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产业政策研究?| 比较

 投沙斋 2021-05-18

图片

产业政策最根本的规定性是要有利于产业发展,从经济学基本理论抽象演绎出的产业政策就是再完美,如果不能满足推动中国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仅是空中楼阁。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当然可以单纯追求理论抽象的完美,但具有鲜明应用导向的产业政策研究不应停留于研究者的自娱自乐。不理解中国的产业发展就不可能理解中国的产业政策。

本文原题为: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产业政策研究?——评江飞涛等著《理解中国产业政策》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丛林中,产业政策研究始终是最受关注、同时也是争论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特别是每次中国经济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产业政策激辩就必然出现。

造成这种学术现象的原因可能来自几个方面:一是从问题的重要性看,产业发展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结构和质量的核心问题,而中国鲜明的发展型政府特征决定了无论你喜欢不喜欢,产业政策都在中国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且显著的作用,甚至在很多时候决定了产业发展的命运;二是从问题的现实特征看,产业政策由一国的制度和政府治理所塑造,过去四十多年发生的每次产业政策激辩本质上折射的是,当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时,学术界总是希望或者说“求助于”通过继续推动制度性改革释放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三是从问题的学术性质看,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动态过程,这决定了有用的产业政策研究必然是“合成性”(synthetical)的,而不是“分析性”(analytical)的,这不仅意味着并不存在静态的、绝对的所谓“最优”产业政策,也意味着当已经被高度专业化知识分工了的经济学家从不同视角切入产业政策问题时,其理论洞见常常是有偏的,从而为无休止的产业政策争论打开了空间。

当然,不存在最优的产业政策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学家应当对产业政策问题保持集体沉默。相反,好的产业政策和高质量产业政策研究的形成,都是在试错和争论过程中不断逼近“最优”的过程。而在这个争论和迭代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众多产业政策研究成果中,由江飞涛等长期深耕产业政策问题的年轻学者贡献的《理解中国产业政策》一书无疑应当被列入“好”的产业政策研究之列。

不能正确地批判,就不可能正确地建设。作者虽然认同中国产业政策对于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并不为中国产业发展卓越绩效所形成的“光环效应”所蒙蔽,因此《理解中国产业政策》一书从批判和反思的基本立场出发,通过深度的现场调研和细致的数据处理,努力还原中国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真实场景;通过理论概念提炼,准确刻画中国产业政策的核心特征;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发掘产业政策关键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中国产业政策展开的深层逻辑,识别中国产业政策实践与产业政策理论最优状态之间的差距。可以说,既忠实于中国产业政策的真实问题,又保持逻辑严谨的理论对话和实证分析,是《理解中国产业政策》一书最大的特点。产业政策最根本的规定性是要有利于产业发展,从经济学基本理论抽象演绎出的产业政策就是再完美,如果不能满足推动中国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仅是空中楼阁。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当然可以单纯追求理论抽象的完美,但具有鲜明应用导向的产业政策研究不应停留于研究者的自娱自乐。不理解中国的产业发展就不可能理解中国的产业政策。

由于《理解中国产业政策》一书的作者长期扎根中国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的发展,因而他们的研究范式不是基于理论抽象虚构所谓的中国产业政策,而是基于对中国产业发展的近距离观察,“深描”中国产业发展的事实和现实需求,进而探索中国产业发展需求与产业政策的最佳匹配,这保证了《理解中国产业政策》一书不仅是符合学术审美的产业政策研究,同时也是一项“用得上”的产业政策研究成果。

图片

《理解中国产业政策》

定价:88.00

书号:ISBN 978-7-5217-2823-1

作者:江飞涛 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