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数据杀熟,瑞幸咖啡是第一个吗?

 Aaron_Fdream 2021-05-22

瑞幸咖啡定价事件

最近,瑞幸咖啡再上热搜,原因是其不同门店、同一产品、定价不同,且存在自提价格高于外卖价格的现象。瑞幸工作人员解释说:“因物流、运营等成本不同,所以不同门店存在差异定价。” 而消费者对此说法并不买账,瑞兴到底存不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呢?

对于大数据是否被用来杀熟?商家和用户的说法一直是矛盾的。然而,瑞幸并不是此现象中的个例。网约车同一个出发地,两人叫车,就会有不同的价格;某旅游平台,我和同事出差,我们同一房型的价格差异极大;某购物平台,加入购物车后未及时付款,几小时后价格已发生变化。

瑞幸的说法成立吗

星巴克咖啡的定价

为了求证该问题,我将星巴克几个不同城市、同一产品的定价进行了对比。 


如图可见:

星巴克咖啡产品定价具有严格的标准

产品价格不因地理位置、城市消费水平而区别对待

瑞幸咖啡的价格对比

同样水平的城市,瑞幸的产品价格的确不一样。 


在西安、沧州,部分产品原价较低,所以折后价格也低于北京和成都。

为什么不同

如果说,店面的租金、交通运输费用是不得不考虑的成本,那么为何星巴克的产品定价却没有考虑这部分差异?

如果说,产品的原材料有差异、人员水平、促销政策等有差异,那么作为连锁企业的瑞幸,是如何做到高质量品控、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价格歧视,意思是说,商家可以高效地将客户分类,对不同客户收取不同价格,从而将利润最大化。

我们小时候,在没有明码标价的服装店,总会出现店家要价100,我们还价50,最后60成交的现象。但是放大到全年来看,店家就这一件衣服的成交价格可能分布是50-100,也就是说,有人为同样的产品付了高价,但不自知。

暂且不论此次瑞幸咖啡有无杀熟行为,仅从技术上来看,互联网 智能手机 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完全可以根据客户购买频次、到店时长、产品偏好等对单个客户进行分析并独立定价,即轻易实现完全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微观到每个消费者来看,类似于一种垄断,即厂家掌握了完全定价权。

解决的必要性

商家实现了完全定价权,理论上来说,也可以实现收益最大化,那么事实如此吗?

很明显,不是。

大数据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企业价格歧视的同时,自己的经营行为也会暴露,虽然单个消费者不易觉察,但竞争对手却很容易捕捉。

所以长远来看,要么说明了了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要么就是暴露了公司价格歧视行为的本质。

如何解决

作为企业

对于连锁店,要统一标准。这里说的统一,应该是从产品、定价、服务等多方面的高度统一,这不仅是对消费者、对社会,更是对企业自身负责任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价格歧视,实现自身良性发展。

作为消费者

做一个智慧的消费者挺难的,因为我们都比较忙,不会花太多时间在品牌和产品的选择上。不过,我相信用户向来都是用脚投票,对于那些行事不规范的企业,消费者总能给他们上一课。

作为政府

未来大数据如何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包括标准的建立、数据的安全性、消费者利益的有效保护,还有使用过程的监管。未来在这些层面的技术、资金投入也势在必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