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力“小型车战略” 一汽丰田新威驰、新卡罗拉“双喜临门”

 快看车市 2021-05-18

             点击上方 e汽车 关注我们           


文 | 周萌

微信号 eautocar


威驰和卡罗拉可谓是一汽丰田的看家车型,随着小型车战略和年轻化战略逐渐深入,日前两款车型配备全新动力总成上市。十一前,一汽丰田在山水名城桂林阳朔以一场别出心裁的新车发布会刷屏,新威驰8款车型及新卡罗拉14款车型首次双车同时上市。


 

其中,新VIOS威驰共推出1.3L及1.5L两种动力8款车型,售价区间为6.98-11.38万元;新COROLLA卡罗拉共推出1.6L、1.8L及D-4T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三种动力14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0.78-16.08万元。双车无缝隙覆盖6-16万元价格区间,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选择。


 

根据数据,一汽丰田今年1至8月累计销售已达到42.87万辆,同比增长12%。按照规划的62万辆销量目标,一汽丰田目前已完成全年任务近七成,新威驰及新卡罗拉的上市将助力一汽丰田顺利达成销量目标。

都是节能高手

作为一汽丰田小型车战略、年轻化战略布局中的重要车型,新威驰和新卡罗拉均装配了S-CVT变速器、VSC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TRC牵引力控制系统、HAC上坡辅助功能以及TOYOTA SMART STOP智能节油启停系统。在两款新车动力总成得以优化的同时,新卡罗拉还首次引入了轻量化涡轮增压发动机。


 

2002年上市的威驰是丰田导入中国的第一款车,也是丰田专为中国设计的第一款车,新威驰仍然延续了这一传统,在研发过程中,结合中国路况及中国消费者用车习惯,对整车性能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校及优化。作为入门级轿车,丰田一直秉持年轻人的“人生第一车”为定位打造该车型,除了比较接地气的6.98万元至11.38万元价格外,在外观设计上也不断向年轻消费者喜欢的时尚、前卫靠拢。新威驰上市后将与东风悦达起亚K2、东风本田哥瑞、北京现代瑞纳等车型进行竞争,但是一汽丰田方面表示,威驰作为家轿的特性将成为其竞争的最大优势。

卡罗拉是丰田在全球市场最成功的车型之一,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量超过4300万辆。在中国市场,卡罗拉依然是一汽丰田的重量级销量支撑。此次新卡罗拉又有创新之举——加入小排量涡轮市场,主推1.2T车型。1.2T发动机是丰田在发动机技术领域最新力作,这是丰田首次引入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说明了一向偏爱自吸的丰田开始跟上国内欧美对手的步伐。此次上市的新卡罗拉在外观上与今年7月上市的车型并没有不同,与竞争对手相比,新卡罗拉1.2T车型的最大亮点仍然是节能,官方数据显示,在动力输出充沛的情况下,百公里油耗仅5.4L。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政策导向下,丰田也终于开始积极向涡轮增压领域布局,丰田原本在发动机节能技术上就拥有较深厚的累积,混合动力技术与涡轮增压技术并行后,相当于为自己打开了另一扇门。

“敢于挑战任何竞争对手”

这两款新车的上市也是一汽丰田加速华北战略的重要一步。2015年,威驰在华北这个曾经相对空白的市场的占有率从2.6%到了3.7%。2016年,一汽丰田继续深化推进小型车战略、年轻化战略、华北战略,继续将用户基数做大。就好比是一座金字塔,最重要、最牢固以及量最大的下层是小型车,这恰恰是丰田最擅长的。


 

“2016年年初一汽丰田达成了500万辆销量,截止到今年8月份,威驰和卡罗拉这两款车型累计售出328.7万辆,占总销量的半数以上。”在上市发布会上,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总经理姜君介绍。数据显示,2015年以卡罗拉、威驰和花冠3款车为组合的小型车阵营,总销量已经占据整个一汽丰田销量的68%。

也正因此,在上市发布会上,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总经理姜君表示:“在这两款车型的细分市场中,我们敢于挑战任何竞争对手。


 

实际上,一汽丰田产品换代加快步伐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实现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新战略。通过一系列产品换代上市实现3年中期规划到2017年重建“具有行业领军能力”的销售体制,向“进攻型销售”转变。

在一汽丰田的中期规划中,2018年会将全新TNGA全球架构全面导入中国,2020年引入15款车。这个丰田针对全球市场开发的全新技术平台,将轻量化、模块化生产、不同级别车型零部件通用,其成本和综合性能都将进一步优化。届时,一汽丰田将迎来一波爆发期,实现年销100万辆的目标。

 而一汽丰田的创新与突破,从来也不止于商品,此次“双星耀世”,打破常规,一改以往的发布形式,并运用互联网思维,直接面向消费者,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双车“喜从天降”所带来的升级感受及喜悦汽车生活。据悉,发布会之后,双车还会登陆热播网剧《校花的贴身高手》,将直击年轻人群,在线上掀起“双星耀世”的热潮。


微信名:e汽车

新鲜资讯,内幕深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