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夏卷•匠作典藏•报告文学篇◇《足迹》||□ 董淑华

 清涟一荷 2021-05-21

 《当代文学家·星夏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星夏卷·2021·总第四期

(网纸同步)

报告文学厅

星夏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书法顾问:侍少华、李敬伟
摄影顾问:王红军         法律顾问:吕庆根
本刊总编:清涟一荷      本刊主编:汪兴钊
执行编辑:零下(综合)     陈革非(诗歌)
                魏社岗(小说)  周毓麟(小说)
                雪霏(综合)     晋耀文(散文)
《“***·***”***》

□ 爱民情怀 □

足  迹

(报告文学)

 文/董淑华(江苏)

题记:近日,在庆祝之际,欣闻原连云港市赣榆县供电局局长,83岁的老党员秦裕鹏被江苏省电力公司评为建国后100名优秀共产党员之一。作为有幸在秦裕鹏老局长身边工作过二年多的农电工,亲眼目睹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他为改变农电管理现状,降低农村电价,努力超越,锐意进取,大胆改革所做出的努力。展望电网建设和发展今天的变化。更加不忘初心,铭记老一代供电人所做出的艰辛和奉献。

引子

20岁入党,62年初心不忘,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靠研究专业书籍就造出了全县第一台配电变压器六十年代,为响应毛主席全民办电的号召,和同事们一起自建变电站,给农村送电,他们放下小家,吃住都在农村,抱着不要钱不要命的思想努力干工作,为的就是让乡亲们早一点通上电。七十年代,为实施乡村通电工程,在条件及其艰苦的情况下,立杆、架线,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八十年代走上领导岗位后,为解决农民用电存在的“乱加价、乱收费,乱摊派”和“人情电、关系电、干部电”,导致的电价高、用电难等问题,砥砺前行,锐意改革。62年的坚持坚守和奋斗,他以拓荒牛精神,始终践行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生动诠释了什么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62年的奋斗人生,如同一串闪光的足迹,任凭岁月流失,不可磨灭。

一、任重道远

一九八八年七月,时任赣榆县供电局生产副局长的秦裕鹏被连云港市供电局聘任为局长, 成为行业归口管理后,首位聘用制的县级供电局局长,聘期三年,那年他49岁。在宣布任命的时候,市局党委书记侍述明与他谈话。侍书记意味深长地说:“老秦啊,市局党委研究,有你担任赣榆局这个“班长”,是经过多次慎重研究才决定的。赣榆的电力发展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你是经历者也是建设者,从60年代毛主席他老人家提出全民办电,把电送到农村去,这个宏伟蓝图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实现了,可是让广大农民用好电,用上放心电、满意电,才是我们供电人为之奋斗的初心所在。任重道远啊。”说着,侍书记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人民来信递给他。“这是从政府相关部门转来的反映村电工乱加价,乱收费,电价高的人民来信。固然这些问题发生在农村,既有体制问题也有历史原因,怎样管怎样管好?给全县120万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你这个班长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用人机制,管理机制要大胆创新,市局党委权力下放,全力支持你,希望不要辜负市局党委和全县人民的期望,在农电管理上闯出一片新天地,成为全市仍至全省的标杆。


在上任后的第一次党组班子会上,他传达了侍书记的讲话精神,并拿出了交给他的人民来信。心情沉重地说:过去我在生产岗位,对全县的农电管理情况不太了解,下一步农电应该怎么管,怎样管好,是上级党委交给我们这届班子的首要工作,请大家各抒所见。
党组书记姜志忠首先发言:目前乡镇供电站的情况是人才物有乡镇党委管,我们供电局只负责用电业务指导。村电工多数又都是干部的本家亲戚朋友,这不前几天,城南供电站站长董xx,来到局里,乡党委在没有征求局意见的情况下,把供电站人员全给换了,安排了乡领导的亲戚亲属,供电站内原有人员无处上班了,只好先安排用电管理所给了间房子,作临时办公地点,电费还得有人收啊。同样,乡镇供电站对村电工也没有管理权,村干部换,村电工也更着换,是普遍现象,这也是造成农村电价混乱的根本原因。
这不是搞笑吗,一个乡镇竟然有二个供电站,一个是乡党委的,一个是供电局的,这业务还怎么开展?这股风气必需顶住,局里明天就安排人到城南党委,去做乡党委政府的工作,把原有的供电所人员带回去,开展正常业务。”秦裕鹏局长接过姜志忠书记的话题,说道。
“老秦啊,一个城南乡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去协调做工作,如果其它乡镇再出现这种情况,乡党委领导给面子还好,如果不给面子硬坚持你怎办?所以,问题的根源得找县委县政府汇报,要求理顺关系,稳定队伍,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姜志忠书记接着说。
“就我们供电局内部来说,乡镇供电站属用电管理所管,目前,用电管理所只有十多个人,一个业务班全是女同志,一个用电检查班三五个人,还有一个电表班负责全县装表接电,叫他们在管理农村的电费电价,鞭长莫及。”分管经营和农电的副局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秦裕鹏局长聆听着每一位班子成员的发言,认真的记录着,思考着,最后,笔记本上列出了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是理顺关系,稳定队伍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明确乡镇供电站的隶属关系,彻底改变供电站人员四不象的问题。扭转农村电力重建轻管,重高压,轻低压的现象。怎么扭转,应该从何处入手?
二是加强领导,完善体制。改革开放快十年了,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农村用电已成为县级供电企业的“半壁江山”。而在县级供电局内部,没有一个具体的管理农电的部门和单位,用电管理所也只是负责装表接电、电费回收等业务。乡镇供电站既成了党委政府个别领导安排亲属亲戚的“后花园”,当前,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换的阶段。供电行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旧的管理模式早已滞后于形势的发展,组建一个独立的管理农电的归口部门,势在必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农电管理部门?组成人员那些比较合适?
三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各乡镇供电站自成立以来,人员组成大多都有当地党委政府指定,供电局只负责业务指导,管理制度在供电局成了空白,无章可循,无规可依。导致供电站人员和村电工成了没人管没人问的“游兵散将”。建立健全供电站的管理制度,依靠制度规范他们工作行为和服务行为,是当务之急。可建章立制的依据是什么?操作性是否可行?
他在这三个问题的后面,都打了几个重重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带着这些问题,秦裕鹏局长对全县乡镇供电站进行了走访调研,调研的结果令他憾然,存在的问题比想象和所了解的更复杂更严重。全县30个供电站只有96名农电工,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只有小学文化,年龄最大的有六十多岁。业务技术有的仅会接个电灯泡,工作场所有的借用党委政府的一间房子办公。当前,村村通电工程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全县还有近83个村庄没有通电,争取用二年时间完成。已通上电的村庄,低压线路的架设维护,安全管理,电费回收,电价管理等大量繁重的工作,仅靠现有的人力资源和设施条件去完成好,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已通上电的村庄走访,有的村庄二三百户人家,只安装了一台50KVA的配电变压器,低压架空线路半径最长达四五百米,导线用16平方裸铝线还算是好的,有的竟用单股10平方铝线架空。私拉乱接随处可见。他来到西部山区走访了几个村庄,在线路未端的几户人家,日光灯因电压低根本启动不起来,电灯泡亮起来灯光忽明忽暗。看到如此现状,他深感市供电局党委侍述明书记的话意义深远,含义深刻:让广大农民用好电,用上放心电,满意电,让电力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才是我们供电人的为之奋斗的初心,任重道远啊。

