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视视听语言-景别

 丰子团编导 2021-05-23

视听语言是影视作品中,画面与声音艺术的表现形式,是艺术手段的总称,其两大基本元素:活动影像和同步声音。听,我们会讲到人声、音响、音乐和声画关系。视,对于美术就是一幅幅画,运动起来就是动画;对于摄影就是一张张照片,单张照片只能通过变换其形态和色彩手段,比如放大与缩小,分合,翻转,明暗,色变等,看起来有动的效果。多张照片就可以做成电子相册了。如果同一场景有连贯动作使用一定规律排列起来,一旦播放速度加快,就成了迷你短片。如果多个短片再通过规律组合,达到时空上的完整、连贯、统一性,就有了蒙太奇效果,因为没有加入声音,就是早期电影-默片。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彩色的,随技术革新,现在的影像一般都是彩色的。那啥时候还会用到黑白影像呢?写实或写旧,老相片,老电影,回忆段落,记录片中,引用老影视资料等。一般的呈现规律是这样的,现代是彩色的,故事回忆的开头是黑白色,渐变成彩色演绎故事,末尾黑白带出故事回到彩色现实。剧中的照片或影像,由黑白渐变成彩色,那事物或故事就鲜活清晰起来。反之,就是怀思或疏远至模糊起来。

 画面造型语言-景别

景别是二维画面上识别拍摄主体与空间的位置关系,是完成摄影摄像画面空间塑造的重要形式。简单说就是远、全、中、近、特。如果看到是两个系列,全景系列五个空,就填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人物全景。近景系列五个填空,就写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电影的景别标准也多被摄影采用,因为摄影在大多时候主要是表现人物的活动。全身为全景,膝盖以上为中景,腰部以上为近景,胸部以上为特写,比特写更近的面部五官,毛发,手脚就是大特写了。

  

 景别有啥作用呢?一是作为造型元素,对画面内容的控制与创作。创作者要懂得藏与露的辩证关系,古人讲,景愈露境界愈小,景愈藏境界愈大。从感觉上讲,景别意味着距离,暗示画幅或银幕空间。二是作为叙事手段,具有交代特征,强调细节的功能。三是反映立意和主题思想。景别是创作者对画面内容选择控制最重要的手段,画面里呈现什么,呈现多大,展示什么,展示多少,强调什么,忽略什么,都是对景别选择控制的意义。这种选择和控制,恰是创作者构思的重要体现,直接反映作者的主题思想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以及对被摄体各部分表现力的理解程度。比如拍芭蕾舞演员的舞蹈,不能不拍脚尖;拍检验产品,不能不拍手;拍人物神态不能不拍面部吧?要保证画质高清,景别尽可能拍摄时就完成。


  

远景:摄影师距离被摄对象较远,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而景物占比很大,主要被摄对象在画面的远处或深处。大远景的话,人或物深远到看不见,像空镜头形式,交代故事背景,或看到如星点一般,交代人物所在的时代和环境。大远景因画面开阔,景深悠远,用来展现大自然风貌和宏大的社会生活环境,可以营造雄伟、磅礴的气势,也可以营造某种抒情的基调。常用于短片或影片开头与结尾,引入或带出场景和故事。远景的话,就可以拍摄全身人像及人物周边的环境空间。用于介绍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请看示例:

 


  

  

全景,相对远景稍近一些,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全景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主体范围的大小,是比较常用的景别。如果画面中人物占据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大致等于画面的高度,因此又叫人物全景或全身镜头。这种景别既能展现事物或环境全貌,又能展示人物的形态、动作,交代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烘托人物,人物丰富环境 助推故事。画面的叙事信息较为丰富,常成为每场戏的主要镜头。在连贯剪辑结构中,全景拍摄的方向、视角将决定蒙太奇句子里的其他景别的拍摄角度。

请看示例:

中景:拍摄主体占画面面积或高度的一半左右,在人像摄影中,常取膝盖以上的部分。表现某一事件或人物的具体情节,展现事物矛盾焦点,在新闻摄影中应用广泛。中景既能交代环境,又能专注于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明确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与关系。常以动作情节取胜胜,是叙述性很强的功能性景别。这就决定了,它能很好的表现人物的身份,动作以及动作目的。如果拍摄对象是静物,总是突出最有趣,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在电影创作中,中景使用频次颇高。

请看示例:


近景:拍摄主体会占画面面积的一半以上,细节更加丰富,表现相对小的物体和人物表情,暗示特殊意义。“近取其质,近取其神”,都说明了近景的表现特征。在人像摄影中,主要表现人物的腰部以上肩部以下的取景范围。近景所表现的已不是形体动作,而是细微动作和面部表情,使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拉近与画中人物的关系交流。面部表情尤为突出,眼睛成为中心部分,一定要处理好眼神光,以目传情。拍摄静物时,就要运用好光线,更好地表现物体的纹理和质地。

请看示例:

特写:是把拍摄主体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从环境中强调突出出来,更好表现细节和内部特征的一种景别。较之近景,更注重揭示内部动感,通过细微之处看本质。在人像摄影中,表现人肩部以上部位。对于面部表情和微小动作的表现,更加细致与集中,尤其是人的眼睛,因为常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手,因为有一种语言叫“手语”,戏曲行话里说:“指能语”,除了能表示特定符号,揭示年龄、职业等特征外,还能通过手势来帮助表达某种感情。拍特写镜头要独具慧眼,要善于抓拍能反映意图的细微表现。尤其是大特写,因为在生活中,人很少凑近去看一种物体的细节和动物的五官。一旦使用,常有其重要意义,具有视觉上的强制性,画风上的极端性。例如影视中,特写被用于主观镜头,表现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点,突出某种感情和意义,强化某种效果。

请看示例:



总结一下:知识学习运用不能太死板,一般来讲,在中景中,影视中的人物如果来回走动,这个中景景别并不固定,会变成全景或近景,甚至走到镜头前或拉近镜头变成特写或大特写。所以,中景镜头又叫“看戏镜头”或“交流镜头”。演播室的主持人或嘉宾常坐在一个位置不动,那就好确定景别与角度,尤其是新闻主持人,端坐在文案桌镜头前,这个时候,我们以中景为依据,考虑人物神态,常采用中近景,是介于中景与近景之间的表现人物画面的“半身镜头”。因为中近景能很好兼顾到中景的叙事功能与近景的表现功能。所以,现在电视节目制作与影视作品中越来越多地被使用。

最后给大家一个原创观感和解说的思路:除了穿帮镜头之外,你能看到的画面那是创作者想让你看到空间,银幕前的我们是被动接受者,通过视听语言传达着主创人的思想和理念,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和认知有不一样的理解和延伸想象,这就有了观影感受上的差异,写出来那就是观后感啊,读出来就是解说呀。

引用资料:《人民摄影》

《影视视听语言》张菁 关玲主编

《大学基础教程》彭国平 张宗寿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