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掐丝珐琅彩应该怎么鉴定

 博搜艺术 2021-05-22

  金属胎珐琅器是从外国舶来的工艺品种类,传入中国分两条路线,有三种工艺类型。第 一条路线是元代时从阿拉伯半岛经陆路传入中国,经过这条路线传入两种类型的珐琅器,即掐丝珐琅器和内填珐琅器。掐丝珐琅器即“大食窑”器、“景泰蓝”,这种工艺由于深受明清帝王青睐而得到迅速发展;内填珐琅器又被称为“拂郎嵌”。第 二条路线是清康熙时期由西方经海路从广州贸易口岸传入中国,经过这条路线传入的是后来被人们称为“洋瓷”的画珐琅工艺品。所以,珐琅器依制作技法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掐丝珐琅器、内填珐琅器和画珐琅器三种类型。

  

  优 秀的艺术品可能具有投资性,但对于藏家来说,无论收藏什么东西,还是应该“爱之藏之”。在自己能承受的能力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收藏的目的不要过于功利,更不要热衷于投资,应该把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等放在第 一位,而把作品的投资性放在次要位置。这是张颖一直秉承的收藏传统。掐丝珐琅作品在民国前都是皇 家御用,流传在市场上的并不多,所以介入收藏的话,还是要深入了解这项工艺。

  清乾隆时期的掐丝珐琅生产规模宏大,产量空 前,主要由宫廷造办处珐琅厂和广州、扬州三地生产,掐丝珐琅器制作精致,规矩华丽,稳重大方。掐丝内填珐琅万寿无疆碗,底径9.7、口径15.4、高7厘米,器内光素,鎏金,增强了皇 家的富贵气。外壁有四个圆形开光,其内錾阳文篆书“万寿无疆”四字,文字以外的空地填深蓝色釉。在开光以外的部分施浅蓝色釉为地,饰掐丝珐琅番莲纹,上下边缘分别錾刻一周夔龙纹和莲瓣纹,外底部鎏金,中 央錾刻篆书“子孙永宝”方形图章。

  

  掐丝珐琅,金属胎珐琅器技术的一个种类。制作办法是在已制成的金属胎上,按照图像计划需要描绘图像纹样归纳线;然后用细而薄的金属丝或金属片(金属主要是铜,也可用金或银的),焊接或者是黏合在纹样归纳线上;再于金属丝或金属片纹样的空白处,填施各种色彩的珐琅釉料,经过焙烧、磨光、镀金等加工制作进程后而成。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绮丽耀眼的魅力,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 无 前 例的展开,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习称景泰蓝,当然它也有饰红、浅绿、深绿、白、葡萄紫、翠蓝等色。掐丝珐琅起源于波斯(今伊朗),老到于五六世纪。往后由波斯传到阿拉伯、东罗马帝国等地,元代传入中国,产于北京,因盛于明景泰年间,以蓝釉最为超卓,故称为“景泰蓝”,是中国出名的传统特种技术品。遗存数量大,种类多,制作精,艺术水平高,是世界掐丝珐琅技术中名贵的艺术遗产。

  明代掐丝珐琅色彩的发展过程、艺术风格、工艺特点和历史成就,弥补了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关于明代掐丝珐琅色彩研究不够深入而系统的缺憾。与学界已有的对于掐丝珐琅色彩研究的成果相比,本文借助现代色彩学、统计学等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国际先进色彩体系——NCS色票和测色仪进行实际样本取色,构建了色相环、三角形的定位分析和色域数据统计,以及年代色谱对比表格,从而更加科学、全面和直观地诠解了明代掐丝珐琅色彩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最 后,笔者希望本文能够为收藏、鉴赏、研究等领域更为全面地认知与鉴赏明代掐丝珐琅色彩有所裨益。

  

  清康熙朝的珐琅器可以代表清早期掐丝珐琅工艺的发展状况,是清代珐琅器生产承前启后的时期。所成器物的珐琅色彩纯正、表面光洁、掐丝细而规整,直接影响着後世珐琅工艺的发展。此洗珐琅釉色淡雅,掐丝纤细,纹饰流畅,显然有别于明代珐琅的风格,为清宫造办处珐琅作制品。工艺精湛,保存完好,存世无多。

  掐丝珐琅之所以天价,是由于当时一件上档次的掐丝珐琅制作所耗费的人工,几乎无可估量。而且当时的用料昂贵,其胎以铜胎为主,珐琅釉多为进口天然矿石、半宝石加工提炼而成,耗金量也大,其用料和制作工艺构成了它的巨大成本。 收藏掐丝珐琅,如何区分真假,降低风险?其实,其中的奥妙并不难。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看它是否存在砂眼现象。如果看到一件没有砂眼却又号称是古董的景泰蓝,你就要当心了,它很有可能是丝毫不具备艺术价值的现代工艺品。古董的一大特征是釉料表面存在砂眼现象,针眼般大小。这是由于古代提纯技术不高,导致釉料中硼酸盐含量过高,因此,在烧制过程中,杂质气化产生了小孔。到了乾隆时期,随着工艺的改进,砂眼现象减少,建国之后,砂眼现象几乎可以杜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