二、大胆创新、打破常规

车子开出县城,沿青抗公路西行,沿途路过朱堵、门河,班庄,大岭、殷庄等乡,他争取利用一天时间,跑完最后没有调研的五个乡镇。路过村庄,他都停车下来,查看配电线路,走访农户,了解电价情况。走访了十几个村庄,存在的共性问题,仍然都是线路设施老化,线径细,供电半径长,私拉乱接严重,安全无保障,照明电价高,群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车子从大岭乡大瓦沟出来,已是夕阳西下。太阳橘红色的余辉散落在路二傍金色的稻田里,与天空中的一抹红霞交相辉映使乡村田野变得流光异彩,景色怡人。秦裕鹏局长坐在车上,无暇欣赏这深秋的美景。几天的调研,他的心情越来越沉重,问题的根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在哪里?市供电局对县局实行局长聘用制,时间三年。三年时间,能否向上级党委和全县一百多万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时不我待,重任在肩。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车子行致殷庄乡后堆村时,被农户院墙上的几幅标语吸引住了,使他眼前为之一亮。“用电安装修理找电工”、“严禁私拉乱接用电”“照明电价超过0.25元可以拒付!”等宣传标语清晰可见。
“走,进村里看看。”他告诉驾驶员。将车子拐进村里。进村下车后,看到沿街的低压线路安装规范,走访了几家农户,很少看到有私拉乱接的现象,询问电价,都拿出电费收据,没有超过0.25/度的情况。回到车子傍,他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心情也轻松了许多,下乡几天来调研的困惑似乎有了答案。他又对驾驶员说:走,到供电站去。
殷庄乡是全县通电较早的乡。站长陈贯一今年58岁,解放战争时期,从国民党军队投城参加了解放军并入了党,从部队转业后,当时的公社革委会把他安排在公社拖拉机站任站长1973年,殷庄公社通电后,公社革委会又叫他负责管电到了1976年,随着村庄通电的增多,公社成立了供电站,任命他为供电站站长。十多年过去了,殷庄公社也改成了殷庄乡,全乡23个村在全县第一个实现了村村通电。
晚黄昏,看到新上任的局长来到站里,心情难免有些激动:“秦局长,这么晚了,你大老远的跑来,有啥事吧?”
“老陈啊,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向你取经来了。有食堂吧,随便炒二个菜,越简单越好,顺便拿瓶酒来,我们边喝边聊。”在乡镇跑了一天的秦裕鹏局长早已是饥肠辘辘了。
“秦局长,您是第一次到我们站里来,我们还是到街上饭店去吃吧?”老陈站长担心怕怠慢了新上任的局长,如是就询问。
“老陈啊,我是来向你取经的,谈工作的,讲那些排场干啥?就在你办公室,你我二人,说话还随意。其他人都叫在食堂吃吧”
秦局长简单实在的几句话,拉近了与老陈站长的距离,使他感觉到新上任的局长没有架子,是个求真务实的人。
领导下基层了解情况,吃饭也是一门艺术,遇到啥吃啥,不拘小节,不讲排场,使基层人员感觉到这样的领导好接触,接地气,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也敢于在领导面前讲实话,说实情。既加深了与基层人员的感情,也达到了了解实情的目的。而有些领导到基层,前呼后拥讲排场,遇到饭时,不到上档次的饭店感觉没面子有失身份,而往往听到的都是假话空话。
来到简陋的办公室,秦局长把市供电局党委对县局新一届班子的要求,以及几天来对农村用电调研了解的情况和所面临的困惑,向陈贯一站长作了介绍。
不大一会的功夫,站内人员把食堂炒好的一盘花生米,一盘韭菜炒鸡蛋,还有一瓶汤沟酒端了进来,放在了办公桌上。
老陈站长打开了酒瓶,分别将每人的酒杯斟满。秦局长喧宾夺主,首先端起酒杯。“老陈啊,你是在一线管电的老同志,又是在当地出了名的老秀才,考虑问题比较全面,对农村用电的情况比我了解,你我都是五十年代入党的老党员,看到目前老百姓的用电情况,我们内心有愧啊!但路过你这方宝地,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才向你取经来了!下一步,从县局层面,怎么管,怎样才能管好,谈谈你的看法吧。这杯酒我先敬你。”
“秦局长,您搞抬我了。既然你领导这么信任我,我就直言不讳了”。老陈站长,端起酒杯喝了一口说。
秦局长,您这几天下去调研所了解和你掌握的,可能只是表面现象,目前全县农电管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可能还没有了解。改革开放十年了,政府正处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电力先行”这句口号我们也喊了多年了。可在乡镇“七站八所”当中,供电站成了被政府遗忘的单位,说是是乡镇党委的职能部门,业务受县局管理,实际上谁都没管,没有编制。就拿我来讲,今年58岁了,还有二年就退休了,当了十五六年的供电站站长,退休后的养老金没有着落。在供电站内部,虽说,业务有局用电管理所负责管理,人少滩子大,又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就拿单纯财务来说,有的站没有专职财会人员,财务混乱,建没建帐还很难说,有没有截留电费,贪污电费的现象,更不敢保证。更不要说管好农村电价了,能把电费收上来就不错了,现在农村是收不上电费就拉闸断电,是没有法子的法子。”
“在村级低压配网建设上,更是放任自流。谁受益,谁建设谁出钱。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公用配电设施只好因陋就简,给安全管理带来后患,即便是安装好的村庄,费用大多就叫电工分摊在电费上,有的村庄把招待费,村干部工资也都分摊在电费上,收不上来就给停电,造成了乱摊派,乱加价,加重了农民负担。加上供电站技术素质参差不一,有的设备员连电杆都不会爬,更不要说懂安装规程了。所以这些,都是我们管理上的滞后,导致了村级用电混乱。”
