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毛文文诗10首 【230期】

 河粉文学沙龙 2021-05-21

前沿诗人

毛文文

  毛文文,男,汉族,1966年生,现居南京溧水,广电供职。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作散见《诗潮》《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诗林》《山东文学》《扬子晚报》等省市报刊。并入选梁平主编的《2019·中国年度诗歌精选》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春天的雨水》。

朗诵者简介

   李玉君,女,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营口诗词学会秘书长,营口作家协会副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随笔、小说、诗歌等作品散见于《海燕》《阳光》《辽河》《营口日报》等报刊杂志。本人酷爱朗诵,愿用声音为好诗歌再添上一双翱翔的翅膀。

毛文文诗歌10首

1在江边

在东梁山和西梁山之间

长江水还在吟诵《望天门山》

江上不见帆影。江轮一艘接一艘

并没有迎迓我的意思

白鹳,黑鸭,鱼鹰

都用阔达的嘴表达

江水东流,和唐朝时一样

沙滩上一只漂流瓶是装罐头的

甜过。就空了

有谁用贝壳在沙滩上写下

“萝卜白菜”,心形圈养

小白兔的窝边草。羊不敢吃

你没来,冬天刚刚结束

定是一对痴情男女

在江边试栽一株植物

红豆,菖蒲,或护堤的江柳

他们都很热爱类似于波澜

在江边饱满生存的方式

春天有很旧的风

缓慢流淌,沾满星光

2转变

那时梦想有一间镏金的大房子

高楼入云,拾级而上

阳台宽敞,可以看见大海和森林

浪花及岸,林间飞雪

现在只想有一间读读诗的小房子

村庄一隅,连接田野

木窗镂空,可以装进月光和乡音

后院辽阔,花开鸟落

3霜降

云彩拖着阴影

掠过秋最后的台阶

看山水伛偻着身子

翻开草木虫吟

找出秋天的贡品

枫叶在练丹炉里添碳

一阵风溜来

灌木继续着燃烧的眼神

田野倾听,你火中的凝眸

万物默不作声

墙角野菊晒着太阳

静静地等待夜色来临

露是霜的隐身,在低垂

柔软之心渐渐生硬

池塘苇草卧伏

一场冷战一触即发

4枯荷

深秋暗含光芒

旧疾裸撒你的裙摆

流水照见你枯萎的身躯

红蜻蜓不给你打针了

几只鹧鸪像假郎中,咕咕几句

接来没带药方的月亮

看啊看啊

流水之声濯洗过的目光

荷花之香荡漾过的脚步

此时,回到原地

落花飘出一意孤行的灵魂

荷叶张开虫口

“那些滚动的露珠

有了悬崖。”

