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课展 |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2020级书法学本科1班篆刻结课作业展

 朝歌淇水悠悠 2021-05-21

2020级书法一班

ONE

班级合照

图片

图片

前言

国内为数不少的高校都开设有篆刻课程,这不同于师傅带徒弟一般的私塾教育。在高校课堂上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掌握好课程进度,要将书法课与篆刻课结合、与古文字研究相结合;对大学生们的学习要求应该是什么?计划达到怎么样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教学时遇到的问题。

今天呈现给大家的是临沂大学美术学院2020级书法本科60位同学们的篆刻作业,绝大多数同学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篆刻。上课的时间仅仅6周,用了64个课时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大家有了明显的进步;尽管刀法、字法、章法以及边框、残破处理等等方面还是比较稚嫩的。但是因为他们热烈的青春以及未来无穷的希望,使得我们仿佛站在了春天的原野,“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希望得到专家、老师、同道的批评与教诲。

                                      彭作飚   卞宏

图片

学生作品

图片

毕德琪

篆刻感想:刚开始确实对篆刻存有抵触心理,因为没有接触过篆刻这方面的知识,对自己接下来课程的学习感到不自信。但是通过这六周的学习,通过自己每一次作业的对比发现,虽然做的不好,但还是有不少进步的。最后我要感谢彭作飚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篆刻以及书法有了新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将以更加认真的心态去学习书法知识,绝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陈璐婧

在彭老师的带领下,六周的篆刻学习正式结束。此次课程的学习使我对篆刻又有了更新的认识。篆刻和书法密不可分,每方篆刻作品同书法一样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如字法、章法、刀法,同时也有着不同的价值。这其中的奥秘值得深深去品味、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六周的学习使我收获颇丰,深切的感谢彭老师的指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杜静

篆刻心得:六周的时间匆匆而过,我学习了篆刻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篆刻动手能力。在学习篆刻的这段时间里,我同时学习了有关书法相关的知识。正如启功老人所说的:“透过刀锋看笔锋”,通过刀法的学习,让我对书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虽然六周的时间已过,但我对于篆刻的兴趣是日益增加,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会增加对篆刻这门功课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篆刻能力以及专业学习水平、加强自己对篆刻的认知,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郭锦

跟随彭老师学习篆刻六周,老师言传身教、悉心指导,让我有了很大的进步。从无到有,再到对古玺汉印的理解、临摹以及学习边款的技巧,我真正理解了老师常说的“方寸之间,气象万千”。通过篆刻的学习,也让我明白了刀法、笔法的融会贯通,是一个大的体系,缺一不可。如若没有一定的书法基础,那么学习篆刻也不是很容易。这也为我以后学习篆刻、书法打下深厚的基础。今后我还需继续努力,继续学习!学无止境,以后要接触的、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收获。道足以忘物之得丧,志足以一气之盛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金汤龙

含道映物方寸间——这是我学习篆刻期间最大的感受。对篆刻不敢谈已经入门,只是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通过彭老师的教导,让我看到小小方寸之间有见天地的雄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篆刻的学习任重而道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辰晓

回顾学习篆刻的心得体会,首先是要克服困难。其实人生有九九八十一难,不时就会有困难冒出来。就我个人来讲,了,识篆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并且学习篆书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既然我情倾篆刻,那就要坚定不移的排除万难走下去;坚持走下去,相信一定会有成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晓盼

刚开始接触篆刻还是非常新奇的,但也遇到了诸多困难。比如刚开始的时候连线条也刻不直,也不懂得如何去分析一方印章。但在彭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一方印一方印的为我们讲解、深入剖析,我才明白原来一方小小的印章里居然有那么多的“玄机”。通过六周向彭老师学习篆刻,我还是有很大进步的。对于古玺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于汉印的理解不再像之前那样浅显和抵触。同时,这对于笔画线质的提升很有帮助,最重要的是,我对于篆书又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谢彭老师言传身教,倾囊相授!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会用心做事、努力学习,谨记你的教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永萍

学习篆刻,我们从临摹开始,以创作小结;“牙牙学语”的六周,也只学到一点点表面。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每个阶段的学习都会欣赏当代篆刻家的优秀作品,进一步体味当代人的创作思路、运用的技法以及篆刻的风格。篆刻乃小道,但确易学难精。它不仅仅是技术活,更需要书法、绘画、古文字、文学、历史乃至哲学等多种学问的综合。篆刻,它古朴里有丝新雅,使人从方寸天地里得到艺术的享受。也使我受益匪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雨霏