“老陈啊,这些问题是日积月累长期形成了,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体制原因,问题是我们下一步从何处入手,怎么做?我走了全县所有乡镇,看到你这里就'风景这边独好’吗。来说说看,你是怎么做的。”二人又心照不宣地共同端起酒杯,碰了一下。
“哪里啊,我只不过平日注意研究政策和技术规范,先行了一步”。老陈站长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又继续说道。
“从各个村开始通电那天起,我就跟乡党委领导汇报,有乡政府统一下文,对村电工任用不能有村干部说了算,有村里提名有初中文化水平以上的青年,经供电站考察合格后先能任用。从源头上杜绝了村干部换,村电工也跟着换的问题,相对保持了村电工队伍的稳定。每月的一次例会,就是技术培训,国家电力部1987年就颁布了《农村架空线路配网建设技术规程》,村里新建线,都统一按规程标准来。对电价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各村都刷写了标语,宣传电价政策,堵住了乱收费、乱加价的漏洞。要说从县局的角度,要想管好全县这么大的滩子,光靠现有用电管理所的力量不够,得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章立制,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从基础工作抓起,同时,人员培训也是重点,通过培训提高农电队伍的业务技术素质。可秦局长恕我直言,现在是计划经济时代,机构设置问题不是县局能说了算的,所以难度很大啊”。
“老陈,这一点不用担心。改革就是要创新,就是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如果总是墨守成规,等上级政策,那我们的工作永远打不开局面。姜还是老的辣啊,听了你刚才一习话,茅赛顿开。老陈,时候也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从殷庄供电站出来,秋月当空,秋风拂面,连续几日的困惑和压力一吹而散。好事多磨,一套完整的农电改革方案在他的脑海里初步形成并胸有成竹。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改革离不开破立的勇气。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思考,在第二次召开的局党组会上,秦裕鹏局长把他酝酿好的机构设置方案公布了出来,并征求大家的意见:
为加强对农电的领导,成立农电总站,作为农电的专门管理机构,对乡镇供电站人、财、物逐步实行统一管理,新成立的农电总站作为局正股级单位,账务实行独立核算。下设财务组、设备班。财务组负责各供电站的财务及电费电价管理,统筹全县农村电量2分钱管理费的使用,主要用于解决供电所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办公条件,用于农村低压配网的维维护修等费用支出。设备班负责对农村用电的安全管理,制定农村低压配网的建设标准、规划,督促检查乡镇供电站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实业公司成立教培中心,制定计划,分期分批对县供电站人员和农村电工进行业务技术培训。
二、在人员使用上,创新用人制度,聘用殷庄供电站站长陈贯一为农电总站站长,主抓农电的全盘工作聘用朱堵乡供电站站长柳太彬、赣镇供电站站长车金声为副站长,分别负责电费电价和安全及设备管理,聘用已退休的局财务股股长孙明为局长助理,发挥其特长和余热,兼任农电总站财务组组长,负责各供电站财务制度建设。
方案公布后,党组书记姜志忠第一个发言:“老秦啊,你这套方案是大胆创新,打破常规啊。大胆创新是在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对农电管理机构作统一规定的情况下,我们在全市乃至至全省第一个设立了农电的专门管理机构。打破常规是在用人上,大胆启用有管理经验,能力优秀的农电人员走向管理岗位,他们对农电的现状最了解,这叫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当前局内各科室管理人员紧缺的情况,既保证了局内各科室人员的相对稳定,正常工作的有绪开展,又解决了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最重要是:在我们行业内部管农电人员叫'土八路’,管全民人员叫'正规军’如今'土八路’也成了局内中层干部,这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又是首创啊,我全力支持。”
经过二个多月的筹备,赣榆县供电局农电总站于1988年104日正式成立,标志着赣榆的农电改革迈出了第一步,开启了农电管理的新征程。
农电总站成立的第一天,秦局长把新聘任的三位总站站长和局长助理兼财务组组长孙明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赣榆农电的现状你们比我更清楚,情况比我更了解,你们都是在基层供电站工作多年的老同志,经验丰富,作风扎实。现在县局把舞台给你们搭好了,全县干部职工在看着你们,全县20多万农村用电户在期盼着你们,农电改革在我们供电行业是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没有现成的规章可循,希望你们深入基层,摸清情况,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来,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让党和政府放心,让全县百姓满意。


新成立的农电总站按照秦局长的布置,按照责任划分,开始正常运转,他们首先是深入基层了解情况。陈贯一站长负责全县农村电费电价的调研,柳太彬负责各供电所人员配置情况的了解,车金声负责对农村低压配网情况的摸底,局长助理孙明到各供电站对账务情况进行审计。新成立的教培中心,也开始按部就班根据制定的培训计划,首先对供电站设备员进行《农村架空线路配网安装规程》和《安全规程》培训。