5老井

老井的苔痕有旧宅的帽檐

我们回忆而出生

从低处传来回音,井边的风

把经过的,吹凉吹轻

白云苍狗,时空的历历变幻

有些秘密,老井记得

某两个年轻人,在井口笑开天

多年后,往事还落在这里冒着泡

老井有太多未知先知

一根麻绳一只桶制造风声

很快就装满七上八下

老井是岁月丢下的一只酒杯

大口喝下一捧捧光阴

一定有什么深深映入怀中

沉默的老井  ,看得见冬天

雪落在我们头上,它融化在心里

6石湫老街

老街老了,累了

一只鸟飞过

它都看不清楚

我走过时它也没和我说什么

一个劲打盹,等着拆迁

红标语把它挂在天空

石湫坝绿水如茵

三五桥天官地东头街上有挂面

七亩桥李家远街南狗肉店

它们都在隐蔽

一场战斗,强忍疼痛

从前的老街

银河来过公共汽车来过

轻轨来时,陪伴轰鸣的挖掘机

就像殡葬车,就像

——一场火化

7微信头像

山中步道,弯弯绕

双爪踩着时针丶分针、秒针

须臾袒露时间的天赋

啄食的山景江影

没树上两只小鸟那么自由

把树枝当成五线谱

它们肆无忌惮地弹奏爱情

腔调悠长,让梦醒着做

此刻的直白,是它们不懂世道

——关你什么鸟事

喙对喙,一口一口亲

坚硬的长喙柔意泛滥——

人们的眼光大致如此

今天,两只鸟悄悄告诉我

我用它俩做的头像

很久了。不更换

傻傻地把现实衬得像梦幻

8鸡冠花

被秋啄红的鸡冠花

在冬的体内分泌出更多

山奈苷、苋菜红素、松醇……

我觉得还要加点蜈蚣精的爱情

让浪漫止泻止血止痢

白天也打鸣的那只花公鸡

一眼看穿你佯装生病的骗局

你啊,跟月季争宠

白透的雪会让世像现出更多

那些枯萎的金鸡菊、鸟不栖、白杜

和我的诗,都在灵魂的内核里

挨着你,泛红。而一切遥远

很快,霜来了,冬天的月光下

门前的影子堆砌色彩

不知谁唤出你暖暖的乳名

老来红——

一阵风穿堂而过

9两棵树

两棵树在寒冬里颤抖

缠绕的根在泥土里挣扎

我听见它俩语重心长

我爱摇曳的你,我爱挺拔的你

树的爱有炎夏的炙热

有春的奔放,绿色的流淌

有滚滚的雷声酣唱

有绵绵的雨线扣人心窗

两棵树在秋日时

跟随落日低下头,坠入夜色

叶与叶在低处碰到一起

它们都是树在失痛时

铺下的一地绵柔,色如寒霜

10一只蜜蜂

现在,时间倒着过

会怎样。秋天回到春天

暮年回到少年,现代诗回到诗经

我住的高楼回到田野

网上的感情回到邻居相见

证婚词回到媒婆嘴里

大彻大悟回到懵懵懂懂

现代农业回到刀耕火种

烟火俗套,植物一样自然妖娆

一碗水从寒凉回到含情脉脉

利益回到情谊第一

思无邪,天地如此纯粹

流年暗换,一片艳阳出自东山

你看见的我,有婴儿的肌肤

我看见的你,有璞玉的光华

我们给每一个日子起名字

都带上花,只要有风

花香会嗅到

一只蜜蜂

李耀斌评诗

沿着“花香”飞回“一只蜜蜂”

   ——读毛文文诗歌《一只蜜蜂》

  李耀斌

   读毛文文的诗,总体的感觉是,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手法灵活。从题材上说,有江边的沉思,渗透丰厚的文化内涵,有对人生成长的思考,透露着“生存”的“厌倦”,也有对一个小景通过细节的刻画,植入个性的沉思,也有对社会变革引发的“震荡”的关注。从“技法”上来说,有后现代或者后先锋的萌幻的语言技巧,也不乏流利顺畅的传统抒情。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文文的有些诗,并不能赢得我的喜欢,甚至他的某些个性的表达,让我有一种“拗口”的感觉,但这并不妨碍我的阅读,也不妨碍毛文文对诗意的传送。总体的感觉,毛文文是一个诗歌学养深厚、诗路历练经久的诗人。按照个人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我偏爱的是毛文文偏于传统抒情的那一类作品,这里,我选择《一只蜜蜂》这首诗,谈谈我的阅读感受。

  《一只蜜蜂》这首诗,新奇和“出彩”的地方,是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倒着活”的执恋。如果把《西游记》“倒着放”,那绝对是一部悲剧,而一个人“倒着活”,那一定越活越美好、越幸福。但是,显然,这种“活法”是不可能的。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可能”,才更能表现诗人毛文文对美好的执着向往和对过往的深情怀恋。

