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匡胤受柴荣提携发迹,称帝后如何对待恩公家属?说出一句名言

 鹿文康金 2021-05-20
投胎皇亲贵族是一次赌注,如果遇上太平盛世大赚,一生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如果遇上朝代更迭巨亏,随时可能面临掉脑袋的危险。
古代皇帝开启新朝代的方式各有不同,而宋太祖赵匡胤无疑是其中最为特别的那一个。公元960年,赵匡胤在“无奈”之下答应众位兄弟的苦苦相逼,随后黄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
赵匡胤带着大军折回城中,当时年幼的皇帝后周恭帝柴宗训宣布将皇位禅让给赵匡胤,当然是迫于形势的唯一办法。禅让皇位的柴宗训是后周皇帝柴荣的儿子,而赵匡胤曾是柴荣的臣子。
赵匡胤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宋王朝。
历史上朝代更迭都是非常惨烈的,民间百姓要忍受战乱之苦,而皇室宗亲更是在劫难逃,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皇权的稳定,新登基的皇帝会对前朝遗留下来的皇室贵族进行残酷清洗,避免将来有一天死灰复燃夺回天下。

赵匡胤可谓是少见的仁君,他同样对后周皇室成员进行处置,但都是以稳妥安顿为主。比如将曾是皇帝的柴宗训降级封为郑王,让他和母亲也就是后周的符太后一起迁往房州定居,虽然柴宗训的级别是从皇帝降为郑王,但是对于已经覆灭的王朝来说已经是很好的结局。
根据王巩所写的《随手杂录》一书,在赵匡胤登基后,此时柴宗训等人已经搬出皇宫,前往天清寺中暂时定居。赵匡胤走在皇宫之中,周围的亲信大臣纷纷跟随新皇帝,视察已经属于宋太祖的宫殿,而后周皇宫里的宫女们则都整齐地站成一排迎接。
赵匡胤看到宫女们都战战兢兢地不敢抬头看自己,目光环视周围,赵匡胤突然发现站在远处的一位宫女怀中抱着一个婴孩。要知道皇宫之中的男子只能有一位,那就是当今天子,后代自然是皇嗣,于是赵匡胤立即询问这孩子的来历。

果不其然,这孩子就是周世宗柴荣的幼子。因为这个孩子的突然出现,宫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没有人敢主动说话,谁也不知道此时的赵匡胤到底在思考什么。
过了一会,赵匡胤扭过头来问身后的诸位,询问应该如何处置这个幼子,包括赵普在内的大臣们纷纷表示应该永绝后患,心思缜密的赵匡胤发现人群中有位将军默不作声,此人名叫潘美。
于是赵匡胤点名潘美为何不说话,潘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大意是:我和陛下您曾经都是周世宗的部下,如果我建议陛下杀死世宗幼子,那就是对不起死去的世宗;如果我劝说陛下留他一命,那陛下就会怀疑我的忠诚度,左右为难的我只能选择闭口不言。
赵匡胤听完潘美的话,明显感觉到潘美从心底里是偏向于留命的,只听见宋太祖哈哈大笑,然后对诸位臣子说“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也。”

当众位臣子听到赵匡胤的态度后,纷纷喜笑颜开,有理由相信,在赵匡胤听到周世宗幼子的消息后,他在脑海中迅速闪过他与柴荣之间的故事。
可以说,赵匡胤能够发迹混到今天这个地位,柴荣的赏识功不可没。在柴荣在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他对赵匡胤的才能非常欣赏,后来登基称帝,直接将赵匡胤封为禁军统领,从这个职位就足见柴荣将赵匡胤视为心腹。
赵匡胤也并非投机取巧之辈,后来柴荣带兵征战四方,尤其是在和北汉的战争中,赵匡胤在危急关头将柴荣救了出来,由此之后更是宠信赵匡胤。
在柴荣的扶持下,赵匡胤的官职权力越来越大,最后成为节度使,掌握一方兵权。公元959年,柴荣在征伐契丹归来的途中,意外得到一块木板,上面竟然写着五个字“点检做天子”。

古人都是非常迷信天命的,当柴荣看到这个木板上的字后就心中不安,因为点检是自己设置的一个职位,并且这个职位是相当重要的,是负责保卫自己居住皇宫的完全,也就是说自己的命都放在点检身上,如果点检一旦有二心,那自己的身家性命就毫无安全可言。
此时柴荣安排的点检是自己的妹夫,虽然柴荣也想不出妹夫害死自己的理由,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于是他将妹夫调离点检的岗位,而是精心挑选了深受自己信任的赵匡胤来担任点检。
周世宗柴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是自己亲手将赵匡胤放在自己枕边,“点检做天子”的预言正在步步应验。
后来,柴荣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竟然患病后不治身亡,接下来就是后周恭帝登基,年仅七岁,多亏了符太后和世宗留下的臣子辅佐。但是这样的情形并没有持续太久,在幼帝登基后的第二年,赵匡胤就通过黄袍加身接管皇帝宝座。

从赵匡胤处理柴荣亲属以及后代的方式可以看出,宋太祖赵匡胤心中对柴荣家族是善待的,不管是出于愧疚之情,还是报答提携之恩,总之赵匡胤对前朝遗孤的处理是非常仁慈的。
既然婴孩是柴荣的幼子,赵匡胤也无意杀他,于是顺水推舟将柴荣幼子交给大将潘美,抚养其长大成人。赵匡胤同时还交代潘美一句话,你可以将柴荣之子作为你的侄子,但是不能将其称作你的儿子,这句话背后有什么深意呢。
在这件事之后,赵匡胤整个一生当中,他都没有再问起柴荣幼子,而潘美也心有灵犀,赵匡胤不问,自己也闭口不提。

赵匡胤为什么会留下柴荣的幼子呢?
结合宋太祖登基后的一系列举动可以大致猜测他的用意,赵匡胤得位不正,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因此赵匡胤需要极力稳固皇权,这才是他所面临的大事。
宋太祖在稳固皇权这件事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想尽一切能够避免赵氏江山被他人夺走的命运。赵匡胤吸取自己黄袍加身的经验,在请众位武将吃饭的同时上演一出杯酒释兵权的计谋,让众位武将乖乖将兵权交出来。
这还不够,赵匡胤从乱世中明白武将的可怕之处,于是针对武将的权力制定严格的限制措施,这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最终让宋朝走上矫枉过正的另一个极端。

从宋太祖的种种措施可以看到他对巩固皇权做出的努力,而对待周世宗柴荣的亲属后代上,赵匡胤同样是秉承着这样的观点,他以此来招徕人心,凝聚天下士子为赵氏江山抛头颅洒热血。
这是赵匡胤的综合考量后做出的最优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