三、高飞的电价,混乱的财务

一九八八年深秋,刚上任的农电总站站长的陈贯一,带着秦裕鹏局长的指示,来到了沙河镇八里长村,了解农村电价执行情况。
乡村的秋天,遍地金黄。田野里,村民们在挥汗如雨,挥舞着镰刀收割稻谷。这位经历了新旧二个社会,目睹了从农民告别煤油灯到用上电灯,并在乡镇担任第一任供电站站长多年,年近花甲的总站站长,自言自语道: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村庄的打谷场上,机器轰鸣,村民有的在脱粒稻谷,有的扬场晒场,老陈站长不禁被这丰收繁忙的景象所吸引:“走,下去看看”。说着,他带着跟随一起的工作人员往打谷场上走去。当他走到场面时,被眼前的情景所疑惑不解:安装有绪的低压线路,电动机却被搬到了一边,农民正用柴油机脱粒稻谷。他问正在扬场晒稻谷的老乡:你们怎不用电脱粒啊?,那老乡回答:“一块多钱一度电,谁用得起啊?,
那架好的线路,安装好的设备不浪费了吗?“陈站长问:
“浪费啥,留给村干部村电工用呗。”老乡回答说。
带着困惑和不解,老陈站长又走访了村里几户人家,在村头的一户新盖的瓦房门口,在大门贴着大红双喜,一看便知道这是一户口才结婚的人家,老陈叩门进去,看到室内彩电、冰箱、冼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便自我介绍到:“我们是县供电局的,来了解一下你们家用电情况。你们家这么多家用电器,一个月得用不少电吧?”这家女主人抱怨道:“这些也只是个摆设了,一度电八九毛钱,用不起啊。只是晚上看个电视,一个月电费也得三四十块钱。”“那你把电费发票给我们看看好吗?”老陈又问。
“那有什么发票啊,全凭电工一张嘴,要多少就得给多少,不给就掐电”,老陈接连走访了十多户人家,两户五保户和三户贫困户,因电价高根本就用不起电,家里仅有一个电灯也成了摆设。一户人家大白天亮着电灯,伙房里正用电炉烧水,仔细查看了电表,根本就没有跑码,显然在窃电。还有两户人家用电正常,询问一个月用多少电,电费是多少时,竟然一问三不知。显然电工没有收费。
带着这些问题,老陈站长来到了沙河镇供电站,找到李大成站长询问:八里长村老百姓场上脱粒不起电,照明电价高,家用电器成了摆设,五保户、贫困户用不上电的情况是啥原因造成的?
李大成站长面带难色说:八里长村的情况在我们镇带有普遍性,村干部换了,电工也跟着换,村干部用电不交费,交系电,人情电导致了电价升高,电价越高,偷电窃电的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农田浇灌,场面脱粒用电,村里把招待费,村干部工资都加在电费里征收,造成农民用不起电,只好改用柴油机。现在全镇82个自然村,52个行政村照明电价能在0.25元以内不足30%,全镇98000人口,2.3万农户有近1200多户因电价高的问题改用煤油灯了。
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陈贯一站长跑遍了全县30个乡镇,100多个自然村。一份数据详实的《赣榆县农村照明电价的调查报告》呈送到了秦裕鹏局长的案前。读着这份调查报告,他心情异常的沉重。根据物价部门核准,农村照明用电基本电价0.185元,加上2分钱管理费,12%的低压线损,加上每块电表每月一度电的表损,农村照明电价不超0.25/KWH,较为合理。而现在,全县698年自然村,435个行政村,电价不超0.25元的村庄仅有130多个村庄,仅占全县村庄数的20%。全县农村居民户数21.8万户,因电价高等原因用不起电和用不上电的农户达2.1万户。占农村居民的10%
作为赣榆电力建设与发展的亲身参入者,裕鹏局长依稀记得:1957年他风华正茂,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不负韶华,用青春热血,和同事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在赣榆建了第一座发电厂,开创了赣榆进入现代文明的新纪元。
他依稀记得:1958年和同事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攻克难,在材料极其贫泛的情况下,向农村搜集铜板在外地加工.,自已设计自己造,用农村轧牛草的轧刀,造出全县第一台180kvA变压器。解决了 县城600户人家的照明用电,开启了点亮万家灯火的新征程。
他依稀记得:1959年1月,赣榆县第一条35KV新赣线建设开工,他和同事,吃住在工地,用时10个月,建起了赣榆第一座 35KV320KVA罗阳变电所,并引来了外电,到19735月,实现全县各乡镇通电。点燃了广大农民从建国 初期就向往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希望之光。
全县的山川平源,1514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他们串串闪光的足迹和艰辛的汗水1988 年实现了全县95%的村庄通电。他依稀还记得:在为全县最西部较为偏僻的吴山乡吴沟村通电的时候,全村人敲锣打鼓涌向村口,象欢迎子弟兵一样迎接供电施工人员的到来。通电了,村庄的夜晚热闹非凡,锣鼓喧天,象过节一样。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吴二大爷,白天劳作了一天,晚上总要在昏暗的油灯下拿出长长的汗烟管,把烟锅伸向油灯的火苗上点燃,很惬意抽上几口,算是最好的休息。村里通电了,家里装上了电灯,一只15W的灯泡光耀得吴二大爷眼花缭乱,他仍习惯地拖出长长的汗烟管,将烟锅伸向灯泡点燃,可好长时间也不见烟锅里冒出烟来,于是,自言自语道:这电灯亮是亮,就是不好用。这也成了一个笑话,在赣榆流传至今。从此,广大农民告别了烟熏火燎的煤油灯,村庄的夜晚不在昏暗。村村都有了粮食加工房,农民妇女扔掉了推弯了的磨棍,从几千年的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远古的石磨变成了文物。从此,广大农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现代文明的崭新时代。电网交织,铁塔高矗,电杆林立,万家灯火闪烁,这是几代供电人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付出,为广大农村绘制的一幅波澜壮阔的优美画卷。
而今,广大农村,电是通上了,可因为管理混乱,电价高飞,农民怨声载道,2.1万户农民因用不起电仍旧用着煤油灯照明,打谷场上,看着便捷方便的电机不用,又用起了柴油机。拿着这份沉重的调查报告,象一块重重的石头,沉沉地压在秦裕鹏局长的心头,使他寝食难安。新中国成立近四十年了,改革开放也近十个年头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电网建设初具规模,村村通电工程已完成98%,为广大农民通上电不是目标,让他们用得起电,用上放心电,满意电,才是供电人为之努力的初心。
没过几天,局长助理孙明也来到秦局长办公室,神情凝重地说:老秦啊,通过这几天下去审计,用一句话说:情况堪忧,触目惊心,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啊。在要不管要出大事啊。走了几个站看,财务不止是混乱,有的单位根本就没建帐,或者说没有帐。有的站,财务开支站长一人管,全在一人的提包里放着,没有凭证,没有记帐,全是请客送礼,吃喝招待的白条。有的站所有帐目竟然放在站长睡觉的席子底下。至于有没有挪用公款,贪污的现象,我敢说,非有不可!
“老孙啊,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在乡站抽调几名业务能力棒的会计配合你,逐站过堂。没建帐的帮助把帐建起来,经济有问题的,按照局账务制度,现场处理,不用请示。该撤职的撤职,该开除的开除,问题严重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关键时期,下猛药用狠招,对下一步规范供电所的账务管理也是警示。”面对供电所账务管理混乱的严峻局面,秦局长好不犹豫,态度坚决。

