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瓜浅谈

 植物游记樊蓉 2021-05-21
写在前面

观察一批木瓜发现,

发霉是木瓜常遇见的问题。

除发霉外,还有个性状基源问题,

在木瓜中发现有细皱纹和粗皱纹两种,

一般认为粗皱纹的为药用木瓜。

咨询相约本草的安同学,

他提到:浙江炮规把木瓜的基源修订为毛叶木瓜,

因为这个种,在市场上占比更大,

他还提到,浙江食用木瓜一般是鲜的切片,用白糖浸制后吃。

查阅文献后发现,

传统种植产区,将深红色花的作为药用木瓜,目前种植量在减少,

粉红色花的作为食品加工用木瓜,多作蜜饯等,种植量增加。

我想:

大致是药用需求量少,价格低,

然后培育出了现在的粉色花系列木瓜品种,

不知是否是浙江炮规,所修订的“毛叶木瓜”基源。

新品种木瓜酸度减弱,可食用性增加,

需求增加,价值增加,逐渐替代药用木瓜。

就像文献中提到的药用木瓜逐渐濒危,

不过文献是2009年的。

现在是2021年,有供应商表示,目前粗皱纹的木瓜更多一些。

有趣的是,

询问临沧的小伙伴,均表示:

他们那边的木瓜,开的是深红色花,

结的果,晒干后大多是粗皱纹。

通过描述,暂认为是药典收录的贴梗海棠,药用木瓜。

临沧人是很喜欢吃酸木瓜鸡的,

他们吃木瓜,吃的就是这个酸味,

可以用鲜品拌辣椒面吃,

可以晒干后和鸡一起煮了吃。

我是贵州人,也爱吃这口酸味。

本来以为全国都能吃酸,

看到湖南的同事去到临沧,

吃酸木瓜鸡的表情,

才发现很多人是怕酸的。

无论是保持它的酸味,还是减弱它的酸味,

都能理解,根据人的习惯,

搭配适合的木瓜口味,这种思路是很好的。

药典对酸度也有上下限的限制。

希望临沧可以因为爱吃这口酸,

把深红色,粗皱纹的传统药用木瓜留下来,

并且发扬光大。

对两种性状的木瓜做了请检,

我们先学习一下文献中的知识,

待结果出来后,再做进一步的讨论。

2020版药典上的木瓜

【基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检查】

水分:不得过15.0%。

总灰分:不得过5.0%。

酸度: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振摇,放置1小时,滤过,滤液依法(通则0631)测定,pH值应为3.0~4.0。

【浸出物】照醇溶性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饮片

【炮制】洗净,润透或蒸透后切薄片,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月牙形薄片。外表紫红色或棕红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切面棕红色。气微清香,味酸。

【性味与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

【用法与用量】6~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植物志上的皱皮木瓜

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来自于蔷薇科,木瓜海棠属。俗名铁脚梨、贴梗木瓜、贴梗海棠。

果实球形或卵球形,直径4-6厘米,黄色或带黄绿色,有稀疏不显明斑点,味芳香;萼片脱落,果梗短或近于无梗。

花期3-5月,果期9-10月。产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缅甸亦有分布。

各地习见栽培,花色大红、粉红、乳白且有重瓣及半重瓣品种。早春先花后叶,很美丽,枝密多刺可作绿蓠。

果实含苹果酸、酒石酸、构椽酸及丙种维生素等,干制后入药,有驱风、舒筋、活络、镇痛、消肿、顺气之效。

文献中的木瓜属

木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我国是木瓜属植物的起源分布中心。

木瓜属植物全属五种,多个变种,即贴梗海棠、木瓜海棠、毛叶木瓜、西藏木瓜和倭海棠(又名日本木瓜)除日本木瓜外,其余四种均原产我国。

木瓜属在我国分布广泛,东至辽东、浙江,西至新疆、西藏,南至云贵、广西,北至陕甘、河北,均有野生分布或栽培。

木瓜果实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蛋白质,酒石酸、磷、铁等。

用其制成的蜜饯口味独特,酸甜纯正可口,并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果味,果肉纤维少,不含石细胞,质地较硬,耐运。

