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阳,驱百病!用一张方子,治“口冒凉风”,脾湿一去,脾阳自来

 人老颠东 2021-05-22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曾跟我开玩笑,说中医就是“跳大神”。

什么肝郁啊,什么阳气啊,什么肾精啊,什么运化啊……所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医家随便说,随便忽悠,这不是跳大神吗?

我说,中医不是跳大神。它虽然脱胎于中国古典朴素的哲学思想,但毕竟属于自然学科。它是实实在在、严肃严谨的。

比如说,脾阳这个东西。

脾阳,是脾正常开展运化之能的动力。中医讲,脾阳十分宝贵,伤不起。这是实实在在的话,没有半点忽悠和夸张的成分。

徒说无益,我还是举个例子吧。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经有一则引起过业界关注的医案,当时成了不少圈里人饭后的谈资。

话说有一个农村女子,姓邓,当时是49岁。

这个人在半年前,曾经犯过泌尿系感染。

图片

在别人的建议下,她当时口服了大量的清热利湿的中药材,这就把泌尿系感染的事儿解决了。

但是从那以后,此人就多了一个毛病,即口腔里头发凉,冒冷气,似乎是含了一根冰条一般,而且口淡,吃啥都没味道。

怎么办?她开始四处就医。西医根本不知道这是啥病,所以她一直看中医。

有医家就说了,嘴巴里头嗖嗖冒凉风,这是有寒啊。于是用大量温补脾肾阳气的办法治疗,前前后后服下中药能有一百多剂,无效。

后来,患者找到一位医家,是广东的中医老前辈温甫卿。

温师一看,这个患者脉沉滑,苔白腻,舌质发淡,纳差,吃啥都没味道,不想喝水,而且总感觉嗓子眼有痰。

温师把手指伸入患者口腔内体会,感觉到确实有清冷之感。

温师揣度再三,书方一首,但见——

陈皮9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苍术15克,厚朴12克,白豆蔻9克,藿香9克,神曲12克,甘草6克。这方子,当时一共才开2剂。

结果,这药用下去的第二天,患者早晨起来以后咳出大量痰液,但是嘴巴里头没有了严重的清冷之感。患者十分高兴,二诊的时候喜形于色。

这时候,温师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吴茱萸12克,干姜9克。又开了两剂。

三诊的时候,患者痰涎减少,舌苔转薄白,嘴里冒凉风的感觉进一步缓解。温师遵原方,又开两剂。

四诊的时候,患者诸证悉平。温师又开四剂以巩固。

图片

就这样,前前后后一共10剂药,患者顽症消失。

这案例,就刊载于1982年的《新中医》上。大家如果感兴趣,不妨去找来翻阅。

现在,我给你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请注意,该患者在发病前,曾经因为治疗泌尿系感染,服用大量清热利湿之品。

这个事儿,十分关键,是导火索。

清热利湿之品,它往往是伤正伤阳的。这些药下去以后,我们的脾需要负责运化它们,承受它们的药性。一旦我们的脾阳先天不足,那么就容易在承受和运化药力的同时,使得脾阳受损。

医案里的患者,就是这样。泌尿感染病好了,她的脾阳也伤了。

脾阳伤了以后,中焦运化失常,患者就会有大量的痰湿之邪聚生于体内。患者脉滑,苔白腻,嗓子眼总有痰,这些都是痰湿内生的表现。

痰湿阻于内,人本能地不想再喝水了。因为水属阴,到肚子里以后,它还要变成痰湿。

痰湿阻滞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以患者纳差、吃不下饭、吃什么都没胃口。

最关键的是,由于脾阳受损,痰湿中阻,使得清阳之气难以上升于口腔,所以患者嘴巴里发凉,冷感明显,如含冰条,如冒冷风。

这个时候,直接温补脾阳行不行?患者之前的就医经历证明,不行。因为患者体内有严重的湿邪,阳气想要升发,受到了阻碍。这就好比冬天供暖,你家暖气阀门没开,这样即便暖气烧得再热乎,你屋里还是冷的啊。

怎么办?化散中焦湿浊,把供暖阀门打开,不就好办了吗?

好,我们看看当时温师开的方子——

陈皮9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苍术15克,厚朴12克,白豆蔻9克,藿香9克,神曲12克,甘草6克。

这个方子,其实也没啥好说的。它不过是二陈汤和平胃散的合方加减。类似的用药方法,我以前在文说中也谈过。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这是二陈汤。陈皮行气化痰,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水。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这是平胃散。苍术燥湿运脾,厚朴行气除满。

在这个基础上,配神曲健脾和胃,消食化积,配白豆蔻温中化湿开胃,配藿香化湿醒脾,这就基本达到了治疗作用。

等后来,患者中焦湿邪得到一定化解,温师开始注重温补脾阳。吴茱萸、干姜的加入,就是在温阳方面,加一把力。

我这么解释,你应该读懂了吧?

图片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嘴巴里发凉、冒冷气,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少出现。当时有人管它叫做“口冷症”,其实也是临时起个名,没有太普遍的意义。但是它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告诉我们,脾阳确实伤不得。医案里的患者,如果不是脾阳受损,她怎么会痰湿中阻?如果不是痰湿中阻,她也不会口中发冷,百治无效。

过去,我在学中医内科的时候,老师对我说过一句话,就是脾阳能镇百病。脾阳,是一块压舱石,可以把我们身体里潜在的各种杂七杂八的毛病,镇压住。这块镇宅之宝没了,那身体百病丛生,就热闹了。因为脾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和输布的根源。脾阳,是脾完成这个工作的基本保证。它要是伤了,就好比树根烂了,我们身体的大树,就必定枯萎了。

但遗憾的是,损伤脾阳的事儿,我们总干。抗生素之类伤脾阳的东西,咱就不说了。毕竟,为了治病,该用还得用。单从生活习惯来说,我们也很难控制好自己。比如这夏天到了,冰西瓜、冰啤酒、冰饮料、冰棍雪糕、空调冷气……这些东西谁能忍住不碰?碰了,就容易伤脾阳。对此,年轻人不在乎。你啊,慢慢积累,到时候就后悔了。

在这里,我呼吁我的读者,这个夏天坚决不碰凉,喝一夏天的热水。你看看你秋冬季节,身体好不好,感冒次数少不少。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二陈汤和平胃散联用,这个是常见做法,用于化脾湿。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操作,不可贸然尝试。文中配伍,仅供参考。人有百病,医无定法。不明就里而照猫画虎,是不对的。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