四、建章立制  攻坚克难

农电总站成立后,每周一次工作例会,秦局长都亲自参加,听取各位总站站长和各班组负责人对上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共同制定下周工作计划。
这是总站成立一月后的一次例会,秦局长手里拿着这份农村电价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心情沉重地说:“通过近一个月在座各位的辛苦工作,农村电价的执行情况摸清楚了,低压配网的情况也了解了,供电站的财务状况老孙正在逐站过堂,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从何处入手?请大家谈谈看法。”
陈贯一站长接着说:“近期一个月,总站的几位同志,除白天到全县了解情况外,晚上加班加点,对乡站的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进行了起草。完成了供电站三大员,站长、设备员和会计和村电工的岗位职责,完成了农村配电室、10KV及低压配电网的管理制度,是否可行有待于探讨。另外 一个,制度制定实施后谁来跟踪考核?如果不跟踪不考核,在好的制度也是废纸一张。第三个问题,目前我县农村的情况特殊,既有山区又有平源又有沿海,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用电业务量大,山区相对贫困,业务量相对较小,当前乡站的人员配置不太合理。第四个问题,全县农电滩子大,工作千头万绪,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正在起步阶段,仅靠我们总站现在的力量,一是制定政策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应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二是下一步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后的跟踪和考核,人手不够。第五个问题,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从全面整治农村电费电价开始,集中全县各站好的做法,有总站统一制定制度进行实施”。
“老陈谈的几条很现实,重点工作从全面整治农村电费电价开始,乡站会计是直接责任人,从近期对乡站的财务进行审计理顺情况看,问题比较严重。”分管账务的局长助理孙明接着说。“通过审计,沙河站会计徐XX,马站站会计姜XX、九里站会计苏XX,还有大岭站站长存在挪用电费,贪污电费的情况,现在沙可站、大岭站,马站三个站挪用的电费已追回。根据秦局长指示,对相关人员已停职等待处理。九里站苏xx还有五万多没有缴清,限期不清的,是否移交司法机关?对以上几个站停职的人员,已不能胜任原岗位工作,这些岗位有谁来顶?同时必须马上到位,不然直接影响供电站下一步电费电价的整治工作。请大家研究一下。”
二位老同志把问题提出来后,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在秦裕鹏局长的身上,作为决策者,他认真地思考着,几分钟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里形成:“刚才陈站长和孙助理提出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提几个方案,供大家研究:一是供电站人员实行异地交流,按照地区不同,根据业务量大小综合考虑人员配置,人员不够的,从优秀村电工中选拔,打破用人制度。对老孙提出的几个出问题的乡站人员问题,今天就研究,明天下文,人员到位。
二是刚才老陈提出的,为防止制定制度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以及总站人员少,跟踪管理考核的问题,我想是不是成立一个组织,选几位管理能力强,又能代表全县各个地区情况的站长,加上我们在座的几位,定期开展活动,作为全县农电管理的决策机构,对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拿出整改方案。这个机构的名称叫什么呢,我看就叫赣榆县农电管理委员会吧,简称:农管会。那些人员组成,今天也研究定下来。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制定全县农村电费电价整治方案。”
就这样,农电人员异地交流,从村电工队伍中选拨优秀人才充实到供电站管理岗位的决策形成了;又一个在县级供电局没有编制的农电管理的决策组织——赣榆县供电局农电管理委员会就这样诞生了,在全市乃至全省又是一个创新。
会议的第二天,农电总站下发了二个文件,一个是对相关供电站人员进行调整的文件。第二个关于成立赣榆县农电管理委员会的文件。文件下发后,调整的人员立即到位开展工作。农电管委会开展了第一次活动,制定了农村电费“五电”(关系电、人情电、干部电、权力电、窃电)“三乱”(乱收费、乱加价、乱摊派”和对农电照明电费实行“五统一”(照明电价统一、电费发票统一、张榜公布统一、交费时间统一、村电工事带头缴费统一)管理的整治方案。为了加强跟踪管理,农管会人员实行挂片负责周围几个乡站的日常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督促对农电总站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
通过一系列方案措施的出台,调动了农电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一些管理较差的乡站站长也感到了肩上的压力。农管会每月二次活动,逐所进行把脉会诊存在的问题,下村检查“五电”“三乱”治理情况,一是检查每村五条宣传电费电价的标语是否刷写到位,二是检查每月农户有用电情况是否张榜到位,同时要求村干部、村电工家用电必须列在电费公布表的首端。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检查电价执行情况,是否按0.25/收取,四是电工收费是否出具电费发票。对检查情况,局办公室每月二期《供用电信息》进行公布,农电总站进行考核。通过广泛宣传,管理跟踪,严格考核,农村电费“五电”三乱“现场得到了有较控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然而,新的问题和矛盾又暴露了出来。通过对农村电价实行”五统一“管理,对农村照明用户乱收费、乱加价的漏洞堵住了,可部分乡站的10KV线损又有所抬头,有的10KV线路损耗竟高达30%,这又引起了秦裕鹏局长的高度重视。10KV线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县局的经济效益。“安全、经济、多供、少损”是供电行业的管理宗旨,不能顾此失彼。
通过总站人员调查了解,一些村里由于低压线路供电半径长,线径细,低压线损过高。过去村电工把低压损耗部分加在了照明电费里,造成了电价的升高,通过“五统一管理”,广大农民用上了“明白电”“放心电”,清楚了电价政策,高于0.25/KWH,他们可以拒付,乱加价的漏洞堵住了。可亏损的电量没处弥补,有的村电工在配电室总表上动起了“歪主意”,坚守自盗。有的私自拆开表封,直接窃电,有的在互感器二次线上动手脚,还有的乡站财务人员对村级总表估抄、漏抄;有的甚至每个月截留一二个村的电费留作“小金库”,导致了10KV线损的升高。“农管会”通过研究,制定了二条措施,一是对10KV线路的线损按线路长度,负荷情况分别下达线损指标,对乡站实行承包管理,超过指标的按比例在管理人员工资扣除。低于线损指标的,盈余部分2.2.6进行分配,20%用于对管理人员的奖励,20%留作供电站日常费用支出,60%上交县局;二是由于农村低压配网的健康水平,直接决定了线损率的高低。为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通过研究决定,从农电管理费中拿出部分资金,作为专项费用,用于对村线农配网的投入、整改。并按照电力工业部新颁布的《农村低压配网线路安装技术规程》制定统一标准,采取向政府争取一点,用户自筹一点,供电部门投入一点的办法,先易后难,推广用电标准村、标准乡镇建设。以此提升农村配网健康水平,稳定农村电价。
通过以上二项措施的实施,全县10KV钱路线损率有原告的平均16%,下降到8%以下,墩尚镇于19911月建成了连云港市第一个用电标准化乡镇,并有江苏省电力工业局和连云港市人民政府颁发了“用电标准化镇”铜牌。通过示范引领,全面推广,赣榆县于19937月通过了用电标准化县验收。由此,赣榆的农电管理在全省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快车道。

