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自在是清欢

 邈思遐想 2021-05-21


图片

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题写展名

图片
书法自在是清欢

——读何育书法

汪明华/

薄薄素秋,声声韵语,品读何育的书法作品,沉浸在精微秀美的氛围里,当读到他书写的苏东坡诗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时,心有所动,似乎感觉到书者何育的书法正是如此形象。

图片

《题唐解元小景》

图片

刘熙载在《书概》中曾道:“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士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品读何育的书法,格调清雅、布局严谨,风骨内敛淡雅其表,精神外拓雄秀其里,峻峭中见骨力,随性中出严谨,让你在咀嚼品玩中不知不觉地为其作品的内涵所感动。字是心声,他的书法流露出意向高远之气、旷达之象,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他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

图片

《曲江二首》

图片

作为一种唯美的艺术形式,书法强调主观感情和灵性。何育用笔讲究,用墨精致,黑白的节奏,跳跃的影调,彰显的韵味,交错的能量,线条在恬淡中表现畅达与精致,在清欢中表现洒脱和灵秀,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种自然与率真,是一种静而雅的自在之情,是一种清而静的清欢之韵。他以从容不迫、抒情婉约的风格,来阐发创作主体的审美思考和文化自信。

图片

《三味书屋对联》

图片

汉代扬雄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书法风格展现出来的是书者的内韵,整体上看,谁都逃脱不了。何育的作品中既凝结着精微致志的气息,又满篇秀逸灵动,一种浑然天成而不易名状的气质渗入了他的灵魂,融入了那自在翩跹的造型和古雅逸动的笔墨。“形质由古取,性情应时生”,他创作了与他内心呼唤相对应的书写方式。笔随墨化,迹由心生,这表现在他作品统一和稳定的风格上,表现在他作品所展示的从容不迫、心无旁骛的态度上,表现在他对笔法、墨法、章法的果断取舍上。他在自然的观照中发现主体、在客体互相交融中发现美的存在,在主体审美经验以及思想观念和情感指向的移情外射状态中,令自然美转化成与书法文化传统相关的直觉图式,最后再令这直觉图式构成一种品格、一种味道、一种意境、一种清欢。

图片

《陈公廙园修褉事席上赋》

图片

书法宗师钟氏曾云:“岂知用笔而为佳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又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何育将自己的审美、素养和情感,都融入到了纸墨艺术之中,颇有传统笔墨的底蕴,又合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他注重一个“韵”字,把他独特的心灵感应和创意融入其中,笔墨干湿相宜,线条流畅自然,清雅清欢之气扑面而来。从整体上观看,一张一弛动静有道,恬淡之间表达秀丽温婉;从细节上推敲,一笔一划乾坤有别,写意书象尽显从容蕴藉。笔墨展现了精到精致的追求,洋溢着一种灵秀的艺术品位,反映出书家以笔象笔意阐述其对书法艺术的认识,表达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哲学思考。

图片

《清平乐·春归何处》

图片

自然界万物峥蝾。每一株树都有主干和枝条,大枝条上有小枝条,小枝条的顶端还有嫩芽。相比之下这嫩芽儿是最小的细节,然而它是生命的特征,是最动人的。诗人赞美它是生命的歌、大自然的诗。书法艺术所表现的细节就象这树梢的嫩芽儿,它是书家在掌握用笔的基础上对艺术更精、更高地追求。精致和谐,细微之中见精神,这是中国书法重要的审美取向,从书法史观的角度来看,书法艺术的核心精神中有一种精致与和谐的思想。这种审美的理想体现在书法美学中便形成了两种美学形态:“精致之美”与“和谐之美”。“精致”即精细与周密,“和谐”即融洽与调和。在何育的书法实践中得到了印证与展示,体现出“精致”与“和谐”的艺术风韵:其作品用墨熟练,笔法犀利,布局和谐大方,结构合乎章法,字与字之间相互独立,而又毫无割塞之感。何育书法表现在外在形态上是体式匀和,表现在书法内在理路上则是碑帖兼修。他的书法意态上也时时流露出宽博凝重、简约雅静、率真自然、浑穆方劲。他布局严谨,笔墨精致,若坐若行,一丝不苟。虽多年浸润墨坛、但仍如初见,在自然中见微妙,于微妙中见清欢,变幻不可方规,笔墨不可僵桎,惟美秀丽之韵不灭,清峻而雅洁。

图片

《岩居高士图》

图片

水流原在海,日落不离天。何育的书法在发挥个性美的时候,不是非逻辑性的、无序性的。他在纵向思维中,向传统问道,在横向思维中,向时代求教,在发散思维中,追求意境的深刻。与传统表达若即若离、与时代书风若趋若逆,表现为一种自然自如、清欢自在,这便是何育的书法靓景。

图片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

图片

何育的书法无论大小都讲究这种识读性,他从来不热衷所谓的标新立异、花样翻新,更不追求形式至上、制造视觉刺激。何育具有精深娴熟的笔法运用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书法是一种技艺,技艺不过关,则难以成为艺术。何育笔下的每一个动作细节都是有规矩的,交代清楚,变化丰富。他的作品,境界到位、富有品味,蕴涵情趣,自然大方,通俗易懂,是大雅,是属于大众真正喜欢、看得懂的作品,符合书法发展的主流方向。

图片

《浣溪沙》

图片

一株梧桐,终究要经风雨而后成为琴之优者,更多人听到了它悠扬的琴声,忽略了它曾经的苦难。书法家的磨练,技术的、心灵的,其中复杂和幽微,难与外人道。对何育而言,书法的创作或许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精神的依托,这或许正是书法的魅力。古老的书法在当代将不仅仅是作为艺术在延续着其生命力,更实现着一种精神和文化上的传递。

图片

《早春游园》

图片

我认为,书法之于何育,既不仅仅是一种坚守,更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之余的调剂,而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挚爱,是一种生活的状态。正如张仃先生所说:“艺术创作是一种文化工具,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与宣泄。一个艺术家对于艺术的态度,对于人生的看法、对于世界的认识,总是会通过其作品会多或少显现出来。”古人将博学、深思、疑古、求新、穷理、淡薄、超脱视为高雅,何育在纷繁之余,躬耕砚田,泼墨挥毫,沉淀心情,不求己欲,不求己需,这也是他特有的一种审美倾向与文化认同。

图片

《慕东坡居士作》

图片

“人间有味是清欢”,何育因书法而神坚意定,欣欣不息。我认为,清欢是无需任何形式与界定的,只要把心静下来细细品味,方能拥有。其实,清欢的味道就是这样简单和自然,一瓶墨、一端砚、一杆笔、一卷纸、一本帖,让你不经意间被他感染。清欢有味,有味清欢,这就是何育书法追求的至高境界。

图片

《观沧海》

图片

《田家》

图片

《兰》

图片

书法家简介:

图片

何育

1970年出生于陕西咸阳,先后就读于解放军广州通信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专业)、四川大学(EMBA),现就职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学书始于少年时,1995年进入欧阳中石先生创办的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系统学习。之后又受李铎先生指导,追求书法艺术“工与意”的理解。多年来,一直疏于外化所负累,潜心砚田,力求碑帖,循此未妄。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