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于发现十二经络与脏腑的关系

 图书 馆员 2021-05-22

终于发现十二经络与脏腑的关系

疲劳透支找脾经;
精力不足找肾经;
容易感冒拍肺经;
人要无病肠要净;
求生必须通胃经;
心烦心痛找心经;
吸收不好小肠经;

颈肩腰背膀胱经;
失眠多梦找心包;
奇难杂症找三焦;
废物积滞找胆经;
情志抑郁找肝经;
人生关键任督通;
三焦通,百脉通;
经络通,全身通!

五脏六腑表里关系

中医认为人体内脏器官之间功能上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一身血液循环的中心,肝是贮藏血液的—…个重要肥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也就贮藏充盈,就可以营养筋脉,促进人体及四肢屈仲的五批活功。如果血液不足,损耗过度,以致血.亏肝虚,血不养筋,则出现筋'绎痉浦,手足痔孪、抽搐等症状,这说明心血过耗,肝失所养造成的病理变化。
   3.心与脾:脾的运化功能,需要心阳的推动,而心血的生成,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相转输的水谷精微。另一方面,心主血而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很好的统摄血液;若脾阳虑衰,就要导致血不循经等疾病。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于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肺气的强弱南·赖于水谷之'天的供给,水谷之气与脾的远化是晓切相夫,故脾虚影响到肺时,常出现面色苍白、懒言、少食、消瘦、咳嗽、便溶等症状。治疗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又如慢性咳嗽的痰多而稀白,身倦气促,食欲不振等症状,病变虽在肺而病本在于脾,必须用健脾化痰的方法,才能奏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由此就可以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l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六腑是传化食物的器官,它们即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和排泄。如胆的疏泄胆汁,助胃化食;胃的受纳、消化、下灌肠道;小肠的承受吸收、分别清浊;大肠的吸收水份和诽便,膀肮的贮存和徘出尿液等等.三焦则联系各部分的功能,协同蒸发气化,又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它们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腑失职或病变,都要影响饮食物正常的传化。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相表里:芳心经有热循经移于小肠,在临床上可见舌赤糜烂或口舌生疮,心中烦热、小便黄赤、尿道涩痛等症状。

   2.肿与胆相表里:肝主疏泄胆汁而下注于胆,胆能储藏胆汁排泄于小肠以助消化。若湿热内蕴,影响肝或胆,都可引起胁部胀痛,胸闷,食减,黄应等症。
   3.脾与胃相表里:脾主运输而胃主受纳消化。脾胃是生命的根本。因此,脾病及胃影响运输消化功能,就会出现院腹胀满、消化不良。
   4.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能输布津液,大肠主吸收水液而排泄糟粕。如果肺热,肃降失常,往往出现大便秘结;反之,大肠气滞郁热,亦能影响肺气肃降, 而引起胸闷喘满等症。在治疗上肺有实热,可泄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泻;大肠气闭,亦可宣通肺气以通大肠。
   5. 肾与膀腕相表里:肾主水液,膀肮主排泄尿液。但尿液的排出则有赖于肾阳。如肾阳虚,气化失常,可导致膀肮虚寒而失约,就会出现小便淋漓不禁或遗尿等症。
   6.心包与三焦相表里:心包是心的外围组织,三焦是脏腑的外围组织,其经脉互相联络而相表里。临床上热性病湿热合邪,稽留三焦阶段,表示病邪仍在气分,如果向里传变,内陷心包,出现神志昏迷等就是邪热转入营分丁。
   脏腑相表里的理论,在针刺治疗上也具有实践意义:例如手太阴肺经的哮喘病,常配用手阳明经的合谷穴,足阳明胃经的胃皖南,常配用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久等进行治疗,都收到满意的效果。这些都是根据脏腑表里经气相通的理论来运用的。

神奇“点穴大法”,一分钟缓解11种常见病!一分钟治失眠

  用按摩棒(或筷子)用力按压大腿外侧的风市穴一分钟即可产生睡意。

  风市穴位于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

攒竹穴

一分钟止打嗝

  用大拇指的指关节按压双眉头的攒竹穴一分钟,打嗝即止。

  攒竹穴位于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际处。

迎香

一分钟缓解鼻塞

  按摩此穴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按摩一分钟,可缓解鼻塞症状。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风池

一分钟缓解头痛

  按摩一分钟风池穴可有效缓解头痛症状。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角孙穴

一分钟止咳

  用大拇指的指关节压双侧大脑的角孙穴一分钟,咳嗽立止。

  角孙穴位于侧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太阳、鱼际、太渊

一分钟止喘

  用力按压双侧太阳穴一分钟可以止喘,如果效果不佳,再按压双手鱼际穴、太渊穴各一分钟喘即止。加薇信:vipjf5 教你轻松每天瘦一斤!

