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肿推文 | 拔出静脉导管后如何预防静脉栓塞?

 紫燕玥玥 2021-05-18

拔出静脉导管后

如何预防空气栓塞

图片

 静脉导管,即临床深静脉导管,它是一套工具,把一个导管样的东西插入静脉里面,一般是插入深静脉里,可方便输液输血或者抽血检查。

 静脉导管分为: 1、周围静脉导管  2、中心静脉导管

 拔管后容易出现静脉栓塞的是中心静脉导管小编今天在这里讲下拔出中心静脉导管后怎样预防空气栓塞。

图片

空气栓塞是如何形成的?

 空气栓塞的发生需要两大条件:一是气体有进入血管系统的通道,二是有一定的压力差,即大气压力高于血液压力。在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

 进入静脉的空气,随血流(经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首先被带到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随血液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空气进入右心室阻塞在肺动脉入口,使右心室内的血液不能进入肺动脉,因而从机体组织回流的静脉血不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1]

图片

中心静脉置管是指从静脉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至上下腔静脉靠近右心房处,主要用于外科大手术、急诊抢救、肠外营养及肿瘤病人的化疗等。常规置管的部位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易形成隧道,拔出导管时导管穿刺口与外界相通,吸气时胸腔呈负压状态,易发生空气栓塞。

图片

该怎样拔出中心静脉导管能预防空气栓塞的发生呢?

图片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指出:静脉导管拔出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PICC、CVC、PORT还应保持穿刺点24小时密闭[2]

  解读说明:导管拔出后,应按压穿刺点直至止血,并检查导管的长度与置入长度是否相符,以判断有无导管残留体内。PICC、CVC、PORT拔出后为预防空气栓塞及穿刺点感染还应使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保持穿刺点24小时密闭。

图片
图片

  拔管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置穿刺点低于心脏水平,导管快拔出体外时,让病人憋气直至压闭静脉,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外面覆盖无菌透明敷料,待24小时伤口愈合后再去除敷料,拔管后应注意避免大笑或剧烈活动或立即坐位或站立行走,需平卧30分钟。

图片
图片

发生空气栓塞后有哪些临床表现?

 病人感觉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发绀,并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有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拔管后出现上述症状应高度怀疑静脉空气栓塞,静脉空气栓塞可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我们应该掌握正确的拔管方法,希望今天的讲解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所有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晓慧,陈虹. 空气栓塞的诊治[J].临床荟萃,2016, 4(31):355-358.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

中心静脉治疗护理学术组  陈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