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唐代宫廷流行起来的鸡皮美容菜

 悟痴 2014-01-22

从唐代宫廷流行起来的鸡皮美容菜

    唐宋时期是我国食文化最为活跃和灿烂的时期之一。

    战国时期,贵族对食材的选用十分苛刻,孔子“割不正不食”、鱼脍“无芥辣不食”,还视猪肉为不洁食物。这些,在历史长河中,仿佛在一夜之间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皇帝也吃起了家畜的下水,嚼猪耳、啃猪蹄。唐代,孙思邈“吃啥补啥”,以及“以脏补器”的食疗理念广为普及,大批的食材得到重新认识和解放。鸡皮这一在现代人们不削一顾甚至抛弃的食材,在那时风靡宫廷内外,是当时贵族和平民一致公认的美容护肤佳品!

    唐玄宗《傀儡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这是迄今为止,把鸡皮形容人的面部皮肤最早、最权威的文字记载。早在北宋时期,《东京梦华录》在记述当时河南开封“州桥夜市”的四季饮馔时,就把“麻腐鸡皮”列为夏日菜肴之首。

 
 

    还有“梅家鹿家鹅鸭鸡免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其中鸡皮被单独列了出来。

    《红楼梦》第8回:宝玉去找宝钗,薛姨妈留他吃晚饭,酒酣耳热之际,有人端上来一碗酸笋鸡皮汤,“宝玉痛喝了两碗”。再有第62回:宝玉和芳官在一起吃饭,虽然有鸭子(鸭蛋)、鹅脯,但宝玉独独对虾丸鸡皮汤偏爱有加。有人猜测贾宝玉年轻时就对养颜之术津津乐道,所以生的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众情丝悉堆眼角,把个林妹妹仰慕倾倒,如痴如醉。

    自唐代开始,我国历代宫廷御膳都十分注重食材的养生,鸡皮肴馔更是被皇家御筵所看重。在清代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就十分喜欢鸡皮做的菜,嘉庆皇帝东巡到东北沈阳去,路途当中,御膳所列鸡皮作为原料的菜肴比较多,鸡皮四喜丸子就是典型的一例。也许清代出了两位麻脸皇帝,所以继承者都格外注意保养皮肤的缘故吧。

 
  中医认为,鸡皮性味甘、温,入脾、胃经,有健脾益气,生精填髓之功。现代医学告诉我们,鸡皮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大量的硫酸软骨素,它是弹性纤维中最重要的成分。它有良好的支撑力,就像撑起皮肤组织的钢筋架构一样,能让皮肤看起来非常丰润。常吃鸡皮肴馔,不仅营养丰富,还能消除皱纹,让肌肤变得更细腻。

    清代的《调鼎集》清晰地反映出美容食材鸡皮在那个时代的延续。其中有鸭蛋皮:“蛋汁打勾,用油锅摊成薄皮,切条配鸡皮、笋衣、虾。”还有拌鸡皮:“配笋片、青笋、香芄、麻油拌。又配荸荠片、芥末或糟油拌。”脍鸡皮:“肥鸡取皮,配鹿筋条、笋片,作料脍。”还说:“鸡皮苏州有处可卖。糟者更佳。”在清代各类饮宴制式的套餐中,鸡皮无处不可入饌,尤其是鸡皮入汤,怡然成为庖厨驾轻就熟烹饪技巧之一。

    食疗护肤与化妆品的使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帝王宫中,讲求娇容玉面。古代《汉书》中就有画眉、点解的记载。《齐民要术》介绍了有丁香芬芳的香粉。晋朝张华所著《博物志》.有“封烧铅作粉”涂面美容的记述。后唐《中华古今注》有胭脂的记载:“起自封,以红兰花汁凝成”,产自燕,故称燕脂。南宋(1127-1279年)时,杭州已成为生产化妆品的重要产地。杭州生产的化妆用脂粉被称为“杭粉”而久负盛名,到明末清初时更远销日本。清同治元年(1862年),杭州清河坊富绅孔传鸿创建孔凤春香粉号,是我国最早的化妆品工业之一。与杭州孔风存香粉齐名的是扬州谢馥存香号,其生产的香佩、香水和官粉,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银质奖章。足见当时我国的化妆品工业已具有较高的水平。但是,从食疗护肤与化妆品美容两者的认知来比较,传统的食疗护肤理念则来得更深入和持久;两者产生根本性变化是在清代鸦片战争之后。

    鸡皮肴馔从近代鸦片战争国门打开后逐渐消失的,主要源于西方的各类美容化妆品涌入,加上中西文化的交流,我国民间的化妆品也走出国门,刺激了民族化妆品制造业的发展。民国时期,大量的化妆品美女广告充斥上海滩的大街小巷,人们趋之若鹜,渐渐淡忘了这款古老食疗美容的传承。现如今,随着时代和科学的进步,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化妆品内含不利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远离危害,崇尚绿色,合理膳食,已成为当下人们的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