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我知道,我有心理问题开始,就一直想方法治愈,效果是有的,但没那么明显。 根源是什么,大概我也知道。 或者说,我的童年并没有那么幸福。不然,也不会那么喜欢一个老师。 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讨厌我的父亲。 我弟弟没有出生时,他待我确实不错。 和邻居姐姐打架,他会维护我,冲过去扇了邻居姐姐一巴掌。 后来,我弟弟出生后,不管青红皂白,都是我的错,总是让我学会谦让。 我不过比我弟弟长3岁,就要像个大孩子一样,乖巧懂事。 他让我在家里好好看书,只是为了给弟弟做好榜样。 好像我的存在,只是一种衬托,没其他意义。 另外,他对我们很苛刻,总是拿我们和别的孩子比较。“你看看人家的孩子……” 甚至还有一次,把我的名字叫错了,叫成了我的好朋友名字。(她比我成绩好) 只有到现在,我才明白。 原来他也心有不甘。那些愤懑不甘,自己无能为力改变,只能转嫁给孩子。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对自己生活的不甘,只能希冀孩子能扬眉吐气。 2 言归正传,来剖析我的心理症结。 可能,我表面上对什么都不在意。其实,内心里十分在意。而且因为心理需求和表现出来的行为有严重的冲突,反而会特别痛苦。 表面上漠不关心,只是让我感觉没那么受伤。还可以自我安慰,反正我一点都不在乎的,我真的一点都不在乎。 小时候,明明很希望父亲关心我啊,可是,他一直把我当做空气。我只好对自己说,没关系的,你并不在意。 这样安慰自己,就学会了自欺欺人,也学会了逃避问题,来减轻痛苦。 另一方面,因为内心恰恰十分在意,所以会无故讨好,希望他们能喜欢我。 我爸他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喜欢优秀的孩子,喜欢男孩子。 我希望自己优秀,能讨得他的喜欢。 因为小时候不被父亲喜欢,如果别人喜欢我,我会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不知道这种喜欢是源于什么,甚至怀疑真实的自己,是不被别人喜欢的。 只有优秀,才会被人喜欢。只有乖巧听话,才有人会喜欢我。 又因为这种讨好,让自己厌弃自我。如果达不到这种要求,就会很痛苦,担心重复以前的情景,不被重视,不被喜欢。 对自己有着高的目标,又达不到这种要求,就会常常陷入压抑的情绪中(情绪具有保护自我的功能)。为了减轻这种痛苦,可能会自暴自弃,也有可能逃避问题。 因为内心不能接纳自我,不能认可自我,就会想要得到外界的认可和接纳,因为对自己不够满意,才会对身边人严苛。 3 说说我的第一段“恋爱”的经历: 做过几次梦,梦见他在找我,我在逃避。那时以为我不喜欢他,所以一直有意逃避。当时,心里惧怕着什么,也说不清。 后来,想了一下。也不是不喜欢。而是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 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不知道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有害怕自己配不上,有害怕自己会受伤,也害怕伤害了别人。 具体原因不说了。 我十分讨厌那时的我,整天郁郁寡欢,成绩永远徘徊在十名开外,二十几名,没有初中时的出众,身边也少了关心自己的人,一时半会无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跨不过心里的那道坎。 有人把这个叫做自卑。先暂且这么认为吧。 4 我最喜欢一个人的年纪是初中,也最喜欢那时的自己。 一方面成绩出众,另一方面深受老师父母的喜爱。 大概其他同学都会受到老师的影响,看老师比较喜欢哪个同学,就跟她走得近。 当时我最喜欢数学老师,因为她待我最好。在我的成绩一般般时,她并没有忽视我。 初二时,她新教我们几何,对优生差生还没有差异。常常绕着整个班走动,在她之前,很少有老师会到教室的后面走动,更不用说,去查看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习题。 可是,她不一样啊,很巧的是,她看了我的作业习题,并在课上指点了一下。 后来可能也因为第一次数学测试,我就考了第一名,让她注意到了我。 她常常在办公室里称赞我,在班级里夸我。 我对此一直都很感激。 大部分老师还是比较势力的,喜欢成绩好的同学。 我觉得她不一样,我当时又不出众,所有的光芒都聚焦在我好朋友身上,可唯独她对我十分特别。 她会先批改我的试卷。还会主动问我,这道题怎么错了?等一下我上课时重点讲一下,你认真听听。还会用红笔在我的作业本上,写满一页纸。仅仅只是关于一道题的其他解法。 这些事一直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 大概,我从来没有得到一个人这样的关注和重视。 那几年,也卯足了劲发愤图强。常常死啃数学题目,哪怕牺牲睡觉的时间。 那时候的我,就像是别人说的神采飞扬吧。 好久好久没有那种感觉了。 然而,我最怀念的还是那种感觉,最渴望的还是被完全的喜欢和接纳。 有个网友说,当你感到被爱时,就会安静下来。不再焦虑,抓狂,不再使劲表现自己去求关注,内心笃定而安详,不再害怕自己不够好、内心十分满足。 那时的我多么知足啊,身上暖洋洋的。 如果现在,拿我的寿命去换取,我也甘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