五、谁砸牌子,就砸饭碗

马站乡姜斗沟村是一个只有不到30户人家的自然村,地处赣榆最北部,紧邻山东莒南县,属全县最边远的村庄。1990年随着村村通电工程的实施,村民对电力期盼多年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2月份春节刚过,他们终于迎来了供电局的施工队伍。村民们自发地将家里养的小公鸡送到村里,给施工人员改善生活。因施工地形复杂,加上当时施工工具简陋,三公里多10KV线路,加上变压器安装,工期进行到第四天,30多户农民家的小公鸡吃没了,家家户户只剩下老母鸡好下蛋,卖钱留作家里日常开支用,舍不得拿出来。村干部没办法只好到附近的集市上去购买公鸡,卖公鸡的是邻村的农民,看到村干部一次性买五六只公鸡,就问:你家办喜事啊?一次买这么多公鸡。村干部回答:是俺村里办喜事,县里的电工正为俺村里装电,村里的小鸡吃没有了,只好来买了。这位卖鸡的农民接着了句:电工下乡,小鸡可遭殃了。本来一句无意中的玩笑话,引起周围赶集农民的哄堂大笑。由此,社会上夸大其词,供电局在一村里施工,把全村的小鸡都给吃光了。“电工下乡,小鸡遭殃”顺口遛便在社会上传开了,给供电局的行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1987年-1990年间,是农村用电最为紧张的几年。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三电”(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安全用电)办公室,对乡镇下达供电计划,到晚间用电高峰时,实行轮流供电制。夏季麦收季节,一些乡镇领导,为尽量能少停电或不停电,加快抢收抢种进度,便打起了变电所值班员的主意。有的乡镇领导带着礼品提前送到变电所,以慰问的名义希望给予关照。有的领导知道哪天要对本乡镇拉闸限电了,便带着烟、酒、菜到变电所值班室,请值班人员一边喝酒一边值班。值班人员也只好面不辞人,把其它乡镇的开关拉下来,给来请酒的乡镇的电送上。更为令人匪夷所想象不到的是,有一个变电所所长在“四夏大忙”来临之前,竟然下通知召集周围乡镇党委书记一把手到变电所开会,乡镇党委书记心里明知道,一个小小变电所所长是无权召集他们开会的,更不是县供电局的旨意。所以,他们在私下沟通,这个会是去还是不去?最后达成共识,谁叫当下电力紧张,得有求于供电部门呢,这班“电衙门”“电老虎”得罪不起啊,还是去吧。去开会总不能空着手去啊,他们又私下商议,你带烟,我带酒,他带土特产。既参加会议,又去慰问变电所值班人员。几位党委书记尽管一肚子怨言,可到了变电所还得笑语喧呼:“四夏”大忙马上来临了,又要辛苦你们了。我们几人代表本乡镇的父老乡亲,对你们变电所同志提前表示慰问。”
有些村庄的电工,“吃喝卡要”百姓,谁家儿子结婚,老人去世,都要接临时电照明。提前请电工吃饭,送烟送酒这已是不成文的规矩。要是不请不送,办事那天请电工来接电,不是电工有事没时间,就是接上了,晚上也是保护器老跳闸。本局有位职工的姐姐家孩子结婚,因电力紧张,晚上经常停电。姐姐找到他,说能不能提前给说一下,到孩子结婚那天不停电。这位职工也找到局相关部门,打了招呼,同意给提供方便,到那天不停电。到了这天,这位职工晚上去姐姐家喝喜酒,刚入席还没端酒杯,灯一下子全灭了,又停电了。这位职工寻思不对啊,说好了今晚这条线路不停电的,怎么又停了?这时在喜事上给主事的人进来说:“村里其它地方都有电,就这排房子没有电,事先你们是不是没找电工啊”?职工的姐姐说:“俺弟在供电局,还找电工干啥”。“县官不如县管,你弟在供电局也没用。赶紧的,拿条烟给电工送去。”
一时间在社会上。“电霸、电老虎、电衙门”成了供电部门的代名词。加上因电力紧张,停电频繁,老百姓把所有怨言都集中到供电部门。县里组织对县属部委办局行风测评,供电局倒数第一,在社会上的声誉、形象达到低谷。
面对这些,刚刚由局党组改成党委,并兼任第一任党委书记的秦裕鹏局长感觉到肩上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特别是到县里参加相关会议,到乡镇协调工作,更是感到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局党委会上,他首先作了自我检讨,供电局的社会形象如此低劣,作为党政一把手,有推脱不掉的责任。我们班子成员应该拿出“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的勇气。通过局党委认真讨论研究,制定了加强行风建设,“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一系列措施。对外,党委班子成员明确分工,走访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大的用电企业;分片召开用户座谈会,虚心听取社会各界对行风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在各乡镇各企业聘请了行风监督员,乡镇供电站在各村刷写标语,向广大群众宣传行风建设的政策,对发现村电工“吃、喝、拿、要”有以权谋私的行为举报有奖。在局纪委开通了行风举报电话,并通过电视台向社会公布,多层次多角度接受社会监督。对内,党委制定了加强行风建设的若干规定,明确要求:各单位部门下乡开展业务严禁吃喝用户;一线员工下去施工自带炊具开伙做饭。业务窗口实行一口对外,简化办事流程,推行“进了一个门,找到一个人,其它事我来”,并设立“大用户经理”服务,对重要用户有“大用户经理”直接服务到门。