中医认为木瓜能疏通经络,驱风活血,有强壮、兴奋、镇痛、平肝和脾、化湿舒筋的效能,主治中暑,霍乱转筋,脚气水肿,湿痹等症。

木瓜种植情况
01
基源

目前全国药用木瓜有安徽宣城、湖北长阳与重庆綦江等三大主产区,所产木瓜分别习称宣木瓜、资丘木瓜与川木瓜。

宣木瓜与资丘木瓜的种质为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川木瓜则为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与毛叶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

采收时间随各地气候而不同,

宣木瓜为7月上旬,

资丘木瓜为7月中旬,

川木瓜为8月中旬;

产地加工均为生晒法。

02
宣木瓜

宣木瓜来源于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经过长期的栽培选育,宣木瓜分化出药木瓜、罗汉脐与苹果型3种农家品种。

药木瓜的花鲜红色,果实较小;

罗汉脐、苹果型的花均为粉红色,

前者果实似苹果状椭圆形,

后者果实长椭圆形且果实顶端有脐状突起。

目前苹果型最多,罗汉脐次之,而药木瓜面临濒危。

03
资丘木瓜

资丘木瓜来源于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对榔坪镇境内的资丘木瓜调查发现,其绝大多数胚珠不能正常发育,所以果实内基本没有种子,产区因此一直沿承分蘖繁殖。

资丘木瓜在长期的栽培中,分化出两种类型:

一类花粉红色,果实为长圆柱形,在当地占绝大多数;

另一类花鲜红色,当地称为“药瓜”,数目极少,处于濒危状态。

04
川木瓜

川木瓜来源于蔷薇科植物毛叶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与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前者花瓣粉红色,叶卵状披针形,幼叶背面密布白色柔毛,压制成腊叶标本后,柔毛呈现铁锈色。

后者花瓣鲜红色,叶长卵形,幼叶下面叶脉疏被白色柔毛,当地药农称为“药瓜”,药用价值优于毛叶木瓜。

毛叶木瓜的栽培数目略多于贴梗海棠。

05
采收与产地加工

宣木瓜在“小暑”前后采收作为药用,此时宣木瓜果皮呈现青黄色;

而“大暑”前后作为食品加工,这是因为随果实进一步成熟酸味渐轻,适宜果品加工。

宣木瓜采收后多对半纵剖开晒干,先将切面向上晒至泛红时,再翻过来晒,日晒夜露直至晒干。

少数药农选择开水烫后再晒干。

传统认为资丘木瓜作药用宜在大暑前后采收,以二伏最适宜。

川木瓜基本在“立秋”至“处暑”采收完毕,其中多在8月中下旬采收。

06
药用木瓜资源面临的问题

木瓜鲜果味酸,一般不宜食用。随着近年来对木瓜食用产品的开发。

贴梗海棠(Ch. speciosa)与毛叶木瓜(Ch. canthayensis)分别在山东临沂、贵州正安等地被选育出果品加工型种质。

主要用于供罐头、果脯、天然果冻、饮品等加工原料。

2002年前后,安徽宣城、四川綦江等产区相继从山东临沂、贵州正安等地引种贴梗海棠与毛叶木瓜的果品加工型种质,并有相当规模的种植。

在产区药材收购中,果品加工型木瓜也常混入传统药用木瓜在药材市场流通。

果品加工型种质果型大、产量高,但折干率明显低于传统药用木瓜。

引进的果品加工型木瓜给传统药用木瓜生产形成了冲击,使药用木瓜面临种植面积萎缩、优良种质面临危机等突出问题。

三大药用木瓜产区均有花粉红色与花鲜红两大类群。

值得关注的现象是,3个产区中均将花鲜红色的类群称为“药木瓜”或“药瓜”,

并认为药用价值高于花粉红色类群。

然而宣木瓜与资丘木瓜产区,

花鲜红色的类群现今均处于濒危处境,

需要加大力度保护。

1:市场的木瓜

2:变质霉变的木瓜

3:临沧市场上的木瓜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药用木瓜的资源与采收加工调查 彭华胜 程铭恩 王德群 张玲 姚勇 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中药资源教研室 安徽省高校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 2009年 10 月第 24 卷第 10 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