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平之战,赵国的名将除了廉颇和赵括,难道再无别人能用了吗?

 liuhuirong 2021-05-21

在秦赵长平之战中,双方都用上了倾国之力,最后赵国成年男子尽丧,而秦国也是惨胜。有人说赵国之所以会失败,赵括是第一负责人。因为他自己的战略失误,使仅次于秦国的战国第二大国赵国一落千丈。

在长平之战前期,赵括的母亲曾跟赵孝成王说不要用赵括。可是赵王还是坚持用赵括,那么赵国当时除了廉颇和赵括就真的无将可用了吗?

一、秦与赵各领风骚

自从苏秦倡导合纵攻秦以后,六国联军多次攻秦,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后又有张仪专门针对苏秦的连横之策,秦国通过外交加军事的方式不论单打哪一国都有很高的胜算。


公元前298年,齐韩魏三国二次合纵攻秦。历经三年苦战,终于击败了秦国。秦国虽然不敌,也只是受了些皮外伤,在商君之法的加持下很快就愈合。公元前293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之道,对韩魏发动了伊阙之战。

在这场战争中铸就了秦国的一代名将,那就是人屠白起。他以极少的兵力牵制韩军,主力全部扑杀毫无准备的魏军。此次战役中,秦国共斩杀韩魏联军接近25万,从此韩魏连自保都很难,更别说攻秦。

从此,秦国军队一骑绝尘,六国三国以上联合才敢和秦国叫板。公元前前284年,乐毅为了报燕国险遭齐国亡国之仇,亲率五国联军伐齐,下齐七十余城。当时六国也就楚国国力勉强能接秦国的挑战,其他国家只能龟缩自保或者割地赂秦。


秦赵本来是同一个祖先,祖先生了两个孩子。秦国的祖先是哥哥,赵国的祖先是弟弟。赵国这个弟弟看到秦国商鞅变法那么强大,自己又处在秦国和燕国之间,为了让自己不受欺负,也决定变法。

这就是著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经武灵王改革后,赵国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成为列国中唯一可以和秦国有一战之力的军事强国。这里要注意,武灵王的改革只是军事上的,而商鞅变法是全方位的,赵国的综合国力是不如秦国的。

公元前269年,马服君赵奢在阏与之战大败秦军,打破了秦国虎狼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尔后赵将廉颇又于几之战中再胜秦国,秦国决定实施远交近攻。那么韩魏就自然而然地倒向了赵国。

秦国意识到赵国对自己是个威胁,万不可养虎为患。兄弟之间必有一场大战一决雌雄。


二、长平之战见分晓

原本秦赵很久没有交手,都不打算先出手,直到上党郡的归属问题,才让这对兄弟开始夺食。公元前262年,秦军占领韩国野王,这使得韩国上党孤立无援,弱小的韩惠王只好选择把上党割让给秦国。

韩国的百姓都不愿意成为秦国的臣民,上党郡守冯亭就选择归附赵国,秦昭襄王大怒,下令向赵国宣战。他们在长平两侧安营扎寨,赵国老将廉颇选择坚守不战,一守就是好几年。

这个时候赵国率先忍不住了,因为秦国有关中平原和巴蜀盆地作为量产基地,几十万大军吃喝不愁。而赵国,人少地狭,再拖下去还没打赢秦国赵国百姓就都得饿死。


在这个时候,赵孝成王中了秦国范雎阴使的离间之计,把廉颇换成了军事经验不足的赵括,而秦国的主将也从王龁换成了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

长平之战的结果人们都耳熟能详——赵国四十余万精锐被白起坑杀殆尽,赵国这个弟弟从此一蹶不振。除了秦国的间谍散播秦军怕赵括以外,赵国为什么选择用赵括而不用别的将领呢?

三、齐田单与燕乐毅

乐毅五国伐齐后,正好知人善任的燕昭王去世,继位的燕惠王对乐毅并不感冒;而乐毅的老对手安平君田单也被齐王所忌惮,他们俩先后都投奔了重视军事的赵国。田单更是在长平之战发生的五年前被封为赵相。


那么赵孝成王为何不让他二人任主将而是选赵括呢?乐毅和田单毕竟都是在其他国家立的功,如果任命他二人为将,会引来齐国或者燕国的不满,这样赵国就会在六国中不受待见,二来两人都已年迈,恐难胜任。

最后,赵国向来重视本国人才,并不像秦国那样重用列国来的客卿。

长平之战赵国投入了血本,这场战争的胜负极为重要,赵孝成王不可能把这场战争交给两个在本国不受重用的大将。

万一他们打赢了,拥兵自重,甚至把军队投向自己的母国岂不是更可怕。赵括一来年轻,二来世受赵国恩惠,肯定保险一些。那除了赵括、廉颇以外,赵国本土再无将领了吗?


四、年迈高龄的庞煖

除了在赵国的客卿外,赵国本土还有一位良将,他就是庞煖。赵国自赵武灵王开始,军事上就有了质的飞跃。胡服骑射的过程中孵化了很多名将,比如楼缓、乐毅、庞煖。

庞煖曾和赵雍(武灵王)谈论兵法,对孙武“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的军事理论有独到的见解。赵雍晚年发生了沙丘宫之变,赵武灵王被饿死。赵雍时期的将领很多为了活命都选择了归隐(包括庞煖)。

当他再次登场已经是战国末年的赵悼襄王时代(赵孝成王之子),那个时候的庞煖都已经到了可怜白发生的年纪。老而弥坚的庞煖在末年合纵攻秦之战中一马当先,率五国联军绕过函谷关攻入蕞城(秦国首都咸阳附近)。差点把秦国灭亡。


可惜长平之战时孝成王并没有想到这位猛将,直到廉颇被奸臣郭开排挤出走武将可用的时候,赵人才想起了这位曾和赵武灵王论兵的名将,把庞煖举荐给了赵王。

那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呢?为什么不用他呢?长平之战时也就20多岁,年纪比赵括还小,估计也就赵军中一位低级军官,他当时在赵国也不如赵括显眼。

结语


战国中后期就注定了最后一定是秦国一统天下。各国相继割地赂亲、各怀鬼胎不说,唯一可以和秦国拼一拼的赵国也只是军事实力稍强一些。

在经济、政治和人才的招揽方面秦国超过赵国远甚,这也是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根本原因。赵括,也不过是后人对赵国失败的一个宣泄点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