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伯翔:对书法艺术浅薄认识

 蜗牛角上的王国 2021-05-19

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代代传承是因为在中华民族广博沃土上,有着中国书法的血脉根基,故曰继承与发展。今天的书法艺术有着庞大的书法队伍,形成了书法群体前所未有,尤其是有很多有志之士,以书法为信仰追求,矢心不逾,砚田躬耕,紧随时代,服务时代,表现时代。因此,中国书法有底气有自信以谦和的姿态融入世界艺术之林。

孙伯翔:对书法艺术浅薄认识

我现在已是耄耋老人,可以说与纸墨打交道一辈子,对书法认知,既简单又深邃,先天必有,后天必辅,缺一不可。先形质,后性情,形质不厚,性情不生,性情第一,形质次之,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是最美的享受,艺海无涯苦做舟到艺海无涯乐做舟是一生的寂寞与快乐,悠悠心会,难以君说。

孙伯翔:对书法艺术浅薄认识

书法与读书一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经典为准绳,取其神,悟其理,解其妙,方是继陈推陈出新之本,也是时代之始然。

欣逢盛世,福中知福,艺术唯展翼,立身勿离群,是我的立身之本,展翅高翔,自由空间,任我狂飞,任我狂想,但不逾矩飞不高,飞不远,尽我之力,足以。

孙伯翔:对书法艺术浅薄认识

我双揖拜谢老天,恩赐我的老寿,老腕未衰壮心不已天天做日课,愿将我所学,服务于社会传递给下一代。

孙伯翔:对书法艺术浅薄认识
孙伯翔:对书法艺术浅薄认识

孙伯翔

1934年出生于天津武清县。

晚号“适叟”。

一生以魏碑书体立足于当今书坛,

2013年获中国文联第十一届造型艺术成就奖,

2015年获第五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关于书法创作时的心态

学书法,莫求名利,学书法的目的千万不要想着有一天成为大书法家,这样你反而会为其所累一无所获。作为书法人,我们一定要摆正位置,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之宝,千百年来传承至今,在我们手里要在继承中有所创新,不要墨守成规。要继承也要变化,因为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正所谓:万象皆点线,无处不方圆......

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善美”。要做到专家点头,群众鼓掌,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虚怀若谷这才是前进的方向。

孙伯翔:对书法艺术浅薄认识

关于怎么写好书法

书法要先从横平竖直开始,艺术性是后话,先从临摹仿照古人开始,学古出古,一提一顿皆有道理,要把每一笔每一画,都看成是有生命的,它们都是活的,就像壮阔的钱塘江大潮其实是大自然写的“一横”,长白山百年苍松是大自然的“一竖”。

关于“继承”和“创新”

学书法要走好自己的路,还要继承和创新并行。只继承,圈在里面出不来;只创新,就会是无源之水。就拿我自己的学书道路来说,我过去是写唐楷的,后来写魏碑,现在我又把帖的东西也吸收了一些。此次书画展我写兰亭序、圣教序,就是有意尝试碑帖契合。

我有一副对联:“品酒醇醅迥异,学书碑帖无町。”现在我更趋向于写得和谐、清凉,最后追求的是清凉之境。所谓清凉之境,就是想让人越看越舒服,越看,越清凉,这是我的目标。

孙伯翔:对书法艺术浅薄认识

关于“帖学”和“碑学”的看法

人人都有偏爱,偏爱乃为自然,偏见则是极大错误,误人误己,书法人应该有包容宽广之情怀。我学魏碑,爱其将军之体,健将之躯,雄而不狰,威而不猛,切忌狂怪。一生长旅,转益多师,既喜碑又喜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我一生理想。对任何一种碑帖,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追至底,自会成家,也自然有变。

现在写碑与写帖的人都不少,光写帖就会缺少刚强与浑厚,光写碑就会缺少韵味与精微。写碑与写帖的人不能互相贬低,对于碑与帖都应该衷爱它,它们没有截然的界限,关键是“拿来主义”为我所用。换句话说,碑有碑的优势,帖有帖的长处,碑帖结合就是优势互补整合,使书法的形态更多变化,内涵更丰富,美感更强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