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割苇子的时候

 新用户5188qQWy 2021-05-20

这里是河的尽头、海的边沿、陆的起点,这里有河的风采、海的神的、陆的魂丽。在辽河入海的地方,在中国最北海岸线,有一座年轻的滨海城市,这就是盘锦。

辽河两岸浩瀚的苇海一望无际,宛如绿色之海。这里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湿地,被誉为“世界重要湿地”、“中国最美湿地”和“中国十大魅力湿地”。

在这面积达一百二十万亩的苇海中,鹤舞鸥鸣,珍稀鸟类比比皆是。每年初春,候鸟回迁,广袤的湿地即刻成为“鸟类天堂”。湛蓝的海水、金色的稻浪、碧绿的苇海、火红的海滩和黑金石油,构成绚丽多姿的五色盘锦。

盘锦这个地名的由来,也与一望无际的苇海有关。1950年,东北轻工管理局为强化对盘山县和锦县(现凌海市)交界处的苇场管理,决定择两县首字更名为“盘锦苇场”。1955年,“盘山机械农场”也更改为“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1956年,国家有关部门又将“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改为“盘锦农垦局”,“盘锦”一名从此也得到进一步确定。

芦苇,禾本科,禾本属,芦苇属。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芦茎、芦根还可以用于造纸行业,以及生物制剂,经过加工的芦茎还可以做成各种工艺品。

芦苇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大面积的芦苇不仅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所形成的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也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家园。

没人知晓盘锦这片浩瀚的苇海形成的确切时间。清嘉庆、道光年间,这里还是一片辽阔的海滩。由于人烟稀少、资源丰富,相继有山东、河北的人“闯关东”来此落户。光绪年间,因盘山湾地理环境发生变化,为芦苇生长创造了条件,才慢慢连成一片苇海。

春天,辽河两岸,无数的芦芽从清浅的水面中悄悄探出头来,嫩绿的面容带着娇羞。不久她们就有了亭亭玉立的身姿,惹得轻盈的黑嘴鸥凑近她们,和她们耳语。

夏天,是辽河水大的时候。茂密的苇丛里时时传出鸟鸣,那是他们在搭窝、育雏。芦苇郁郁葱葱,那绿色叶尖上冒出了紫红色的丝绒,在夏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

 初秋,一轮红日从芦苇丛中冉冉升起,辽河两岸水汽升腾,和着农家袅袅的炊烟,笼罩着河边的村庄。芦花红了,芦苇露出了铜黄色的伟岸身躯,这是苇海最美的季节。

 隆冬,辽河千里冰封,苇塘里片片金黄,根根直挺,芦花飞舞,机器轰鸣,工人聚集,收割的时候到了。

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苇子每年都需要收割。盘锦的苇子必须等到冬季上冻后才能割,只有这时候,人和车才能踏入这片湿地。盘锦的寒冬,气温在零下十几到二十度,空旷的苇塘中,寒风刺骨,朔风如刀,比这个温度似乎更冷些。

在机械收割普及以前,收割芦苇需要大量的人力,于是催生了一个以割苇为生计方式的特殊职业——刀客。“人进苇塘,驴进磨坊”,说的就是割苇人的辛酸和苦累。

上世纪50、60年代,收割期所需3万名劳力和2000辆马车。1998年,盘锦五大苇场外来雇工人数达到5万人。

如今,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百里苇塘里少了一个个低头弯腰的刀客,多了一台台自由驰骋的收割机。只有那些收割机无法到达的角落,才需要人工收割。

芦苇的主要作用是为造纸提供原材料,市场对芦苇的需求量也在减少。随着无纸化办公、电子书籍的普及,营口造纸厂、金城造纸厂连年亏损,芦苇的价格也一落千丈。

这里是赵圈河苇场红塔分场,是绕阳河汇入辽河的地方。老孙的苇塘共有2000多亩,年产芦苇3000吨。目前,副业苇子市场价约750元/吨,销往河北等地,普通苇子约600元/吨,销往金城造纸厂,年收入还是很好的。

老孙顺手拿起几根苇子对我说,这都是一等一的副业苇子,脸上充满了自豪。

机械化收割苇子,需要分工合作。收割机需要两人,一人驾驶,一人控制苇子的倒伏方向;苇田四周有5-7人各负责一段,清理车行苇道,每天100元/人;若干人负责打捆,两人一组,按工作量计酬,副业苇子80元/吨,经济苇子70元/吨,一般两人每天收人300-400元。现在的捆扎人员都是本地的。

老孙指着正在苇塘里忙碌的工人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员工,收割机也是自己的。

收割机一天能收割四、五十亩的苇子,收割后的苇子就靠打捆人一根根地打成大小一致的捆。

这些打捆人,都是周边村里的五、六十岁的人。如今是农闲时节,他们每天冒着严寒,把收割机放倒的苇子一捆捆捆扎好,给家里增加一点收入。

打捆是个需要技术的力气活,要两个人配合,每捆约40KG(一吨大约是25捆),用专用的捆绑工具帮助打捆,用铁锹怼齐,还是很辛苦的。

收割以后,这些苇子经过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变成苇箔,攀上屋顶,给人们遮风避寒;变成苇帘,为人们站岗放哨,让苍蝇蚊子退避三舍;变成苇席,上炕,上墙,做粮囤;变成篓子,装枣,装鱼,装鸡蛋;变成凉帽,姑娘媳妇遮阳;变成苇笠,小伙老农挡雨;变成盖垫,盖锅,盖瓮,盖瓦罐;变成艺术作品,织福字,编喜字;变成各种纸张,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写就最暖心最传神的文章。

辽河冰封千里,冰面下河水缓缓的流淌着,苇塘里留落的苇叶渐渐会化作沃泥,温暖着芦根,孕聚着生命,河边的的人们也如这苇海里的苇子般生生不息。

    夕阳西下,告别老孙他们,驱车回家吧!

    2019年12月2日、3日拍于盘锦赵圈河苇场红塔分场(河心塘),现予分享,敬请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