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汽车】独家:北汽集团自主“高新特”矩阵成型 “BEIJING”牌蓄势待发

 快看车市 2021-05-18

早在年初,关于北汽自主版块品牌调整的消息就甚嚣尘上,但北汽方面始终没有回应。

有消息称,北汽新能源将与绅宝品牌正式合并重组为“BEIJING”品牌,新品牌将启用全新标识替代原有车标,同时生产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

近日,e汽车获悉,事实上,相关的调整已在北汽集团内部循序展开。目前,北汽新能源与北汽绅宝品牌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合并办公。这意味着,双方的合并已毫无悬念。

不出意外的话,最晚今年11月份,北汽集团就会召开一场规模盛大的品牌战略会,对旗下的自主品牌进行重新梳理。届时,北汽自主的“高新特”矩阵也会正式出炉:其中“高”的代表是ARCFOX品牌,“新”即BEIJING牌,而“特”则是北汽越野。

这可以视作是北汽自主的一次重新出发。

据乘联会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累计批发995.1万辆,同比下降13.9%;零售终端销量995.4万辆,同比下降9.3%。

这其中,自主品牌受到的冲击较合资品牌大了许多。在上半年的销量榜单中,前十位大多被合资品牌占据,而自主品牌在榜单中仅有3席。

在陈宏良(北京汽车股份公司总裁)的观点中,这是典型的洗牌之前的场景。“中国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冰河期,淘汰赛进入了深水区,这将是一场深刻的改变。”因此,北汽必须以变应变。

“北汽绅宝”被取消

事实上,这并非是北汽集团对于自主版块的第一次调整。早在年初,北汽集团就将威旺品牌并入昌河体系,并将越野版块正式从北汽股份中独立出来;而这次的调整,也可以视作是北汽的再一次战略收缩。从此,绅宝和北汽新能源将形成合力,统一以“BEIJING”的身份组合拳征战市场。

资料显示,于2012年广州车展发布的北汽绅宝,是北京汽车在引入并消化萨博平台和技术基础上打造的自主品牌。


从首款车型上市至今,北汽绅宝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大起大落式的,2013年5月才推出首款车型,到2016年的巅峰时就达到了年销22.5万辆,对于一个新品来说,这样的成绩是可圈可点的;可惜随着汽车市场的下行,北汽绅宝未能维持住巅峰状态。

为此,北汽做了多种尝试来提振绅宝的销量,2018年初绅宝进入全面换新时代,相继推出了主打AI智能的智行和智道。但目前来看,这些尝试虽然在提振品牌和销量层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对绅宝进行重新的定位和调整就势在必行。

在汽车行业中,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并线发展,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将新能源版块与传统燃油车分离开,形成单独的业务板块,例如长安与长安新能源、广汽乘用车与广汽新能源;第二种就是将新能源与燃油车版块合并,统一管理,集中发力,例如上汽乘用车。对于选A还是选B的问题,每个主机厂遇到的问题不同,所以做法不尽相同,而北汽就比较特别了,在选择了A选项之后,北汽最终还是选择了B选项。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讲,第一种情况更利于统一管理,分散风险;但笔者认为,第二种情况才是在车市下行的大环境中,集中力量,抵御风险的最佳选择。当然,抵御风险是最低标准,更重要的是,这一战略调整符合北汽未来的大的战略规划。


根据北汽的目标,未来北汽将实现全面新能源化。今年上半年,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65159辆,同比增长21.57%。其中,EU5分别以16389辆和47439辆的成绩,夺得6月份及上半年的纯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市场双料冠军。

尽管北汽新能源的成绩颇为令人骄傲,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北汽方面面临的压力则越来越大,除了来自消费者的,还有来自于竞争者。对于这一点,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北汽要走全面新能源化战略的决心:“沿着老路后面追人家没戏,北汽要走创新之路,就是全面新能源化。

为此,今年7月23日,北汽宣布为加强双方的战略合作,已增持戴姆勒股份至约5%。至此,北汽与戴姆勒正式实现“交叉持股”计划,并将彼此之间的合作推到了新的阶段。

可以说北汽集团在电动化方面的成就以及戴姆勒在电动化方面的需求是二者深化合作的主要推动力

而未来,在戴姆勒的支持下,BEIJING”牌的产品规划和发展战略也相当值得期待。

“高新特”——北汽的向上之路

至此,北汽自主的“高新特”矩阵也付出了水面。"高"即代表高端制造、高端产品、高端品牌,其代表是北汽于今年日内瓦车展亮相的ARCFOX品牌;"新"即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全面新能源化进程的“BEIJING”品牌;"特"即差异化发展优势,重点便是北汽的越野基因。

关于北汽自主版块的重点与核心,徐和谊曾多次表明:越野和新能源是北汽自主版块的双腿,足以见得其对于新能源版块的重视;另外,在北汽的“高新特”战略中,新能源作为其中之一,是其向上之路的重要部分。


而品牌合并,则是北汽将电车、混动、油车资源整合、集中火力的手段。所以,此次北汽新能源与绅宝品牌正式合并重组,看似偶然,实际上则是有着详细的规划部署。

随着品牌的整合和战略的聚焦,e汽车获悉,北汽对终端渠道的整合也早已开始启动,这不仅是节约成本的需要,更是在短时间内扩张市场的最佳手段。

当然,这并不代表其不存在困境。在新能源领域,北汽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产品力薄弱、技术单一以及商业模式存在风险等等,在这里就不赘述。简单地举个例子,在销售终端,准一线城市的北汽4S店中,销售主力仍是越野系列,但即使是热销车型,也面临着大量的库存压力,经销商不得不以大幅优惠来换取销量,但收效甚微。

所以,笔者认为,在品牌聚焦后,接下来,北汽应持续注重产品力的实质性提升,就像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说的,“站在瞬息万变的时代窗口,站在百年未有的变革奇点,北汽集团要主动出击,乘势而为,以'高、新、特’战略,发出面向未来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记者 | 张莉     编辑 | 孙萌

微信名:e汽车

新鲜资讯,内幕深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