“现在,时间倒着过/会怎样。秋天回到春天/暮年回到少年,现代诗回到诗经”。开头,诗人设置了这么一个疑问,“时间倒着过”是总前提。接下来便有,“秋天回到春天”、“暮年回到少年”,“现代诗回到诗经”,既渴望时令的回流、也渴望“人生”的回流,同时更渴望“文化”的回流。这种“渴望”,诗人从“大”处着眼,实际上已经含蓄地表现出诗人对当下生存环境氛围的“厌倦”,当然,这种“厌倦”的情感根基依然是执着的“热爱”。

  “我住的高楼回到田野/网上的感情回到邻居相见/证婚词回到媒婆嘴里/大彻大悟回到懵懵懂懂”。这几行,应该是一个层次,沿着第一节的节奏和模块,由大到小,具体到个体的人事的回流,进一步表达这种“厌倦”,表达诗人对一种美好的“根”的向往。

  “现代农业回到刀耕火种/烟火俗套,植物一样自然妖娆/一碗水从寒凉回到含情脉脉/利益回到情谊第一”。第三层,意象有“大”有“小”,情感慢慢发散,再次表达“生存”的“厌倦”,感情进一步过度、升华、聚焦,为下文抒情的进一步具体化渲染和铺垫。

  “思无邪,天地如此纯粹/流年暗换,一片艳阳出自东山/你看见的我,有婴儿的肌肤/我看见的你,有璞玉的光华/我们给每一个日子起名字/都带上花,只要有风/花香会嗅到/一只蜜蜂”。这是全诗的第四节,也是情感最聚焦化、具体化的部分,抒情的对象在前几节的层层铺垫下来,“聚焦”到具体的“我”和“你”,“聚焦”到“思无邪,天地如此纯粹”的那个“地方”,天地初开,“我”和“你”,有“婴儿的肌肤”、“璞玉的光华”,“每一个日子”,都有“我们”起的“名字”,“都带上花”。在这么一个天然的原初的“地方”,诗人把情感和“热爱”用一种移步换景的“摄影”技法,把“镜头”“特写”到一个焦点上:“只要有风/花香会嗅到/一只蜜蜂”。这只“蜜蜂”是那么甜、那么美、那么“自由”!

  至此,诗人所有的“热爱”和“迷恋”之情“聚”到了极点,而笔锋却戛然而止,留给我们读者的却是一种“诗已尽而意无穷”的深深的陶冶和沉醉。

李耀斌简介

   李耀斌,笔名沉石,曦斌,网名石头,号一粒尘。宁夏西吉人,诗人、评论家。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散文诗》《诗选刊》等。著作三本:《河是水的衣裳》《左手和右手的舞蹈》《山河谣》。

惟庄评诗

光芒也会在感伤中孤立

   ——评毛文文的诗《枯荷》

  惟庄

  百无聊赖中,或有低回的蝉鸣声响,在夜月里唱着白天的歌。深秋的荷塘上,有稀稀落落的枯荷在,迎风摇摆着,挺立不倒,暗藏着昏黄的底色。如果想象力足够的话,那么溢满情绪化的哀怨悄无声息中来,跟着落叶飘浮的步子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形象化的比喻,不但窥见了月色之美,荷塘之肃穆冷寂,叶子飘落水面上,而且,暗喻着前路之漫漫,将抵近哪一处靠岸,都成为了一个大不大却又小不小的疑惑。所以有了惆怅,迟疑不定,同时,也充斥了悲愤、苦闷、彷徨,在枯荷的影子笼罩之下,疑云重重,何至于此呢?

