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说、读、写”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1-05-22

文|孟繁伟

新入职的教师们教学能力相差不大,但是经过几年或者十几年的积累,同期毕业者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就会出现明显差距。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很多,例如,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师傅带领、不同区域的教学水平、不同地区文化差异、不同地区经济差异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但以上这些都是外部条件,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教师自身内部的因素,即发自内心的自我渴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动力。不论是外部条件还是内部动因,我认为“听、说、读、写”这四点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听

所谓听简单说就是听课。刚入职的教师必须坚持听课,但是仅仅听课不行,必须是带着问题进行听课,或者说听课之后要与上课老师进行交流。要明白上课者为何这样处理教材、为何这样设计教学环节、为何这样提问、以及为何讲这个例题留这个作业等。也就是说听课者要有思考,没有思考的听课等于白听,听完课没有经过思考就照着师傅的课而上课就是个“传话筒录音机”,这种做法最为可怕。因为时间地点人物都发生了变化,依然照抄照搬就变成了“刻舟求剑”。

听课有阶段性,先要跟着同组某一个人听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教学流程等。一段时间以后要尽可能听组内每一位教师的课,从不同人处吸取他们教学长处为自己所有。再过一个阶段要听学校内不同学科名教师的课,通过听不同学科的课张大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虽然知识不同,但是上课的原则技术艺术大都是一样的。再过一段时间就要走出去听校外名师的课。虽然这些阶段不是完全分立的,但是按照这样的阶段听课新教师可能成长的速度最快。

二、说

所谓说不仅是说课,但有说课成分在内。也就是说教师在准备课的过程中,先要自己进行说课,默默的练习几遍再进课堂。不仅新教师要这样做,有多年上课经历的老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也都把“课”先在脑子里“过”几遍,这就是在“说课”。今天讲的说不仅是这些,主要讲的是课堂上的教学语言。统计发现凡是名师表达能力都好,反过来说表达能力不好的人很难成长为名师。

教师课堂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要科学严密讲究逻辑;二要抑扬顿挫讲究节奏;三要幽默得体引人入胜;四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要多研究讲评书者的语言,善于设置悬念,引发听者听的欲望。要研究相声演员的语言,讲究起承转合,富有情趣。要研究播音员的语言讲究字正腔圆富有正能量。课堂还是要讲,讲不等于满堂灌,目前讲述法是应用最多的教学方法之一。

三、读

所谓读就是读书,作为老师这个职业必须读书。只有读书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学识修养。要深度阅读本学科的书,增加学科知识深度和广度;要阅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的书籍,提高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要读哲学和逻辑学书籍,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和思维严谨性;要读管理学的书提高管理课堂、管理班级的能力。要读传统文学书籍,增加自己的底蕴即增加文化厚度。简单说,读专业书有广度、读理论书有深度、读哲学书有高度、读文史书有厚度。这样才能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逐渐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进而成为名师。要想成为名师非得读书不可。读书要注意“博览”与“穷尽”。

四、写

所谓写简单讲就是经常写作,这里的写作不是写小说也不是写科研论文。即,写反思,即听课反思、上课反思、答疑反思、批改反思、考试反思等;写总结,可以写一段时间内教学总结、教育总结、学习总结等,通过写总结梳理自己都做了哪些事,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不足的。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不足的问题在何处;写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教学现象发生,抓住典型的现象进行刨析,写事情的过程、写处理的方法、写遵循的道理、写得到的启示、写未来的打算与设想等。所有这些内容都可以归为教学随笔类的文章。文章不一定长篇大论,有则多写无则少写不能不写。通过写作才能把零散的思考系统化,系统化之后的思考才能逐渐地就形成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地思想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这样就会成为一个有实践、有理论、思想的、有情怀得教育者。 

总之,刚入校的老师差距不会很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以后就会逐渐进行分化。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马太效应”,就是越出色的教师自主学习、参加培训机会越多结果是成长的加速度就会越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