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式管理大师:你的情绪体现了你是怎样的人,成大事者没有情绪

 谢耳朵馆长 2021-05-22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被称为国学大师的台湾管理大师曾仕强,倍受听众和观众喜爱。他将国学道理以及人生活法,讲得深入浅出,让人们心服口服。
在谈到成功与成大事上,曾仕强有明确的态度和观点,那就是:想要成大事的人,一定要没情绪;一个人的情绪,往往体现了他是哪一种人。
情绪是什么?情绪来自哪里?我们为什么屡屡被告诫要控制情绪,不要肆无忌惮、歇斯底里?
情绪(emotion)是人内部的一种主观体验,当情绪发生时,往往伴随有肢体、表情上的一些表现。而这些外部表现,就是能够被外界观察和捕捉到的某些行为特征。
比如面部表情,高兴和兴奋时眉开眼笑,愤怒时怒目而视,恐惧时目瞪口呆,悲伤时两眼无光,惊奇时瞪圆双眼等等。此外,还有相应的肢体动作等。
更为细致地说,人的情绪,是以人的需要、愿望等倾向作为中介的一种心理现象。因此,人的情绪包括了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三个层面。
一般而言,符合个体需要与愿望的感触,会引起人积极肯定的情绪;相反,则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绪 。

心理学家关于情绪的论证与研究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发现,人类存在少数几种核心情绪。艾克曼通过实验论证指出,人类拥有喜、怒、哀、乐这四种共有的基本情绪,而且这四种情绪具有普遍性,为世界各国的人们所共有和熟知,并不需要翻译。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认为,人类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与其皮下组织共同活动后的结果,并且,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是人类产生情绪最为重要的条件。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则提出,人类情绪的产生,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是:
A. 个体体验到高度生理唤醒时;
B. 个体能够对生理状态的变化,在认知层面进行唤醒。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是由其认知过程、认知层面、生理状态、环境因素等,在大脑皮层中统一整合出来的结果。

还有一位认知心理学家拉扎勒斯,则提出了著名的认知-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认为,人的情绪是人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后的产物。在人的情绪活动中,人不仅能够反映出环境等刺激事件对自己状态的影响,还能对外界刺激反应进行自我调节。
即:一个人的情绪,其实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察觉或探测,对环境对自身有害或有益的一种生理反应。有鉴于此,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去评价外界刺激事件对自身的影响和关系。而这种评价包括三个层次: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了解情绪的发生机制

首先,情绪与下丘脑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的下丘脑,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激素这两个生理系统,对身体进行调节的。
自主神经系统,一般用在非情绪调节上,比如,当外界温度过高时,自主神经系统就激活焊线;当温度过低时,就会让血管收缩,以此来减少热量损耗。
在个体锻炼时,自主神经系统会加快呼吸,以此吸进更多的氧气,使得机体释放出更多葡萄糖进入到人的血液中,从而使心脏跳动得更快更强。
因此,下丘脑其实就是人体内探测平衡的指针,一旦探测到相应的外环境因素,下丘脑就会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对人体进行调节,而这种调节和准备,看起来更像是情绪的“前兆”。
其次,很多科学家都对“情绪是主观因素、环境因素、神经过程和内分泌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表示认同。
而除此之外,心理学家们还发现,人体肠道内的细菌,也会影响我们人类的情绪和行为。研究发现,肠道内的这些细菌会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比如,如果一个人消化不良,就会导致他的情绪异常。
另一方面,如果人体代谢紊乱,紊乱环境下的细菌,将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而这些气体会毒害我们的神经,导致人们情绪异常,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说得更为具体一些就是,近年来,随着诸如农药、食品添加剂、抗生素等被广泛使用,大量进入到人体中的农药、添加剂、抗生素会大量杀死人体内的肠道细菌,进而导致代谢紊乱或消化不良,而这些身体上的不舒适,更容易引发情绪异常或精神压力。
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往往吃得太多太饱,摄入的高蛋白过多,而人体内又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来分解、代谢高蛋白,它们会不断产生硫化氢、氨等对人的神经有毒副作用的有害物质。
而且这些物质会导致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失败,从而让人的情绪过分异常,甚至产生过激行为。

曾仕强管理哲学:控制住情绪成事、成大事

在从生理、心理层面上了解了情绪产生缘由之后,再来看曾仕强老先生对情绪与成事关系的论述,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知道,曾老先生所谓控制住情绪就能成大事的观点,与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的情绪诞生理论和原因,其实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
中国自古缺乏自然科学研究,凡事只模糊感受到其一,却无法从更细微的细胞层面去了解事情的本质。但是正是因为这种理性思考与研究的匮乏,反而让中国人在直觉层面上更为发达。
所谓直觉层面的发达,意思就是模糊感受到了两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但却囿于科学基础薄弱,无法将其确凿而有效的提炼与呈现出来。因此,若要了解情绪与成事之间的关联,就应该将东西方学说和理论结合起来理解。
从中国国学思想的角度来看,曾老先生所强调的逻辑关系是:
1. 能够自我控制的人,必然能够控制住事情的走向
2. 人若能自我控制,那么一定是理性思维发挥了极其强大的作用力
3. 始终会被外界刺激并产生各种情绪的人,是一个内心没有醒悟力和自控力的人
所以,所谓没有情绪的人更能成大事,其本质其实是说:为成大事,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反应,不做反馈,不起情绪,不去过分理解,从而节省时间并减少内心自我损耗。
如此,才能够更为专注于自己手中的事,也因此专注才会取得成功。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Hatfield, E., Cacioppo, J. T., & Rapson, R. L. (1993). Emotional Contag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 96–10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