在全局召开的行风建设动员会上,面对参加会议的全体干部职工,党委书记秦裕鹏局长深情地说: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志,走向社会,一说在供电局上班,人家都很的羡慕,为什么?因为工作稳定,收入稳定。我们自己也感到自豪,有种行业优越感。可当人家戳着脊梁骨骂你是“电老虎、电霸”骂我们供电局是“电衙门”的时候,我不知道我们在座的每位干部职工心里是什么滋味,有何感想?我们每个人从家里出门,都要把脸先洗干净,换上干净衣服,临出门还要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还有那些不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女同志,还要化化妆,把自己打扮漂漂亮亮地再上班,这叫注重个人形象。如果走在大街上,遇到有人说你很埋汰,形象很差,你心里一定会很不舒服。那么同样,行业作风就是我们供电局的外在形象,也到了该洗洗脸,换换装的时候了,我们再不照照镜子,自找差距,就无颜出门面对全县父老乡亲了。”
诚恳深切的话语打动着参加会议的每一位干部职工,会场上鸦雀无声。
最后,秦局长加重了语气:“局党委制定的加强行风建设的若干规定,就是我们每一位干部职工日常工作对照的一面镜子。党委班子以身则,带头执行,并接受全局干部职工监督。全局各单位一把手是行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那个单位出了有损全局形象的人和事,追究问责单位第一责任人。请砸了供电局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 掷地有声的话语,震撼着每一位干部职工。
1990年初春的一天,龙河党委王孝密书记邀请秦裕鹏局长到党委洽谈乳酸厂架设10KV专线一事,事情谈完后已是傍晚。王书记在党委食堂准备了一桌丰盛晚餐,并专门安排人到海头镇海鲜市场,买了春天最肥的梭子蟹招待秦局长。对乡镇党委领导的热情,也不能当面拒绝,便随同来到餐厅,党委一般人早已站在餐厅等候秦局长入席。他笑着对党委一般说:你们的情意我领了,但局里定的制度我得带头执行。为了不使王书记尴尬,你剥下一个很小的蟹腿。对王书记说:你看蟹子我也吃了,情意我也领了,局里还有一个会要开。说完和他们告辞回到局里。
1990年的“四夏”大忙又要到了,由于赣榆地理环境既有沿海,又有平源山区,农作物成熟期也有差异,致使各乡镇夏收夏种进度也不一致。局党委班子成员提前带领“三电办”、调度、农电总站相关部门领导,分头到乡镇党委了解各镇农忙的时间节点和用电高峰期,征求乡镇领导对“四夏”大忙用电的需求和意见,制定保障农忙季节供电的错峰方案。
曾被变电所召集开过会的几位乡镇领导在县里参加会议,又碰到一起商议。有位乡镇领导说:去年变电所召集我们开会,搞得我们很没面子,今年我们看看是不是不等他们召集,我们提前去吧。于是,几位乡镇党委领导又一起带着慰问品来到变电所。一看乡镇党委的主要领导来了,所长满脸羞愧,诚恳地对乡镇领导说:过去我们做的不对,给你们领导增添了麻烦,败坏了我们供电局的声誉,在此向各位领导致歉。今天你们带来的东西,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收。收了就等于砸了我们自己的饭碗。今后也请各位领导监督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请批评。”所长的一番话,搞得几位乡镇领导莫名其妙,都感到很奇怪,去年不来送,他们变着法要。今年提前送来,他们却硬是不收。这班人脱胎换骨了!
这年夏季的农忙时节,由于党委领导班子提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了各乡镇的农忙进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错峰供电方案,没有因电力紧张使全县的夏收夏种工作受到影响,受到了各乡镇党委的一致称赞。
革命老区黑林乡,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八路军一 五师师部和中共山东滨海区党委驻地,是刘少奇、罗荣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同样是实施村村通电工程,县局施工队在南康邑村架设线路,安装变压器,连续几天的施工,局总务把做好的饭菜送到工地,连烧好的开水都给带了去。并且在施工结束了,对损坏的农作物都作了赔偿,对村庄的百姓秋毫无犯。村里群众感叹地说:从这帮电工身上,看到了老八路的作风又回来了!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严格的制度措施,有效的监督体制,领导的率先垂范,使赣榆供电局的行业作风有了明显的改变,很快营造了一种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1990年6月,新华日报、农民日报、华东电报、江苏电力报都在头版头条位置,经济日报、中国电力报都在重要版面,以“赣榆县供电局抓行风建设有狠招,谁砸供电局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为标题,作了详细报道。一时间在社会和电力系统内部,引起强烈反响。


