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怪肝癌可以不开刀!这七种消融治疗方式你了解几个?

 拯救肝癌 2021-05-22

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均在前列,大部分患者一经诊断便已经是中晚期。可能有些患者会问:中晚期的肿瘤是不是只能“一刀切“?其实还真没有,手术切除率仅占20-30%,那不做手术又该怎么治呢?

近年来,由于消融治疗的创伤小、疗效好、费用较低、可重复进行,肿瘤局部消融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肿瘤消融是指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等微创手段,诱导肿瘤细胞不可逆损伤,从而导致肿瘤局部灭活。

今天互助君带大家了解一下肝癌消融治疗的不同技术手段,明明白白做治疗。

一、物理消融

01

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式。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率转换的射频电流,使组织内的离子随电流正负极的转换而频繁震荡摩擦,随之产生热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发生热凝固性坏死和变性。

射频消融适用于直径≤5cm单发肝癌或直径≤3 cm、数量≤3个的多发肿瘤。BCLC已把消融治疗列为直径≤2 cm早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图片来源:摄图网

已获得广泛认可的射频消融,疗效如何呢?研究表明,直径≤3cm的单发小肝癌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4%,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和41. 8%[5]。不过,虽然效果喜人,却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肿瘤直径越大,周边传导的热量越少, 肿瘤组织完全坏死率就越低;以及加热肿瘤组织时,组织气化、脱水和炭化可逐渐增加阻抗,降低电流所产生的温度,影响效果。另外,对于危险部位的病灶,如邻近肝门部、膈肌、大血管及肠管的肿瘤并不适用于射频治疗[3][5][6]。


02

微波消融

微波消融的原理类似于射频消融,只不过射频应用的是电流转化为热能,而微波则是在微波电场下,使组织中的水分子、蛋白质分子等激烈振动,将动能转化为热能。最终都是使组织温度升高,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

微波消融适用于直径≤5cm的单发肿瘤或最大直径≤3cm、数量≤3个的中小肿瘤治疗;对于直径>7cm的大肝癌在技术叠加的应用下也可将肿瘤完全消融。

根据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微波和射频对肿瘤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4.9%和93.1%,微波消融的5年生存率为59.8%,与手术切除及肝移植的治疗效果相似[5]。

微波消融升温较快、治疗时间较短、瘤内温度高、受血流影响小、不受阻抗影响等,治疗的效果更加彻底,且复发率较低,因此临床应用愈加广泛。不过由于治疗温度较高,对于特殊部位的病灶,治疗仍然谨慎。且复发率较高,目前仍期待改进。


03

激光消融

激光消融是以波长为820-1064nm的激光作为能量源,将光能转换为热能,加热肿瘤组织,导致蛋白质变性,肿瘤坏死。

激光在其他学科多应用于祛斑、眼部手术等精细操作,就是因为激光的治疗范围较小,治疗肿瘤往往还需要多点布针操作。

图片来源:摄图网

对比研究显示,激光消融的治疗效果、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均低于射频消融,因此已经不作为肝癌主要的消融手段。不过国内的研究人员利用激光擅长精细化操作的特点,将其运用于治疗临近有重要器官或者大血管和肝管的病灶,提高了治疗疗效[5][6]。


04

高强度聚焦超声

这种消融方法是将超声波自体外聚焦于体内病灶区,利用超声波具有方向性、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性的特性,对病灶区产生高能密度,破坏肿瘤营养血管,利用热效应使组织发生不可逆的凝固性坏死。

一项对照研究显示,射频和超声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总生存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也就是说疗效相当。但是不同于射频消融只能进行3cm以下的小肿瘤治疗,超声消融联合TACE治疗体积较大的肝癌能够达到理想的消融效果,可应用于肿瘤较大的患者[2][5][6]。


05

冷冻消融

冷冻消融主要通过冷冻破坏、升温破坏、微血管破坏和免疫调控机制达到治疗目的。临床通常应用多个冷热周期治疗。按照破坏性效应还可以分为即刻损伤和延迟性损伤。

冷冻消融的优势非常明显,在治疗方面,可以通过放置更多的冷冻探针对肿瘤进行最佳覆盖。不同的冷冻探针还可形成不同体积、不同形态的冰球,可以非常好的根据肿瘤形状进行消融。其次,冷冻具有低温麻醉的特性,缓解了患者手术期间和术后的疼痛感



*通过两个图表可看出,冷冻和射频的治疗效果相似[5]。

不过,冷冻消融的创面较大,比较容易出现休克或出血等并发症[5][8]。


06

x纳米刀消融

纳米刀是通过精细的探针将超短高压电脉冲传送到病灶,产生强大的外部电场,导致肿瘤细胞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而死亡,最后由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掉这些细胞碎片。

由于纳米刀的治疗温度<50 ℃,无热沉效应,且治疗时间短(<5 min),所以非常适合治疗危险部位的肿瘤。对于血管、胆道及神经不易产生损伤,最大程度保护肝功能。并且可以使病灶区域的炎性细胞浸润增多,诱发全身免疫反应,因此长远来看可以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更显著。

不过局限性也相当明显,纳米刀目前并未完全普及,根据已有的临床经验,纳米刀对<3cm的肿瘤治疗效果较好,>3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低,并发症相对也高[5]。

二、化学消融

化学消融主要是将无水乙醇、冰醋酸、稀盐酸等药物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注射进肿瘤内部,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灭活肿瘤组织。此外,还会破坏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栓或血管闭塞,使肿瘤缺血死亡。

化学消融更适合小直径单发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如果年龄较大无法耐受手术,或者有重大脏器损害的患者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不过劣势相对比较多,比如需要多次注射才能完成消融、仅适用于单发的<3cm的肿瘤、注射消融剂分布不均、肿瘤坏死不彻底、复发情况仍待研究等,目前仅作为其他消融方式的辅助手段[4][5]。

三、总结对比

目前多种消融方式均已获得临床认可,局部消融治疗效果好、住院少、恢复快,所以很多医生患者都对其青睐有加。而国内外多数文献报道局部消融对小肝癌疗效理想,对体积较大的肿瘤疗效欠佳,复发率和并发症较高,即使重复治疗也难以完全消融灭活[4]。

对于同时符合局部手术切除和消融治疗指征的早期肝癌,有条件时还是首选手术治疗。对位于不同区域的多个癌灶、肝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切除者,可以考虑局部消融治疗。对于深部肝癌或中央型≤3 cm 的肝癌,局部消融可首选[4][5]。

尽管各种消融方式都有利有弊,但是随着研究和技术的发展,治疗方案、消融程序的制定都在日趋个性化,并且尽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听从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将病灶扼杀在摇篮之中,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