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支教日记(12.2)

 小赵作文 2021-05-21

122      聊聊书法,离农村的孩子有多远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这个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不容易能聊。

“聊聊”的意思是什么?字典第四个义项是“闲谈”。教材设计的意图显然不是扯闲谈,而是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1.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你知道他们的哪些故事?2.你参观过书法作品展吗?欣赏哪些人的作品?3.你联系过书法吗?在这一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感受?4.你认为练习书法有什么益处?要形成聊聊的状态,那就必须关注交流和回应。怎么才能有交流和回应呢?那就是至少每个人对书法都有初浅的了解。

这次口语交际的目标是“有条理地表达,如分点说明。对感兴趣的话题进入深入交谈。”在我的课堂中几乎没有达成。因为孩子们本身要说的很少。部分孩子住校,部分孩子没有可上网设备,部分孩子没感觉,有4个孩子回去搜集了资料,也基本雷同:王羲之用字换鹅的故事,入木三分的故事。按照统编教材的编排,孩子们在五年级已经初步了解了欧阳询和颜真卿的书法,并且在《有趣的汉字》综合性学习中,对书法也有一定涉及。按道理说,这个聊一聊应该问题是不大的。可是,依然让我犯难。首先,欧阳询和颜真卿的书法,这个板块需要补学。这学期是了解柳公权的书法,是编排在第八单元的“书写提示”板块的,这个也可以提前一点。

最大的问题是,我自己对书法都不甚了解。多少知道一些书法家的故事,但是大多都是刻苦,坚持不懈练习的故事;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这样的故事在一节课出现多次,会让学生厌烦,千篇一律。再加上,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艺术之美。那我认为,重心应该放在如何体会到书法艺术的魅力上。可这样的故事,没有亲自练过的人,讲起真的有点苍白无力。整个课堂,我都明显感觉到自己在这方面的贫乏。比如介绍某一幅书法作品的特点,知道一些评价,能用上几个词语;但那毕竟是别人的感受。

仗着我在课前长达三小时的备课,延展搜集各种资料,把欧阳询、颜真卿的楷书特点一并补进课堂之中,把这堂课上完了。但,绝对不是聊完的,而是,我说他们听。更多的书法家,书法流派,书法的艺术之美,完全搅成一锅,我既没有介绍全面,也介绍得含含糊糊。好在,我把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碑帖中的“大”字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对比。学生在对比中看出了一些不同,对那些评价语有一点体会,从而能做出自己的喜好判断。

要想这样的设计意图在农村学校落地,那不但是要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更是要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加强对教师语文能力的培训。很多语文老师(包括我)板书的字都不敢恭维,哪里能教好孩子写好汉字呢?更遑论进行初步的书法教育,传统文化的浸润了。尤其是农村学校,这方面的教育更多的是需要仰仗老师。

就目前来看,这个话题真的离孩子们有点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