   无意之间,枯荷的内涵升华了许多,孕育了光芒,若是采取诗歌形式表达而出,灰暗深处,当美到一定的境界,达到某种美的脱离世俗的高度。静下心来,感悟此诗“枯荷”的描写,从感性认识上会沉醉,身陷其中,与美丽的感觉相伴相生。

是的,枯荷不可能花枝招展,它是秋意里的凋落,转辗反侧里的失眠者,若要“你的裙摆”依旧摇曳,除非秋风起,白云翻飞不停。“流水”微澜,生生不息的水岸边,具有思不完的倾诉,道不尽的岁月光华,低语中的幽怨,或者其他伤感的东西。无疑问的是,别无选择的选择,当“枯萎的身躯”披一身“光芒”的时候,寻觅它毫无作用,只汇聚暗处的光亮与刺眼的紫外线,领会“枯荷”的形态特征,及至它的动漫似的摇摆。而后,设问出秋色环境下的病态着的站立。

   恐怕“旧疾”预示着病的不轻,孱弱的身躯才有干枯的特性。譬如“红蜻蜓”、还有“几只鹧鸪”纷纷活跃起来,有着它的正反两面性。外表上的信心十足,实际上的心虚,两者纠缠不清了,经过了时光的销蚀,青春活力的剥离,生了病,也枯朽了,可是,暗含的枯荷本位尚存生命力,勉强着不斜不倒。枯荷,顽强生长的生命体,照见了从前的光华,一粒尘埃的力量。

   枯荷委实生病了,季节性的伤病,医治不好都没关系,可它“接来”另一个亮点,皎洁的色调,一个“没带药方的月亮”来了。月光眺望,碎了一地的哀痛,能强忍住熬过去,美的化身轻悠悠而至,枯荷不枯了,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荷的肢体并没有病倒,满足了嗅觉器官,涤荡着“荷花之香”的芬芳。视线上的初始“目光”还在张开,迅即变亮了,之后,尚可移动“脚步”款款而行进,不知不觉地“回到原地”的出发点,来回踯躅着,思忖前方的路途指向何方。

   接下来,以孤独者的名义,拷问“灵魂”的最深处,进入到哪里。若要是荷叶还是那么足够大,承载着风霜雨雪,“那些滚动的露珠/有了悬崖。”的阴郁之中,推动着思虑与焦渴滚落于另一个不寻常的世界。枯荷,它枯的躯体有了安置的地方,诗歌之美美到极致了。

惟庄简介

   惟庄,原名何伟征,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某机关单位。出版诗集《新启蒙诗选》《一次步行的起始》《半分甜度》及散文集《碎步之轻》《月亮湾下》《似鱼儿游动》《追忆那一个古老现场》等。荣获第二届上海诗歌节创作一等奖、江西省谷雨诗歌奖等文学奖项。

何澍清评诗

工业时代老街渐行渐远的背影引发的思考

   ——浅析毛文文《石湫老街》

  何澍清

   怀旧,是一种情结。过往的一切,在记忆中永远是最美的。对这种美的改变与破坏,是令人无法接受的。每个人的骨子里几乎都有这种怀旧的情结。曾经熟悉的人和事,已经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对他们的喜爱已经深入骨髓,一旦他们被改变或者消失,便等同于从我们的生命中拿走了什么,这对于我们来说,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工业化时代的今天,对居住坏境与建筑的改革也是大刀阔斧的,对于老旧的街道建筑的拆改也是空前绝后的。然而,我们是多么习惯与怀念过往那种素朴宁静,有点老却又有着无限美好记忆的老街呀,它是我们骨子里的一部分,曾经一同与我们成长。从这首诗里,我们便可以体会到诗人浓浓的怀旧之情。对于老街的改建,诗人的心情是伤痛的,因为老街在诗人的心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诗人对于老街的感情恰如至亲或挚友。诗人喜欢其旧有的一切,而不愿意看到其被挖掘、被改造,因为改造有时也会间接引起原始生态环境的破坏,这种情感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万物的悲悯之心与关爱之情。

   “老街老了,累了/一只鸟飞过/它都看不清楚/我走过时它也没和我说什么/一个劲打盹,等着拆迁”

   在诗人心里,老街是一个活生生的、会说话的人。而诗人对老街的“老”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从视觉到听觉的视物不清和一个劲打盹都形象刻画出老街的老,也正是因为老,所以面临拆迁。

