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专注(下)专注”是养生的根本方法,“专注”是健康的根本保证一一清凉月老师

 xilianxilian 2021-05-22

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专注

(下)专注是根本

清凉月老师

01


思维方面的疾病

    (1)静:静态疾病主要表现为昏沉。这里的昏沉包括睡眠,嗜睡,昏迷等身体功能暂时停息状态。我们往往并不把睡眠当做疾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疾病,当人人都有同样疾病的时候,我们往往并不把这种疾病当做疾病,反而视之为正常。于是我们往往仅仅把嗜睡和昏迷当做不正常,事实上嗜睡、昏迷和我们的睡眠并没有本质区别,它们仅仅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2)动:思维在动态方面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各种精神错乱。在“思维衍生状态”,我们的思维受扩张力(离心力)和收缩力(向心力)的同时作用,当离心力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精神错乱就表现为狂躁等激烈的动态表现;当收缩力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精神错乱就表现为精神抑郁等偏于静态方面的表现,但由于身体还能够处于运动状态,因此不属于思维的静态方面的疾病。

02


物质(身体)方面的疾病

    物质(身体)方面的疾病:身体这种物质体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质体一样,是和大家的共性思维状态相应的,因此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具有一定的“客观”运动规律;另一方面我们使用这个身体,会对这个身体产生一定的干扰,因此身体方面的疾病分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

    (1)客观方面:身体和世界上其他物质一样都由共同的微观物质生成,因此身体和外面的物质世界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外界环境方面的变化和身体的变化是同步的,比如:天气将要转阴下雨,那么身体方面马上就会有所表现,但因为我们的思维总是处于散乱状态,因此这种表现我们一般人往往不容易发现,但有这方面疾病的人却能敏感地体验到,比如:风湿病人,以及其他身体素质比较差的病人,他们往往能够很明显地体验到身体和环境的同步变化。

(2)主观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思维往往是非常散乱的,这种思维面的混乱状态往往会对我们的身体成极大干扰,使身体无法维持其相对的客观运动状态,这样就表现为疾病,比如:我们和别人吵架,这种激烈的情绪变化会使身体处于病理状态。

03

    通过对疾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生命在于运动”这个养生原则针对的是昏沉所导致的疾病,而传统上通过“清明的静”进行养生这种方法针对的是散乱对身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以上两种方法,一动一静, 动静结合,看似配合得很好,在养生实践中也的确能取得一定效果, 但我们应该看到无论用“动”养生,还是用“静”养生,都是在现在这种思维状态下采用的办法,而疾病正是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的产物、特征,这就是说我们是在“使用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的特征”对治“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的问题”,这样的养生方法建立在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的基础上,无法摆脱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因此必然受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的影响和限制,

    比如:必然受现在这种思维状态“静极生动”和“动极生静”的“极变”规律影响。这就必然导致这样的养生方法不彻底、不自主,无法真正解决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必须跳出现在这种思维状态,证入更为高级的思维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而证入更为高级的思维状态是必须通过培养“ 专注”的方法才能实现的。

04

    另一方面,由于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物质生成的,因此只有改变“ 微观物质运动状态”才能真正改变“宏观物质运动状态”,对微观物质运动状态的改变必须通过“专注”才能实现。

    所有的问题最终归结为一点,那就是我们必须培养专注,通过专注证入更为高级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健康问题,因此“生命在于专注”,“专注”是养生的根本方法,“专注”是健康的根本保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