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皮病的中医治疗

 爱妻123456MMMM 2021-05-18

文章摘要:毛周角化病,鸡皮病的中医治疗鸡皮病(毛周角化症)临床表现为皮肤丘疹、红斑。其病因系先天不足,后天失养,阴虚内热,血虚风燥,以至肌肤营卫失和上犯于上而发病。病因“鸡皮肤”是一种基因导致的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

鸡皮病的中医治疗

    鸡皮病(毛周角化症)临床表现为皮肤丘疹、红斑。其病因系先天不足,后天失养,阴虚内热,血虚风燥,以至肌肤营卫失和上犯于上而发病。

    病因

   “鸡皮肤”是一种基因导致的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毛囊周围的角质会增厚,导致毛囊口被过厚的角质堵塞,形成一粒粒的小凸起。秋冬季节皮肤的角质增厚,“鸡皮肤”也就显得更严重,有的甚至会呈现“鱼鳞病”的症状——这听起来好像很可怕,其实它只是极度干燥引起的、使皮肤呈现像一片片鱼鳞似的肤色不均,很多人呈现这种症状还不自知呢。另外,“鸡皮肤”也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可适当服用维生素AD丸。

    防治

    1,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

    2,保持心情愉快,学会自我调节,快乐生活。

    3,戒掉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等。

    4,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养成每天排大便的习惯。

    5.尽量不要随意挤压这些丘疹,以免不慎引发毛孔发炎感染。

    6.口服维生素A或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对本病有一定帮助;此外,外用毛周舒润霜,可以修复症状,使皮肤表面变的比较光滑。每天晚上用一次。

    护理注意事项

    1、鸡皮肤用手挤、抓、挠,会使毛孔周围的组织水肿,毛孔开口变得更小,更容易堵塞,会产生粉刺、毛囊炎;如果抓伤,更会造成发炎和色素沉淀。所以千万不要用手去抓、去挠。

    2、我们在洗澡的时候不要去揉搓患处,也尽量避免使用去角质的沐浴用品。     

    3、“鸡皮肤”是很缺水又很缺油的皮肤,滋润肌肤很重要。另一个重点是,洗澡的水温一定要保持在40℃左右,过热会加重鸡皮肤的症状。

    4、使用鸡皮清乐治疗鸡皮肤,既方便又不影响您的正常生活。 不积极治疗鸡皮肤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呢?

    1、鸡皮肤已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健康,困扰女孩子的心情;

    2、鸡皮肤伤害了美貌女性的自信,为美丽的青春掺杂了一些阴影;

    3、鸡皮肤人群长痤疮、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的机率比正常人高10-15倍,处理不当可引起色素沉着;

    4、遗传给下一代。

    日常护理

    粗糙的肌肤需要更为细心的保养才能慢慢调回水嫩饱满状态,尤其在皮肤进入轻熟阶段后,更需要日常保养,防止皮肤过早老化和病态化。

    较佳的护肤步骤是:

    洁面-爽肤-原液-精华-乳液-面霜

    不同类型的皮肤,保养的重点亦不一样:

    中性皮肤:中性皮肤本身比较理想光洁,保养时注意清洁、爽肤、润肤以及按摩的周护理。注意日补水、调节水油平衡的护理。

    干性皮肤:干性皮肤的肌肤水份、油份均不正常,干燥、粗糙,缺乏弹性,保养时注意多做按摩护理,促进血液循环,注意使用滋润、美白、活性的护肤品,如原液、精华液等。

    油性皮肤:油脂分泌旺盛、T部位油光明显、毛孔粗大、常有黑头等。保养时注意随时保持皮肤洁净清爽,少吃刺激性食物,注意补水及皮肤的深层清洁,控制油份的过度分泌。

    混合性皮肤:多为面孔T区部位易出油,其余部分则干燥,并时有粉刺发生。保养时注意按偏油性、偏干性、偏中性皮肤分别侧重处理,在使用护肤品时,先滋润较干的部位,再在其它部位用剩余量擦拭。注意适时补水、补营养成份、调节皮肤的平衡。

    敏感性皮肤:皮肤较敏感,皮脂膜薄,皮肤自身保护能力较弱,皮肤易出现红、肿、刺、痒、痛和脱皮、脱水现象。保养时注意先进行适应性试验,在无反应的情况下方可使用。切忌使用劣质化妆品或同时使用多重化妆品,并注意不要频繁更换化妆品。不能用含香料过多及过酸过碱的护肤品,而应选择适用于敏感性皮肤的化妆品。

    鸡皮病的中医治疗

    1、脾胃湿热型:主要表现为粉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证候分析:中医学认为,面鼻为肺胃二经所主,若素体阳热偏盛,肺经郁热,又复受风邪(风易袭上位),则发“肺风粉刺”;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腑气不通,湿热上攻于面部,则亦发痤疮。

    辨证施治: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清胃汤:黄连10克,黄柏12克,黄芩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厚朴12克,白花蛇舌草20克,虎杖15克,茵陈30克,栀子12克,滑石20克,公英20克,泽泻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清胃丸、芩连丸口服。

  2、血瘀痰凝型:主要表现为痤疮日久,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舌暗苔薄,脉涩.。此型多见于长期的慢性痤疮患者。

    证候分析:多见于结节型,聚合型痤疮。患者湿痰较甚,气滞血瘀,热毒痰瘀胶结致皮疹经久不愈,皮损色暗红,质硬,或质软有弹性。舌红或暗红,边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辨证施治:治疗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的方剂是逐瘀汤:丹参30克,泽兰12克,茜草15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12克,大黄3克,蛰虫6克,水蛭10克,白花蛇舌草20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益母草20克,陈皮12克,白术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逐瘀丸、活血丸口服。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曹元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