  太阳穴位于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上方。

  鱼际穴位于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神门

一分钟缓解心脏病

  按摩后可使心率减慢。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人迎穴

一分钟降压

  人迎穴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人迎穴位于颈部,结喉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中冲穴

缓解心绞痛

  按压左手中冲穴(中指尖)一分钟可缓解心绞痛。该穴位主治急症;心痛;小儿夜啼;舌强肿痛。

  中冲穴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承山穴

一分钟止腿抽筋

  用力按压患侧小腿肚子后方的承山穴一分钟即止腿抽筋。

  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想知道自己一生的财运如何,添加大师微信:DPN108 ,免费给你算命!

涌泉穴

一分钟止鼻出血

  用按摩棒突然用力按压双脚底涌泉穴一分钟,出血即止。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学会了吗?没学会的话先收藏起来,有空拿出来温习一下吧~

五脏六腑是什么 五脏六腑的功能

五脏六腑是一个成语,就是指人体内的主要器官。但真正能算得出五脏六腑是什么的人却很少。五脏六腑的作用是怎样?五脏六腑的功能是怎样?下面一一来细说: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五脏就是指:心、肝、脾、肺、肾
心脏 功能
一、支配意识——就是思考、记忆、判断等精神状态。心支配神气,所以心患病时,就容易健忘、失眠,造成精神上的障碍。 
二、支配血脉——心能支配血脉,所以它和肝一样,与血虚及血滞都有连带关系。
肝脏
一、储藏血液——肝病会有血虚、血滞的现象,同样的,血虚、血滞也会引起肝病的发作。
二、五脏之冠——有一个强健的肝,就不容易患疾病。反之,若是肝衰弱,就容易生病,身体衰弱、易患感冒、喉咙发炎、淋巴腺肿大等,都是肝功能异常所引起。
三、厌恶拘束——肝有喜好舒畅、厌恶拘束的性质,所以精神上受到压力,肝就会动气、焦急,造成肝功能异常。更年期的障碍以及经理级的职业病,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肝病。
脾脏 功能
一、支配食物的吸收——脾将食物的营养吸收,并分解成容易吸收的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因为脾脏异常,往往会使消化能力衰退,造成营养不良,使身体消瘦。
二、支配肌肉、手、脚——身体过胖、太瘦或手脚冰冷,不想活动都是脾功能异常的症状。
三、支配血液——脾的功能衰退,就会造成血虚的现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肺脏 功能
一、支配呼吸——空气经肺的呼吸作用进入人体内,供给所需的氧气。肺部异常有气喘、咳嗽等呼吸器官的疾病。
二、支配酸津液的循环——津液循环也在肺的支配下进行。肺若染患疾病,则肺部部会浮肿,皮肤会渐渐干枯。
三、支配鼻子——自窦炎、鼻脓症的发生,表示肺已有毛病了。
肾脏 功能
一、储藏精气——精气有三种功能,其一为成长发育;其二是吸收食物中的养分,成为血气的来源;其三即支配生殖作用。肾有储藏精气的功能,所以有人称肾是人生命力的测量器,老化现象的出现就是肾虚的表示。
二、支配体内水分——体内所有的水分都在肾的支配下。浮肿、停滞、尿崩症、排尿次数频繁等,都是由肾虚所引起的。
三、支配骨、耳、发——肾虚使人容易衰老,进而导致各种关节骨病,变弯、重听、头发脱落等现象的产生。
六腑就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胆——胃、肠等器官何时进行消化工作,何时停止,这些都由胆来决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睡眠,使所有的器官进入休息状态,需要相当的“决心”,所以胆虚的人常会失眠。
胃——能将食物消化成容易吸收的养分。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都是胃病的症状。
小肠——在摄取食物的养分时,便将它们分为水、气、血三种,然后输入各需要的器官。消化不良、下痢、便秘都是小肠方面的疾病。
大肠——承受各器官吸收后的残渣、然后排出体外。便秘、下痢是大肠方面的疾病。大肠发炎会使肛门红肿,甚至造成痔疮,导致肛门出血。
膀胱——将体内的水分集中在一起,然后送到各需要的部位,再将多余的水排出体外。膀胱炎的症状是浮肿、排尿次数频繁。

三焦——能促进气、血及津液的循环,使各器官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因此三焦患病,会连带影响各器官的健康。