连云港市供电局党委书记侍述明在全市电力系统行风建设会议上说:我们抓行风建设,就要象赣榆局那样,不做“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电衙门”,要当服务社会的“电保姆”;不当“吃、喝、卡、要”用户的“电老虎”,要当服务百姓的“电小二。”

六、敢为人先谋发展 ,努力奋进新征程

随着农电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进一步实施,农村电工队伍在“电力为农村、为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彰显出主力军的作用。越是这样,乡镇供电站体制问题,农电人员的归属和后顾之忧等问题,秦裕鹏局长越是牵挂在心。他往返奔波于县委县政府和县编委、人事局、劳动局、农工部等部门之间,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反映,向相关部门领导呼吁,阐述供电站在乡镇“七站八所”等单位的作用,以及性质不明确,给电工队伍造成不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次次地授意、安排,并和局办公室和农电总站等单位在一起研究讨论,向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递交解决农电性质问题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不厌其烦地找政府领导游说,找相关部门领导协调,很多部门的领导被他这种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县编委的主要领导说:老秦啊,你们单位有你这样为基层办实事,为职工排忧解难的好领导,真是他们福气啊。供电站的问题上级没有文件规定,究竟是事业单位编制,还是集体性质编制,全省也没有先例,我们真的不好操作。这个问题得县委县政府拍板决定,我们才好办啊。
功夫不负人心人,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1990年底,赣榆县政府县长常务会经过研究讨论,明确乡镇供电站为县属大集体单位,是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业务及人、财、物属县供电局管理,并以县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了文件。同时,对供电站人员实行了定员定编,并报劳动局、人事局等部门备案,从农村用电以来,供电站人员悬而未决的“四不象”和后顾之忧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这在全国电力系统,对乡镇供电站还没有实行归口管理前,第一个解决了乡镇供电站的归属和性质问题。《中国电力报》《华东电力报》等多家行业媒体,以“赣榆县乡镇供电站性质得到解决,为县属大集体单位”为题,作了报道。
在农电总站担任二年多站长的陈贯一已到退休年龄,到相关部门办理好退休手续后,来到秦局长的办公室道别。他眼含热泪满怀深情地握着秦局长的手说:“老秦啊,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能在退休之前把体制问题解决了,解决了我们这些农电人员的后顾之忧,我代表全县的农电人员谢谢您。谢谢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岁月不饶人,跟着你干工作没干够啊!”说着,陈贯一老泪纵横。
1990年9月,连云港市农电改革邀请座谈会在赣榆供电局召开,能源部农村电气化协会、江苏省电力工业局农电处以及山东临沂电业局的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会上,对赣榆供电局农电改革做法和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对秦裕鹏局长这种敢为人先谋发展的创新精神,攻坚克难心系百姓的责任担当,努力超越锐意改革的勇气,给予了高度评价。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时间进入1991年,秦裕鹏局长回顾担任二年多局长的历程。乡镇供电站的性质问题解决了,行风建设初建成效,村村通电工程已接近尾声,用电标准化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他最牵挂的还是农村还有2万多无电户的通电问题如何解决。他所思考的是谋划长远,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建设与管理,怎样适应与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对电力的需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改革离不开长远的眼光。需要高瞻远瞩,立足现在,着眼未来。
正当他运筹帷幄,思考着改革与管理向纵深推进的时候,1991年3月,江苏省电力工业局下发文件:任命秦裕鹏同志为连云港市供电局副局长。这一年他52岁。
带着对生活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赣榆供电局的无限眷恋,带着对全局干部职工的殷殷深情,回眸赣榆大地凝聚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一座座矗立的铁塔,一根根闪光的银线。还有对全县父老乡亲壮志未酬的遗憾,走向 了新的岗位,踏向了新的征程。

后记:每个时代,都赋予共产党人不同的历史使命,永恒不变的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站在“两个一百年”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老一辈供电人为电力事业所作出的毕生贡献,薪火相传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尽管他们现在都已耄耋之年,原连云港市供电局党委书记侍述明80岁;原赣榆县供电局局长秦裕鹏83岁;党组书记姜志忠92岁;原账务股长孙明、农电总站站长陈贯一已去世多年。但他们的精神和留下的足迹,永远激励着我们新一代供电人在建设“一强三优的”的现代企业中,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同时,更以崇敬的心情,衷心祝愿健在的老前辈健康长寿,对已逝去的表示深切缅怀。


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当代文学家


2020.07.02 started publication

大型文学季刊
安徽·合肥

作者风采


江苏作家:董淑华




作者简介:

董淑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供电公司农电员工,曾在多个乡镇任供电所所长,在行业报刊发表过数篇作品。凭着对文学的一份执着,多年来,痴心未改,秃笔依旧。工作闲暇之余,笔耕不止。



投稿快引

微信、邮箱投稿皆可。邮箱投稿需加总编微信提醒方有效。

——总编微信:cmj86188;

    收稿邮箱:1030221204@qq.com

——投稿细节,六素齐全。

    ◇第一行:题目

    ◇第二行:文/作者(省份)

    ◇第三行开始:正文

    ◇文末:个人简介+邮寄地址(含手机号)

             +风采照。

——邮箱投稿:粘贴,并同时以附件形式上传文档后发送。

本刊顾问团队介绍

文学顾问:

孔灏

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市作协副主席。

文学顾问:

相裕亭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秘书长。


文学顾问:

徐继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文学顾问:

李锋古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本刊法律、书法、摄影顾问及主播团队

《当代文学家》杂志社作家理事会理事、特约作家讯息发布!点此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