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仕沛】喜按、拒按不是鉴别腹痛虚实的第一指征——腹中急痛三月不愈案

 阿尼古经方学习 2021-05-21

顺德患者,李女士,44岁,乳腺癌术后4年余,术后规律化疗半年,随后口服他莫昔芬片调整内分泌。

今年2月底开始出现腹痛,以下腹部及脐周为主,拒按,喜温,口干,解稀水样便,日4~6次不等。曾在广州某三甲医院消化科、肿瘤科及中医科住院,做过胃肠镜、胶囊内镜、全腹部CT及PET-CT均未见异常,当时B超提示腹水,检查为漏出液。自身抗体谱、补体、尿常规、便常规、肿瘤指标等均正常。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重度贫血(HGB最低是60g/L)。过敏原检测示总IgE明显升高,对多种食物过敏。

经近3个月的中医为主治疗后,病情好转,精神体力恢复,贫血改善(HGB 96g/L),但一直有脐周隐痛,饮食不慎即可诱发胀痛,痛时拒按,严重时有反跳痛,大便烂。曾用乌梅丸葛根芩连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逍遥散附子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等治疗,效果不显。该院中医科梁主任推荐前来门诊。

2014年7月11日来诊。患者面色萎黄,头发稀疏柔弱,腹部按之痛,有抵抗感。舌淡苔少,脉细弱。予黄芪建中汤,处方如下:

北芪60克 桂枝30克 白芍60克 大枣15克  炙甘草20克 生 姜15克 饴糖1汤匙

服药1周后,腹中痛已未大作,腹痛减少约三分之二。食欲增,精神畅旺。继续服药二周。观察至8月15日,腹痛未有发作,二便如常。

沛按:《金匮要略》言,“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此证腹痛拒按,甚至反跳痛,似为实证。但患者久病面色萎黄,发弱便溏,显是虚证,治法当于虚劳求之,黄芪建中汤证也。黄芪建中汤乃由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衍生而来,辨证关键点是“急痛”。《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方之核心乃芍药甘草汤,如四逆散及后世之痛泻要方治腹痛,其理则一也。

“急”即拘急、紧张,腹壁紧张,若如教科书言“腹痛绵绵”才是虚证则误矣。记得澳洲墨尔本一友人,腹中急痛甚剧,反复发作,痛时须服吗啡止痛。亦嘱其服黄芪建中汤而愈。芍药缓急,必须重用。

莉娜按:黄芪建中汤治疗腹痛,辨证关键在于“虚”和“急”。

《湖北中医杂志》1983年曾载陈国权的一则医案,为黄芪建中汤治疗肠粘连伴肠梗阻的,与黄师此案有诸多相似之处,可参照阅读:

黄某,男,37岁。1968年脾切除,1974年胃全切,胆囊、阑尾切除。1981年11月因上腹部疼痛、呕吐、不能饮食而住院,诊断为“术后粘连伴部分肠梗阻”。经禁食、输液、抗生素等治疗,痛未缓解。诊见面㿠神疲,消瘦乏力,头晕心悸,畏寒肢冷,上腹部广泛压痛,喜温,腹软,口不渴,喜热饮,大便微溏,小便清利,脉细涩,舌淡苔薄白。证属虚寒腹痛,气血不足,拟黄芪建中汤加味。

黄芪15克 酒白芍15克 桂枝10克 生姜10克  甘草10克 党 参12克 红枣5枚 饴糖15克

5剂后腹痛缓解,稍能进食。加服10剂,腹痛消失,食欲大增,诸症好转出院。后续服30剂,至今腹痛未患。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