肝胆相照”事出有因——中医脏腑的关系

在中医学的视野里,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核心、以经络互相联系的整体,其中五脏六腑之间的关联尤为历代医家重视,指导中医诊断、治疗、养生。脏腑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联?“肝胆相照”这种说法是事出有因还是纯属巧合?
    五脏六腑因何而分
    同是人体脏器,为什么分为脏腑呢?
    “脏”通“藏”,表示储藏、闭藏的意思,不直接对外,有点幕后工作者的意思,性质多为沉静的、内在的、下降的,属于阴。而“腑”通“府”,就是住宅,有门有窗,常与外界交流,是前台工作者,主管出纳传输,自己却“两袖空空”。性质多为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属于阳。
    因肝、心、脾、肺、肾五脏,“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主“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其功能以静为主,在经络循行分布上,主要在人体的内侧,所以归之为阴、为里。
    而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主“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其功能以动为主,在经络循行分布上,主要在人体的外侧,所以归之为阳、为表。
    五脏六腑的角色扮演
    在《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对五脏六腑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它给五脏六腑封官加爵,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之间的关系则形象地表明了中医学对脏腑关系的认识。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君主之官”意思就是“一把手”,统管其他脏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造字上来看,“心”字是唯一一个没有“月”旁的,也表明了心的与众不同。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中医谈到的“心”并不仅仅是解剖学意义上的心脏,而是心的“藏象”,也就是器官发之于外的各种现象。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傅之官”就是宰相首辅,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位极人臣。皇帝是不做具体工作的,真正制定方略的是这位。“治节出焉”就是说,肺工作做得好,人体才能“天下大治”。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扮演运筹帷幄的将军角色,如果肝气、肝血不足,人就会非常容易动怒、烦躁,在这种状态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不甚明智。想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要多注意这位“将军之官”了。
    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因脾胃相表里,所以脾胃同讲。其实单就脾而言,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官职”——“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谏议官是做什么的呢?它是一个“反对派”,主要工作就是发现问题,直言劝谏。“知周出焉”就是周知四方,把情况汇报给中央。胃担任“食廪之官”即粮仓的管理员,人吃下食物运化出水谷精微,胃就要把这些养分合理地输布出去,保证五脏六腑都能得到滋养。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作强之官”是什么官呢?与其他脏腑相比,这个官显得不好理解。是不是说它不重要呢?其实恰恰相反。“作强之官”意思是指通过它能产生强劲之力,是“给劲儿”的。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中正之官”主持中正、杀伐决断,相当于现在的法官。胆气壮,人就表现得刚猛自信,成语中的“胆小如鼠”、“胆大包天”都是从这里来的。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主要职责一是“受”,就是接受、吸收五谷精华;一是“化”,就是将食物化成人体能够吸收的精华。“受盛之官”每天忙忙碌碌,自己却只是一个通道,有了“收获”马上输布出去,是兢兢业业的“劳模典范”。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传道之官”就是主管交通运输、调度管理的官员,食物经过脾胃、小肠,到大肠这里进一步区分精华和糟粕,并将糟粕排出体外。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指开决、疏通,“渎”指水沟、水渠,三焦即是主管水利工程的官员。古代水患严重,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而成为“圣人”,这说明三焦这位水利官员作用不容小觑。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州即洲,都即渚,为水之府,是储藏水液的地方。人体水液经过各脏腑的处理之后变成尿液渗入膀胱,当尿液达到一定容量时,再通过膀胱气化由尿道排出体外,故膀胱具有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功能。
    如环无端的联系
    《黄帝内经》形容人体经络间的联系说“如环无端”,就是说这种联系像一个圆环一样,周而复始,无首无尾。脏腑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这里就引出了“肝胆相照”这句成语的根源——脏腑的表里关系。
    肺合大肠:如肺气虚弱,气虚推动无力,排泄大便就会很困难,中医称之为“气虚便秘”。若大肠排泄不畅,也可以引起肺气不利而喘咳。
    心合小肠:西医认为出现胸闷、心慌症状就是心脏病,但是去医院一检查,心脏的各项指标却正常,在中医看来,这就有可能是小肠经上出了问题。
    肝合胆:比如黄疸,临床上常见肝、胆同时出现问题。
    脾合胃:脾胃的关系已经内化在老百姓的认识当中,说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好,都会想到是不是脾胃失调。
    肾合膀胱:如果肾气不足,就会出现小便不利或尿失禁、遗尿、尿频等症,这时如果单查膀胱就太过片面了。
    脏腑之间的联系很广泛,既有结构上的联系,也有功能上的联系。例如脾主运化,除了胃的主要配合外,也要依靠肝气的疏泄、肺气的输布等。
    结语:人体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小宇宙”,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项事物之间也许就有着内在的、不可分的联系,这也是中医治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