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次我想卸载微博,一次我成功了。

 秃头研究所 2021-05-18

从2011年用上微博开始,我就反反复复地把这个软件卸载了不下十次,但是最后都偃旗息鼓,向新浪爹地投降。此种反复妥协,不亚于喊着再也不磕真人CP然后Brightwin真香的我。

为什么我们渐渐离不开这些社交软件了?

原因有很多 ,比如在上周决心和微博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分道扬镳绝不再见之后,无论是见朋友聊八卦讨论隔壁家老王刚练成的八块腹肌还是早晨起来拉粑粑思考所谓人生真理,只要是我还需要去和别人交流,了解更多社会的大事小情,我的手机里就不能没有新浪微博。

这代表社交媒体成为了新的信息入口,带来了更多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越发紧密的联动和相互映射。

再比如看到这里有些人就会说,班姐你不看微博你看微信呀,微信上也有很多信息传播,完全可以弥合你的信息不足。但事实上,与其说微信朋友圈或者公众号能够替代微博,不如说微信和微博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相互补充,信息在不同端口的快速的交换。

除了以上对社会信息的消费,微博作为一个发声渠道,还拥有容纳下我作为一个公众参与社会公共讨论的能力。

凡此种种,皆可用来解释「为什么我们离不开微博」这样一个好像所有人都遇到过却一般都不会去认真思考的话题。

//没有人能够离开社交媒体//

要解释这个命题是真是假,就要先厘清社交媒体的定义。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社会化媒体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 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社交媒体有两大典型特征:用户基数广与UGC内容生产和传播。简单来说社交媒体是web2.0时期的典型产物,以人际传播为基础的一种具有实时通讯、群体构建、自发生产内容的媒体形式。

定义归纳清楚之后,很容易就能把微博、微信、Twitter和Instagram这样的媒体划分进社交媒体的属类中。(这是讨论任何一个问题的第一步:厘清讨论的对象。)

其次,要分析离不开社交媒体的原因,就和分析你为什么离不开你男朋友、离不开火锅、离不开化妆品、离不开王者荣耀是一个道理——先去分析这个你离不开的东西能够带给你的价值/报偿/收获。

*使用与满足:使用与满足是从受众角度重审大众传媒传播效果的理论,该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 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能动性,突出受众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这张图上的每一个点大家可能都会很有共鸣,但是这些点都不是我凭空想象凭空捏造的,它们都来源于彭兰教授所写就的《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内容。

思考这个问题可以从普通用户、企业用户、政府机构用户和专业媒体用户对其的使用上来考量(这是利用主体讨论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可以从微博本身的功能角度来说,信息传递(公关/营销/宣传/舆论等等)、社群建立(群体归属/社会动员等等)、娱乐消遣、允许个人建立自我形象和品牌等等。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用这本书就能解决。


// 思考这种奇怪的问题真的有必要吗 //

有人说我们公众号尽爱说些不着边际的东西。今天这篇推文发出去,估计又要被人言语:

“你爱不爱卸载微博,和我们考试有什么关系。”

“总是思考这些个奇怪问题有啥作用?”

说起那么些什么奇闻逸事,牛顿看着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之后没有把它当作惯例视而不见,而是潜心钻研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个故事看起来还真有点唬人。先不说这个它是真是假 ,牛顿到底是不是坐在苹果树下被砸到了头。我说这事啊,主要是想给大家伙知会一件事——保持永恒的思考,就算是你早起拉几坨粑粑,它都能让你学会肠道蠕动的规律。

学习一定是从「问问题」开始的。

今天咱们思考为什么摆脱不了微博,就和小时候我们问长辈为什么月亮总是跟着人走是一样的道理。

对一件东西抱有的疑问多了,自然就会去寻找答案,这样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

比如前两天我写的「7天70块钱的解压软件」,就是我无聊刷抖音的时候发现的东西。

再比如去年写的「莓兲想埝祢,巳宬种漝惯」这篇文章,也是当时各种00后词汇出现,作为90后的我们感叹时光易逝的产物。

今天大家都在学传播学、学网络传播、学新闻学,但是最后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把知识学进去又输出来,能够真正地「学懂了」、「学会了」,开始用新传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社会事件、业界活动和行业现象。

关键的佛前一哆嗦,恐怕就在于这「问问题」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