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再疯狂

 任金鸿 2021-05-23

北京2021年首批集中供地,共挂牌出让30宗土地,其中成交了20宗,尚有10宗待定(等待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结果),未出现流拍——证明了其定价是在房企的心理预期和承受力之内。


综合土地价格和预期的销售价格,有专家给出了初步判断:30宗土地中亏损及零利润地块占比为39.13%,其中约52.17%项目为低利润项目。中利润项目占比为8.70%,中高利润及高利润项目占比为0。


虽然数据清晰、明确,当然也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没有暴利这件事情已经是非常明确的了。


成交信息和一系列的分析中,透露出了如下信息:北京政府的调控是有效的,多数土地能够让企业保有微利,之后就是竞争共有产权的比例,相当于牺牲了政府的短期收益,保证了市场的稳定。


不再疯狂


这几年来,环京区域的房价腰斩,北京的房价和租金也是稳中有降,开发商也没有五、六年前那么疯狂了:当年X湖摘西局地块时楼面价达到7.5万元/平方米,某禾的相邻地块楼面价达到6.5万元/平方米,都远远超过周围二手房价格甚多。


对于未来的房价上升空间有了理性判断,消费者、开发商和政府都逐渐趋于理性,对所有参与方来讲,这都算得上是好消息。


集中供地之后,让大家一下看到了未来几年的房价——北京仍然是居不易,但是已经可以预期。


“总得想些办法解决这些乱事”


“事已至此,只有一个办法,我得搞点儿研究把这破事给解决了。”


十年前听说杨总他们公司把西安的做赔钱了,大家都非常震惊。


如今再听说哪个楼盘赔了,就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未来会有更多的楼盘呈现出亏损经营的状态,微得就算不错了。


当年做厂长时,学会了一个经营理念:如果选择停下来,加上折旧摊销等,每年得要亏损500万元,坚持接着做每年亏损300万元,我就会选择做下去——损失最小原则。


选择亏损经营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对于未来充满希望,有机会翻身,至少未来是不确定的。


对于确定的、不妙的未来,选择亏损经营就不是长久之计,需要找到另外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从公司实体经营向平台转变,将公司的各个部门尽可能多地外包专业公司来做——收益无法增加的窘境之下,降低成本就是唯一的选项,毕竟地产行业无奇迹。


记得二十年前就有人提出过一个人才理念: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一个公司大包大揽的时代逐渐过去,专业时代到来了,行知合一这样的以专业为核心效力的公司,未来光明一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更多
    热门阅读 换一换