   “红标语把它挂在天空/石湫坝绿水如茵/三五桥天官地东头街上有挂面/七亩桥李家远街南狗肉店”

   拆迁的标语使老街格外醒目,却挡不住石湫坝的秀水,街上的店铺依然如昨。

“它们都在隐蔽/一场战斗,强忍疼痛”这些稍远一些的店铺在诗人看来,仿佛是不忍观看拆迁而躲起来的,又似乎是强忍着悲痛。诗人之所以这样书写,其实是借物抒情,此时,诗人的内心正经受着剧烈的痛苦熬煎。

   “从前的老街/银河来过公共汽车来过/轻轨来时,陪伴轰鸣的挖掘机/就像殡葬车,就像/一场火化”用对比的句子写出从前老街的美好与现在老街给人的心痛之感,“银河”与“殡葬车”的对比,恰如天壤之别,生动传神。

   诗作使用拟人手法赋予万物生命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借物寄情,增强诗歌感情色彩;运用对比手法凸显老街拆改前与拆改时的差别,烘托气氛,引发读者深思。一首好的诗歌作品,一定会给读者带来启迪。

何澍清简介

   何澍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发于《诗选刊》《星星.诗歌理论》《澳门晚报》《中国企业报》《中国好诗》《本溪日报》《营口日报》等纸媒,出版诗集《童年往事》。获得《中国好诗》杂志2018首届全国青春诗王会“中国十佳女诗人”荣誉称号,在“中诗刊社杯首届全球华语爱情诗大赛”中获得“全球华语爱情诗佳作奖”,诗歌作品入选《最美爱情诗经》,并被聘为该书副主编;全球华语新诗百年巨献之《新世纪微诗经典》副主编;诗作《新疆的故事在这里不是传说》入选诗集《天山圣湖——赛里木》;诗作《飞渡峡,我飞不出你的柔情》在镇坪“中华诗词之乡”征文大赛获中获优秀奖,并入选镇坪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成果集《那山那水》。

张国安评诗

世界回到一滴水

   ——毛文文诗歌《一只蜜蜂》赏析

张国安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关于运动变化的思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无独有偶,“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时间的不可逆性是指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的,不可以反方,不可以斜着走、倒着走。而诗歌却可以反方向行走,并赋予这种“逆流”无限可能,也许这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诗人毛文文的《一只蜜蜂》就反其道而行之,逆流而上,追本溯源,从时间到空间,从物质到情感,从复杂到简单,得出“思无邪,天地如此纯粹”的认识。

诗歌以“现在,时间倒着过/会怎样”起笔,像一道流星,划破深邃的夜空,指引读者沿着时间的河流,逆流而上。“秋天回到春天/暮年回到少年,现代诗回到诗经”中,诗人以“秋天”“暮年”“现代诗”并举,显然发现了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对于“春天”“少年”“诗经”而言,诗人眼里的“秋天”“暮年”“现代诗”在时间的横轴上不仅有对过去的沿袭,还有衰落。

   “我住的高楼回到田野/网上的感情回到邻居相见”, 诗人立在空间的纵轴上,将读者的视域从“高楼”返回到“田野”,从“网上”返回到“邻居”,两种生存环境的对比中,我们仿佛看到栖息之地的变化,自然而然反思变化前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诗人由此从完成物质到精神的过渡,“网上的感情回到邻居相见”“证婚词回到媒婆嘴里/大彻大悟回到懵懵懂懂”,诗人深谙含蓄之道,处处点到为止,从不一语道破,两种情感孰优孰劣,自有读者心领神会。

  “现代农业回到刀耕火种/烟火俗套,植物一样自然妖娆”诗人继续逆流而上,两种生活状态对比中,“现代农业回到刀耕火种“显然不是简单的倒退,而是“烟火俗套,植物一样自然妖娆”,诗人皈依“自然”,而“一碗水从寒凉回到含情脉脉/利益回到情谊第一”进一步抵达情感的沙洲,隐含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慨叹。“思无邪,天地如此纯粹”是层层铺排的一次小结,而不是终结,是暂时的精神休憩,等待再次起航。

