本是项羽手下的人,在项羽身边呆了两年,还只是一个侍卫,因得不到重用,转而投靠刘邦,被丞相萧何看中,极力推荐给刘邦,从此他征战沙场,凭功封王,一步登天。

就连刘邦都叹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在韩信上任大将军之后,第一炮便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旗开得胜的韩信,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了,短短几年之内,便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

一切来得太过顺利,韩信成了刘邦手下的能将,无人不服,他开始洋洋得意,自以为是。

就在灭齐国时,韩信为贪功,对已经劝降的齐国,仍出其不意地攻占,以胁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无可奈何地刘邦只能照做。

此时的韩信,如日中天。更是在刘邦与项羽对战焦灼中,需要韩信支援时,他却只动嘴不动身,明摆着向刘邦讨要封地。

前途似锦的韩信,屡屡做出这种不义之举,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权威,刘邦心里早已恨透了他,可又忌惮着他的能力,最后还是萧何献计,将韩信斩杀。

本就功高震主的韩信,可谓名誉地位财富应有尽有。可作为臣子,却不懂得收敛自己,回避利益,最终落得一个身处异首,三族皆灭的下场。

《左传》有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一个人就算你本事再大,如果心无敬畏德行不行,最终都会走向灭亡,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古往今来,谁人不想考取功名,建功立业,享受富贵名誉,可这种富贵名誉在无德的人身上,也不是一成不变,永不可破的。

那些功高盖主被斩杀的已不在少数,或是居心叵测想谋权篡位的,到头来,所拥有的一切,最后也会变得一无所有。

而真正有德的人,并不在意个人的成败荣辱,而是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为百姓做实事,最终才会获得富贵名誉。

3.功名富贵,源于权力,会灭亡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不到民心的拥护,哪怕站得再高,拥有得再多,最终都会失去。

东汉末年,权阀大臣董卓,掌握天下权力,可谓是风光无限,最终被义子吕布斩杀

他没有祖辈荫庇,不得贵人相助,完全靠个人努力,一路杀伐果断,建立了西凉军,成为独当一面的将军。

然而当时的朝廷,后宫干政,外戚专权,阉人朋党,引致朝堂生变,为救圣驾,董卓率军入京,在解决叛党之后,董卓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人一旦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后,就不再想受制于人。

于是董卓逼迫小皇帝刘辩下位,改立刘协为汉献帝,真正的实行挟天子以令诸侯,加之手上又有军队,董卓更是有恃无恐,为所欲为,肆意滥杀,可谓是只手遮天。

目空一切的董卓,不仅荒淫无度,还允许自己的手下强抢民女,但凡有反对者出现,皆被其认定是乱臣贼子,施以酷刑,令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最终逼得民众忍无可忍,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结果死于义子吕布之手。当董卓的死讯传出,全国民众欢声庆祝,可见大伙对董卓这人,简直就是人神共愤。

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

失去民心的董卓,遭到了万夫所指。他生前可谓是风光无限,可这种靠暴力得来的富贵名誉,始终是德行有亏。

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并不在于他取得的成就有多大,也不在于他的能力有多强,而看他为人处世的德行有多厚。

人生在世,你的德行,也就决定了你的命运,你可以无才,但不能缺德。人无德必招灾,你以权力得来的东西,最后也会凭德行而失去。

生而为人,贵就贵在有德,只有为人正直,与人为善,才能德行天下。

写在最后

《素书》有言:“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地薄者,大物不产”。

意思是如果水不深,又怎么能吸引大鱼呢,如果树木不茂盛,又怎么会有大的飞禽在这里栖息呢,如果我们的大地不丰厚,又怎么会有大的产量呢?

反观我们自己,如果德行不厚重,又怎么能载物呢。要知道付出才会有收获,知足才会有快乐,懂感恩人生才会越来越顺。

相反,如果德不配位,对于别人拥有的东西,我们经常去妒忌,去攀比,没事就去议论,评价,必有灾殃。

请记住,人在做,天在看,谁也逃不过。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阿菊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