一个小小的印章竟然蕴含着这么多知识和故事。古玺、汉印的训练使我认识到用刀可以表现毛笔的书写。我还了解到了许多专业名词。不是简单的拿着刀,而是要冲刀和切刀的灵活运用,才可以把字跃然的展现在石头上,新奇有趣。第一次接触篆刻,觉得新奇,起初刻一条线都是歪的,但经过彭老师的六周细心讲解,我得到很大提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刘清源

通过六周的篆刻学习,我跟随彭老师学到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也对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彭老师讲课幽默风趣,不单单让我了解到了如何用刀,如何处理线条,边框,还学会了拓边款。当然,我还了解了许多篆刻之外的知识。看着这六周刻的印,心里满满的成就感。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认真学习篆刻,在篆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宋忆宁

在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从对篆刻艺术的一无所知,到自己能够独立临摹简单的篆刻作品。一块块普通的青田石,在雕刻之后,变成了一件件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品。短短六周,我们学习了磨石、过稿上石、操刀冲切、简单边款、印章钤盖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虽然刚开始我们做得非常粗糙也非常稚嫩,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篆刻的了解亦不断地加深。篆刻,原来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孙淼

篆刻艺术在明清两朝异军突起,与秦汉印前后呼应,正如苏宣《印略》自序云:“如诗非不法魏晋,而非复魏晋;书非不法钟王,而非复钟王,始于摹拟,终于变化。”彭老师授课有条理且突出重点,内容严谨。六周的篆刻学习,使我受益匪浅。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篆刻的了解亦不断地加深,并且对篆刻有了新的感悟。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需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有收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唐嘉骏

篆刻是将古文字缩小在印面之内,使其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千年岁月更迭,仍能给后人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启示,这就是篆刻的艺术。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我收获很大。在讲课之余,彭老师更多的是一对一对指导,这让我有了很大收获。老师多次强调要认真严谨,不管是从磨石,上石还是刻石等方面,每个步骤都要仔细。这一阶段的学习告一段落,但篆刻的学习并未结束,日后我会不断练习,努力提高篆刻水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田心茹

第一次接触篆刻这门新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周,但我从开始的懵懂无知到对篆刻的了解不断加深,这都离不开彭老师的细心教导。他要求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这让我感到了篆刻的严谨性。小小的石头却能刀刻出各种文字和图案,是多么的有趣。篆刻是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脉,它一路走来,也会一路走下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杨思雨

线条是古文字的基本元素,完善线条的表现才会有好的篆刻;反之则无所谓篆刻。篆刻要素如篆法、刀法、章法等等无不以线条为基础、为载体。在彭老师耐心又严谨的教学之下,六个周的篆刻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学好篆刻的精髓我想应该在于自己课下多加练习,用量变达到质变,要努力地用心完善每一处的细节。今后也要继续努力!冲!冲!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春梅

篆刻对我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这个学期,在春花烂漫的时候终于开始了我的篆刻生涯。彭老师教我们如何用刀,感受刀法,找到刀刻如笔走的感觉。我记得彭老师说过一句话,“好的书法家不一定是篆刻家,好的篆刻家一定是书法家”。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篆刻的了解亦不断地加深。

我在刻的时候有种不敢下手的感觉,但看着老师做示范,用刀快准狠,觉得篆刻并不难。然而,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就越难以做好。老师经常会让我们分析印稿,最让我感慨的也许是那些字的变形,长与短、粗与细、曲与直、整与破等等,字与字的组合是为了适应印稿布局的种种美感。作为一名书法生,我将继续学习,将篆刻技术继续传承下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靖鎔

经过一个半月的篆刻学习,我在彭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会了有关古玺和汉印的基本要领和刀法,了解了有关篆刻的知识。彭老师不仅在篆刻方面教会了我们许多,也在书法上给了我们很多的指导,我们也从中更加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彭老师授课诙谐风趣,对待我们和蔼且严厉。但在他的指导下我对篆刻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新的感悟,我会继续认真学习,对篆刻有更深的理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雯茹

在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教导下,我对篆刻的兴趣和了解不断加深。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 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认真努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赵施宇

“线条”是篆刻的灵魂所在,忽略了这个核心,就会流于表象。例如汉印平正、庄重的面貌背后,是“线条”的内涵千变万化,在变化中呈现出理想的:“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气韵。、蕴藉、敦厚、堂正、宁静、博大、恢弘---------这是汉印风格的精髓所在。在六周的篆刻课上,每当一个个作品从自己手中逐渐成型,也便有了新的感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赵思涵

篆刻,古朴中带有古雅,使人从方寸天地之间得到艺术的享受,它也让我受益匪浅。篆刻,陪我度过了孤独的课下生活;篆刻,改正了我粗心的毛病。感谢彭老师六周的认真教学,让我对篆刻有了一个简单的理解,也对书法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SPRING
END

编辑/李福浩

责编/张千戈

编审/张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