   “流年暗换,一片艳阳出自东山/你看见的我,有婴儿的肌肤/我看见的你,有璞玉的光华”,犹如来到“世外桃源”,面对崭新的天地,我们眼前豁然开朗,你我眼中所见皆是最初的美好,“东山”“婴儿”“璞玉”三个意象唯美而令人无限憧憬。于是,“我们给每一个日子起名字/都带上花”,因为 “只要有风/花香会嗅到/一只蜜蜂”。

   特别是最后一句“只要有风/花香会嗅到/一只蜜蜂”,令我浮想联翩。如果说一滴水孕育了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那么沿着这首诗的意境,让世界回到一滴水,正向诗人毛文文说的那样“思无邪,天地如此纯粹”,同样,只要有风,一只蜜蜂嗅到一朵花的香,反之也成立——“只要有风/花香会嗅到/一只蜜蜂”结句含义隽永,充满浪漫的诗意,冲破固有的束缚和陈旧的羁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有风,有花,有采撷的蜜蜂,更有翩飞的思绪和灵动的诗魂。

张国安简介

张国安,笔名尘子、章印,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溧水区网络作家协会主席、《丘陵文学尘香诗选刊》社长、主编。作品散见于《诗刊》《诗选刊》《星星》《扬子江》《诗潮》《青春》《芒种》《鸭绿江》《延河诗歌特刊》《辽河》《散文诗世界》《作家天地》《青年文学家》等,出版诗集《后知后觉》《丘陵歌》(主编)。曾荣获网络创意写作大赛一等奖,江苏省诗意湖泊征文诗歌组二等奖等,作品入选《江苏诗歌地理》《2018年江苏新诗年选》等。

新媒体文学同题诗通知

新媒体文学同题诗《只鹭鸶面对溪流,假装睡着了》12月6日周五晚8.00--9.00群内收稿,精选优秀作品刊报纸副刊,请参与的诗人保证质量,避免错字。届时《新媒体文学》微平台刊出诗人们作品。(注:同题诗不超20行)

新媒体文学平台诗群专栏

新媒体文学平台开设诗群、诗社专栏,现代诗15-20人。每人20行内精品诗歌一首、简历200子内一份;组稿诗社社长或主编的生活照片一张,诗社介绍500字内。组稿诗社、诗群可在下方平台留言联系新媒体编辑部即可。新媒体文学审稿、收稿主编:孔坤明(13600474442同步微信)

名家 前沿诗人专栏

名家、前沿诗人诗歌10首,简历(300字)、照片(横板一张)。平台精选一首朗诵,并附加评论,作者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精选评论(千字)纸媒《中国新媒体诗歌评鉴》选稿。届时新媒体文学平台推送,平台留言处联系编辑部。新媒体文学审稿、收稿主编:孔坤明(13600474442同步微信)

赞赏说明

  赞赏作品20元以上60%归作者所有,10%归朗诵者,20%归评论者,10%用于平台运作,费用到账后给付。(注:20元以下含20元作品不发放专辑稿费)

●关注新媒体文学,让你的人生更精彩 ●

新媒体文学II 名家:王爱民诗10首【第181期】

新媒体文学 II 名家:宝籣诗11首 【186 期】

新媒体文学 II 名家:麦豆11首 【190 期】

新媒体文学II 前沿:陈红为诗10首 【第181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诗人:周文格10首 【203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陈鹏12首 【204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李皓10首 【207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厉雄诗16首 【211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杨孝洪诗10首 【217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优伦诗10首 【220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窦玉萍诗10首 【221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贾虹月诗10首 【222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李耀斌诗10首 【225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李李诗10首 【227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谷玲玲诗10首 【228期】

《中国新媒体文学诗萃》诗集出版发行【208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